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新政风暴 三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新政风暴 三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新政风暴 三

宣传司是执掌大明言论的阵地,把这些文章交给宣传司,就等于全国皆知,必然是闹的沸沸汤汤,路人皆知的局面。

但是这就是牧景想要的一个局面。

这一次州试的考试,命题核心就是旧制和新政之间的讨论,是阐述旧制,也是评论新政。

对于旧制和新政之间的评论,一千个读书人,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想法,但是有争论才会有进步。

牧景是比较强势,想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半途而废,哪怕付出代价,也会做好他,但是他从来不是一言堂。

他也希望这个朝廷不是他一个人的声音在说话,这段时间做的太多独裁的事情的,得让朝堂的声音显露一些。

所以他要把这些的文章公开。

公开了,有两个好处,第一,能为新科举人增添声誉,在这个时代,声誉就是信誉,有了声誉,做官才会做的顺利。

第二,公开了之后,必然会引起的民间的沸腾,争论的声音会更大,同时也等于把士林给分裂了,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新政的观念盖过了旧制的想法,还是旧制的保持者说服了新政的追随者,就看谁更有说服力一点。

牧景致力新政,变法改制,他是希望大明朝堂上下变得更好的,倒不失为了吧权力给的集中起来的,有人能站出来了提出意见,他会很高兴,当然,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那是不能被放过的。

“陛下!”

司马徽在这方面考虑的反而比牧景还要多,他沉默了半响,才拱手说道:“既然想要趁热打铁,不如让那些举人们,来一次的论道!”

“论道?”

牧景闻言,最后还是摇摇头,微笑的道:“不必要上升到这个层面来了,目前来说,新政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猥琐的发育一下才行,所以闹起来,也有一个度,如果闹的太张扬的,反而得不偿失!”

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是急不得的事情,牧景如今已经有些着急了,这样的着急之下,也犯了一些错误了。

这时候,需要沉淀一下心情,把新政的根基给务实一些,不然很容易就会崩溃的,到时候哪怕牧景在强势,也救不回来新政的局面。

新政,意思就是新的政策,新的政治制度,是为了能让百姓过的更好的,而不是为了给百姓有更大的负担的。

如果新政造成了百姓的生活艰难,那就不是新政,而是苛政,苛政猛于虎,那么最后造成了不好的局面,哪怕牧景不愿意,最后而不得不否决新政。

所谓黄巾起义,就是因为朝廷的苛政造成了,而不是大贤良师有多少魅力,当百姓都已经走投无路的,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臣欠缺考虑了!”

司马徽拱手说道。

“无妨!”

牧景摆摆手,然后和气的问:“你虽有学识,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情,天赋,才学,皆然不缺,但是毕竟入政时间太短,对于一些事情,看的还不够仔细,你先专心礼部之事,礼部最近的梳理的怎么样了?”

“目前主要是对教育司和鸿胪司进行的调整!”

司马徽这才禀报一些,最近对于礼部的调整:“教育司要加大规模,目前对于每一座县城都建立一座官学府的计划,还没有彻底完成,而且之前太过于匆忙,不管是学府规模,还是学府质量,都不足以教育出好的学子,我们必须要提升一下学府的规模,同样也要招募更多的先生教读才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于人才的储备,而人才,是大明皇朝的未来了,我们要对人才有更多的执着!”牧景嘱咐说道:“大明只有把人才储备做好了,才能让未来不至于没落!”

这和后世的那些企业经营是一个道理的,人才才是的根本,没有人才,寸步难行,想要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充足储备。

而这个人才的储备,更多的是在教育司。

执掌教化的教育司,那是可以比肩一些小部的部衙的重要性,甚至论起的对大明朝廷的重要的,不亚于工部农部这些部衙。

对于教育司,牧景也非常重视的,每年的拨款,其他的都有延迟,唯有教育司的,从来都是非常准时的。

这是牧景对未来的向往。

“臣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臣打算对教育司进行一些改编,精编一些官吏,同样让教育司的行政效率变得更加有效一些!”

司马徽小心翼翼的说道。

“司马公,你怎么也学蔡相的,蔡相为了掌控政事堂,要把政事堂进行改革变制,你不会也是这个心思吧!”

牧景闻言,不由得摸一下鼻子了,有些诡谲的看着司马徽。

“有这方面的心思!”

司马徽倒是没有的否认:“蔡相此招,如同凌空一击,让人琢磨不透的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稳稳的烧在了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这些的大大小小的部衙头上了,各部尚书本来还想要座山观虎斗,现在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了!”

“政事堂大动干戈,除了蔡相想要执权之外,更多的还是本身政事堂的制度就存在一些问题,从南书房走过来,政事堂做事情的效率越来越不行,实际上也是制度的问题形成的!”

牧景解析:“所以朕才不会拒绝蔡相的动作,但是不代表朕会的支持你们一个个都通过的新政变法的这条路来掌大权了,这回让人有样学样,到时候真的就乱套了!”

“臣明白!”

司马徽点头,然后说道:“臣此举,倒也不是为了掌权,礼部之权,蔡相只要放手,不管是鸿胪司还是教育司,都不会阻拦我掌权,我对教育司的改革,是为了增添教育司做事情的效率,教育司目前在中枢的权力倒是清楚,但是在地方上,和一些县衙方面纠纷很大!”

“这朕也人听闻了!”

牧景点头。

教育司的司衙,以中枢司部,需要扎根地方,这些学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地方县衙想要执掌,但是教育司也不愿意让出来,往往都有些一些政治的,甚至有时候会闹上大理寺。

“既然你是为了教育司好,为了地方县衙好,朕也相信你,尽管大胆的去做,这时候,得把握机会,一旦有些机会错过了,那么再想要做,就会面对数倍以上的困难了!”牧景低沉的说道。

“是!”

司马徽拱手点头。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面的天地打的热火朝天,而在大明的疆域之中,却充满的一场场的口水仗。

当大明日报上把一些的考生的文章宣登出来了,顿时引起的一些轩然大波。

“今天看了大明日报没有?”

“谁没看啊!”

“看的有啥感想啊!”

“啥都不敢想!”

“这些人可胆子真大啊,啥都敢说,难道就不怕被唾沫给淹死吗!”

“恐怕他们也没想到,陛下会把这些文章给刊登出来了!”

“这前脚左相大人才被逼的离开朝堂去的视察地方,如今朝廷之上对开始了对新政的推动,听说陛下还陆续准备推出新的政策了!”

“如今科举成功,举人们对朝廷归心,户籍司也蔓延了整个荆襄,开始了风风火火的人口调查,户籍登记,如此算得上是新政迈开了一个大步,陛下怎么可能不乘热打铁!”

“下一步,会不会是丈量土地啊?”

“这可不敢轻易的说!”

“还要看陛下有多大的胆子!”

“咱们的陛下,胆子的那是没的说,不过也不是没有脑子的陛下,陛下可精明的很,我猜想,这时候陛下不会轻易动土地!”

“……”

这些文章引起的整个大明天下的议论纷纷,有人甚至猜想,这是不是朝廷对于新政的一些布局。

所以瞬间就已经把话题给引入了旧制度和的新政之间的争论。

“这一篇汉州谭邦的文章值得拜读,听说这个谭邦不仅仅是南郑县考榜首,还是汉州州试第二名,寒门之士,却登堂入室,文章言辞犀利,把前朝的制度给批评狗屁不通,又把新政给批的一顿,两边都打的板子,倒是让一些同道之人奉承其观点!”

“还有这一篇,云州那个蛮夷之地走出来的蛮子,这个摩严那的青年,托以当初蔡相行南中大都督的时候,放得以拜入的南中学院的大门,如今却大谈政治,以旧制而脱新政之未来了,简直是不知所谓啊!”

“这蜀州解元,赵肃,赵廷生的文章,倒是不错,既不偏袒与行政,也不得认同旧制,有几分君子论天下之风!”

“这湘州的州试第二名的韩冲,别开生面,以秦法而论汉制,再以春秋之法而论新政,颇为新颖,其是学识渊博,才学之功底不凡,日后若能入朝为官,必亦有大前途也!”

“……”

“旧制乃是有缺的,这一点天下人皆知,不然大汉亦不会如今一个四分五裂,即将灭亡的局势!”

“可新政未必就好,新政虽打着为百姓好的旗号,但是做事情反而有些剥削了一些世家门阀,乡绅豪族,这就显得不公平了!”

“世家传承,乃是先祖荣光,福荫庇护,如今却搞得好像是做了什么错事情一样,要被新政针对!”

“此言不虚也,自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方乃正道,如今改制,非以儒家之学而教化天下,却以恶法治人心,长此以往,天下还有仁义道德乎!”

“乡绅豪族虽然藏匿人丁,但是这也是他们的自己的人丁,朝廷何至于的抄家灭族之的凶狠!”

“……”

“我认同新政之法,陛下竭心尽力的推动新政落实,制度乃是以百姓为中心,比如南州解元刘南的文章所阐述之论一样,新政之条例,皆以天下百姓为出发点,陛下乃善心!”

“新政之法,乃是万世太平是根基,不管是科举,户籍,还是中枢之变制,独创廷推廷议,集众论而定天下之策,非偏听则暗,此乃的大盛之制!”

“……”

民间,士林,朝堂,皆因为这些文章而议论的沸沸汤汤,而新政彻底的开启了风暴,让整个的大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陷入了这一场事关每一个人的风暴之中了。

………………………………………………

大明宫。

大明的天下风暴不止,作为大明朝堂的中枢神经,大明宫同样是显得暗流潮涌起来了。

昭明阁,政事堂,枢密院,都察院,吏部,户部,工部,刑部,礼部,农部,医部,等等的大小官衙,一个个官吏都有些忐忑不安。

言论风暴是越来越猛烈,仿佛时时刻刻都能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言论观念,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向着哪里了。

九层楼上。

牧景倒是非常稳,他亲自引动的风暴,已经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进去了,那么下一步,也可以执行了。

盐,铁,等等的政务,都会有巨大的变动,不过之前建立朝廷的时候,已经做出来了一些铺垫。

所以动作不需要太大。

另外新政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新政,也是地方府衙的新政,所谓新政,乃是把旧的制度废除,建立新的一套制度。

地方制度反而是更加根深蒂固的,更加和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相对而言,也是最难动的。

这时候,北方洛州,徐庶已经开始动作了。

他在湘州失败过,可也积累下来的更好的经验,洛州也就是河南之地,本身就是从战乱走过来的,这时候反而更好的推动新政。

地方和朝堂,双管齐下,才能把效率给推到最高。

“陛下,刚刚送来的北方战报!”

赵信站在旁边,等到牧景回过神来之后,才把一份军报给送上来,然后才禀报说道:“另外还有几分是景武司制定的偷天换日之得计划进度报告,是谭指挥使亲自书写的!”

“先看战报!”

牧景打开战报,战报是官渡战报的一些报告,官渡这一战,双方是打出了火气了,魏军推动的很快,而周军也是破釜沉舟一战。

三日之下,十二战,战损超过两万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数字。

在这样耗下去。

如果一两个月没有胜负,恐怕两大主力就要被耗掉了精锐了,看来这双方是真的打出来了一个火气了。

这是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