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天下定 九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天下定 九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天下定 九

“祭酒大人之言过了,若有王佐之才,何须沦为牢狱之徒!”荀彧平静的说道:“天下英豪无数,是我自视过高,不懂谦卑,方有如此下场而已!”

“这话也没错!”

蔡邕笑了笑,道:“这是乱世,乱世之中,英豪辈出,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数不清的枭雄诸侯,文臣武将,遇上机遇了,都能脱颖而出,可谁能笑到最后,谁又知道呢!”

谁也不敢说自己能笑到最后。

有才也要有运气。

有时候诸侯之间,赌的不仅仅是实力,也是运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天命在明。

大明得了天下,不仅仅是因为大明有足够的实力,也因为大明得了民心,民心这种东西,有时候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然而却在关键的时候,能影响大局。

“祭酒人人今日来,不是想要与荀某人论道吧!”荀彧平静的问。

“有何不可!”

蔡邕低沉道:“学识无前后,你荀文若之学识,和我论道已有了足够的资格,若论对天下之观,我还未必如你,毕竟你执掌过大汉朝政!”

“是彧不如祭酒大人!”荀彧叹了一口气:“昔日吾尚且哀叹,祭酒大人明明一代汉臣,却投靠了明庭,如今看来,是吾之狭隘,看不到祭酒大人所看得到的东西!”

“你也没说错,老夫的确背弃汉廷!”蔡邕坦然的说道:“老夫的选择,老夫当自己承受,日后史书记载,老夫也不会否认,只是老夫最少没有后悔!”

“祭酒大人没想过,汉室有一日能如同当年光武帝一样,出现一个英豪,力挽狂澜,重拾旧山河吗?”荀彧反问。

西汉末年,天下都说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却出现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汉室英豪,汉光武帝创立了东汉,延续了大汉的命脉。

这对于东汉末年来说,也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

“荀文若,你是一个聪明人,聪明如你,应该看的比老夫更加的清楚才对!”蔡邕摇摇头:“汉室气数已尽了,能靠谁,曹孟德,还是刘玄德……”

荀彧沉默了。

“你选择曹孟德,可你始终和曹孟德不是一条心,即使我大明败了,曹孟德得了天下,早晚有一日,你们也会分道扬镳,这一点,你清楚,曹孟德清楚,道不同,不相为谋!”

蔡邕道:“荀彧啊荀彧,你有时候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到明知道结果,却天真的以为自己能逆天改命!”

“是我错了!”

荀彧闭上眼睛。

“你没错,你只是天真了,曾几何时,老夫也想要和你一样的天真,咱们都是儒家门徒,学是儒家道理,君君臣臣,总是不愿意放开!”

蔡邕对眼前这个儒家青年,他还是很在意和器重的,单论学识,论能力,荀彧在全天下,能排的上前三了。

“祭酒大人是如何能放得开这君君臣臣之道呢?”

“至圣之理是理,可孟子的话,也是道理,君为轻,民为贵!”蔡邕说道。

“明白了!”

荀彧顿时明白蔡邕当年心理历程了,一个人三观已定,想要改变,太难了,特别是他们儒家学徒,学的是儒家道理,是深入骨髓里面的。

可有时候,天下大势会逼得你改变的。

君若不能让你改。

那就民众能让你改。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只是理解起来,却不一样了,这就是儒家的学识,同为儒家学徒,他觉得自己没有蔡伯喈这种大儒的举重若轻。

或许是境界没到。

又或许是性格如此,改不了了。

“我来的目的,其实你也很清楚,我也不奢望能说服呢,其实我是建议牧龙图杀了你的,我太了解儒家之徒的固执!”

蔡邕继续说道:“你是不会改变的!”

“多谢祭酒大人的理解!”

荀彧咧嘴一笑,笑的灿烂。

他已经做好的一死的准备了。

人生之难,不过一死。

“可牧龙图留着你!”蔡邕摇摇头,道:“他的心思如何想的,其实我猜不透,为天下太平,他应该杀人了,曹孟德要死,刘玄德要死,孙伯符要死,你要死,周公瑾要死……”

蔡邕叹气:“可他却偏偏留着了!”

他继续说道:“你若说他心慈手软,妇人之仁,那也不可能,这人狠起来,有时候连我都害怕,当一个皇帝,他是合格的,若要杀人,他也不会手软的!”

“我也想不透!”

荀彧道:“当初他说,屠一郡,我害怕,我宁可自己死,可他偏偏又不让我死,我也算是猜了他十年的心思了,可至今为止,我依旧不明白他,他的学识,他的想法,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念头,和他的出身仿佛都是格格不入的!”

对一个人的研究,未必是你的朋友,但是绝对是你的敌人,因为只有把你研究透彻了,才有机会打赢你。

对牧景的了解,不会是他身边的人。

而是他的敌人。

他的敌人无时无刻都在了解他,都在揣摩他的想法,这可比后世那些心理师,那些什么动作语言的揣摩,更是厉害。

可牧景和他们毕竟隔了一个时代了,牧景接受的教育,牧景形成的三观,都不是他们能猜得透了,这才是牧景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优势。

“这一点你倒是可以放心,即使你不来雒阳,他也不会屠一郡!”蔡邕摇摇头,他也算是了解牧景了,这种事情,牧景想都不会想的。

“君无戏言!”

荀彧摇摇头。

“那是你不了解这个君!”蔡邕看了他一眼,道:“你的想法我多少了解了,我也该时候回去复命了,安心等待,总有一天,你会看到你的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人,大明的天子是不会在你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的!”

“是吗?”

荀彧有些好奇:“我拭目以待!”

总有些不愿意认输的想法,即使明明自己的已经输掉了,他还是想要赢一局,天命如此,他也想要胜天半子,即使只是自欺欺人,也在所不惜。

…………………………………………

蔡邕很忙,中原儒家的力量比较厚重,世家门阀也多如牛毛的,乡绅豪族更是实力雄厚。

曹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稳坐中原,已经看得出来,中原这一股世家门阀乡绅豪族的力量何等的可怕了。

他亲自出面,先去兖州走了一圈,当年的边家,后来陈留张氏,等等世家门阀,他都走一趟。

其实蔡邕也是陈留士族的一员。

他这个身份,倒是让中原的人接受的比较快,再说了如今大局已定,也没有几个世家门阀敢逆天而行,头铁去碰明军的刀。

所以他的行程倒是很顺利,最少稳定了不少世家门阀乡绅豪族的心态,让地方的秩序开始渐渐的恢复。

有时候一个人,真的能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蔡邕就非常好的认证了这句话,他一个人堪称半个朝廷的影响力。

甚至堪比十万主力。

带兵去杀人都没有能平定的秩序,他游说之下,最少明面上,兖州安稳下来了。

当然,那些世家门阀也成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趁着明朝廷没有足够的人才统治地方,开始让自己的家族子弟上位。

世家门阀精心培育的子弟,多少是有能力的,一县之官吏,卓卓有余,而且这个时代,县官就是县太爷,影响力很大,最少能把这县内的太影响力给扩大。

可这也没办法。

牧景说句不好听了,巧妇难成无米之炊,我即使打下来了,也没办法派人去治理,只能靠他们,不然这天下秩序就要乱起来了。

蔡邕也没有继续闲着,他离开兖州之后,然后去颍川。

颍川学术氛围浓郁,世家门阀的力量更加雄厚,在加上颍川世家门阀都是支持曹魏的,抵抗汉室的心态比较沉稳。

不过蔡邕终究是当世之大儒,当世世家门阀,还真没有几个敢不给面子的,他拜访了一个个世家门阀,三寸不烂之舌,该说的说,该吓唬的吓唬。

脖子再硬,也挡不住屠刀的落下来,他们终究没办法做到让自己的家族冒险。

所以豫州安定下来也是时间问题。

………………………………………………

随着大战过去的时间越长,天下安稳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了,其实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打仗的,能安安稳稳过生活又有几个人愿意那命去拼。

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真正的生活。

打仗有荣誉,但是那都是拿着命去拼的,命只有一次,这时间大多的人,都是怕死的,更多的人是怕这动荡不堪的世道。

所以让他们接受改朝换代,也不算是难。

而明朝廷也在如风如火的招揽人才,开始针对地方的整治,其中以新党的人最凶猛,徐庶被任命为钦差,行走天下。

从中原到河北,不断的帅选人才进入新党,针对明朝廷的新政开始打下基础。

六月,西南,西北,都安稳如山,关中也渐渐平定下来了,荆襄归于明朝廷的归属开始越来越大而其他地方,江东已经归入明朝廷了。

孙权出面,几个世家门阀都纷纷归顺,所以权力过渡的很顺利。

中原还在权力交替之中。

中原更加复杂,豫州,兖州,徐州,青州,这些地方权力交替并没有想象之中这么容易,即使摆平了一些世家门阀,总有一些乡绅豪族想要趁机夺权。

所以各地都还是纷乱的姿态。

而并州河北,目前是权力的真空层,针对河北明朝廷也有布局,反而是并州,明朝廷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进去了,只能一步步的来,先下河北,再入并州。

这就导致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些小势力纷纷崛起,割据一方,和明朝廷争锋他们是没有这个心思了,但是拿到的筹码越多,日后反而越有资格能和明朝廷谈条件。

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河北昔日算得上是朝廷的粮仓了,人口多,土地肥沃,历经战乱,虽人口锐减,但是底蕴还在,而且相对的世家门阀乡绅豪族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陈宫率军北上,算是镇得了河北,杨修用尽了实力,只能堪堪稳住局势而已,如今说河北已经把权力交替了,那还为时过早。

……………………………………

到了七月了。

夏日凛然,太阳火辣辣的光芒照耀在大地之间。

今年倒是挺顺的。

起码没有这么多天灾**。

入梅之后的雨水也不见得很疯狂,也没有听到黄河哪里决堤的消息,这才是明朝廷把地方权力收回来比较顺利的一个条件。

牧景走在雒阳的街道上,他看着开始渐渐恢复人气的雒阳城,有些感概:“人都是善忘的!”

这些人,对战争的适应在他预料之上。

他本以为没有这么好恢复的。

可短短数月之内,不断的百姓返回雒阳,雒阳城即使没有昔日都城之盛,但是也恢复了五六成的元气。

“生活让他们不得不善忘!”

戏志才一袭长袍,慢半拍,走在牧景的身后,听到牧景的感概,想了想,轻声的说道:“死的人太多了,他们连缅怀的时间都没有,毕竟死了终究死了,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这倒是!”

牧景笑了笑:“希望有生之年,不要见到战争再一次将降临在他们的身上!”

他讨厌战争。

更加讨厌战争带来的后遗症。

他看到的是这些百姓对生活的向往,可看不到的,多少人又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几十年和平时代的教育,他的三观和这些古代人,一直都是不一样的。

“我大明一统天下,在无人可挡,只要咱们能把大明经营好了,他们自然不会再一次受到战乱的波及!”戏志才自信的说道。

“希望吧!”

牧景却没有这么自信,战争是人类的一个主题,避不开的,你想要得到,就要靠自己去争去抢,这本身就是现实。

戏志才没有多想,他问牧景:“昭明阁已经催促陛下班师回朝了,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也是时候该回去了!”

牧景想了想,道:“既然打完仗了,那也该回家了,得回去好好收拾这烂摊子啊!”

打仗之后的天下,就是一个烂摊子。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如今能治理天下,能守住他们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的付出换来的太平江山,这本身就是他当皇帝的责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