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教育司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教育司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教育司

登基之前,胡昭蔡邕这些人是最忙碌了,他们可不愿意任何一点点的程序出现纰漏,毕竟这是大明立朝之典。

所以牧景才敢放开手去做,借着这样的机会,直接拿下农部,工部,他的心里面舒爽了很多。

农部工部不算是的什么大部,但是对于牧景的新政计划,却十分重要,农部执掌天下的农业,农业代表粮食。

牧景只有充足的粮食,才能不让新政受到了任何天灾的影响,不给那些世家门阀,乡绅豪族用粮食作为威胁的机会。

世家门阀,乡绅豪族,就好像一张张大大小小的网,在已经在这天下,交错纵横,没办法的理清楚了,而且他们在每一个县,扎根下去了,他们掌控的人口和土地,还是大头。

牧景除非彻底和他们作对,清丈田地,清点人口,不然在十年八年之内,是没办法影响到他们的。

哪怕断了他们的根基,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世家门阀的底蕴,还是能让他们维持几十年的辉煌的。

他们有足够的人口支持,地方之上,哪怕新政落实,他们依旧有很多奴仆,佃户,粮仓里面依旧有粮食。

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如今牧景不求他们的粮食,不需要他们的人口,凭借天下百姓的支持,凭借粮食储存充足,自然不需要求到他们的头上。

但是一旦遭遇一些的天灾,导致收成出现了问题,那到时候为了大局,说不定牧景就要低头,一低头,新政就立刻会出现问题。

所以牧景先拿下农部。

农部执掌在手,保证每年的粮食不出现任何问题,他就有足够的底气来推动他的新政发展,谁敢挡住他的脚步,他就碾碎他。

就是这么强势。

而工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工部,工部的存在,为了日后的工业革命而铺垫。

牧景的存在,属于这个世界的一个bug,这个时代往后两千年的发挥在那历史,都已经清清楚楚的出现在牧景的脑海之中。

他要做的,就是加速发展,让人类的发展,少走一些冤枉路,历史从十七八世纪才拉开了工业革命。

而牧景,他打算从现在就把工业给搞起来了。

所以工部和农部,对牧景而言,都是特别重要了,一口气吃掉两部,他已经非常的满意了。

不过人终究是不满足的动物。

贪心是本能。

如此大好机会,胡昭蔡邕他们现在都忙得双脚不着地的,自己要是不能趁着这个机会,加大优势,日后的路,可更难走了。

所以下一个,他要攻克的是教育司。

教育司礼数礼部管理。

礼部如今是蔡邕执掌,蔡邕执掌礼部,天下人都不会有任何一件,在读书人的世界里面,他的声望,号称第二,也没有第一了。

哪怕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都只有一两个而已。

教育司当初是牧景牵头,蔡邕亲自建立起来了,对于教育发展,蔡邕是绝对上心了,如果不是他掺合进来了刘氏皇族和自己的争锋,站错了立场,他也不会被牧景放逐南中。

但是即使他人在南中,对教育的事情,依旧很上心,如今教育司之中,有不少人都是他请来的大儒。

目前明国来说,不说其他的,西南五州,荆襄五州,每一座县城,都有一座县学府,每一州,几乎都已经建立的一座大学府。

其中比较有名气了,鸿都门学,鹿门山,南中学府,汉中学府,另外蜀州建立的天府学府也在这两年之中,名声鹊起。

鸿都门学是发展最好了,毕竟是官方扶持,而且牧景砸进去不知道多少钱财,如今已经有一座总学府,建立在渝都南山,还有七座州学府。

每年都会从县学府挑选学子进入鸿都门学。

而且鸿都门学可不仅仅是教儒学了,有儒学,也有数理学,还有杂学科,所谓的杂学科,那就是农,公,医等等类型的学科,都发展的不错。

这就是牧景当初给鸿都门学奠基的。

不过因为蔡邕接受了鸿都门学,如今鸿都门学还是以儒学科目为主,毕竟读书出仕这观念,已经千百年流传下来了。

你说读书不是为了当官的,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读书为了什么,鸿都门学杂学科发展的很好,但是的新概念,只是在局部流传,目前还没有办法影响全天下的读书人。

而且除了鸿都门学之外,其他的比如鹿门山学院,南中学府,汉中学府,天府学府,那都是以儒学为根基了。

所以牧景很早就有想法了,要把蔡邕的影响力从教育司给踢出去了,当然,教育司毕竟是蔡邕奠基了,想可以,做起来就难了。

如今教育司的主事,是士燮。

当初了交趾太守,交州的霸主之一,交州第一世家士家的家主,士燮虽为南越边疆之人,但是也是读书人的翘楚。

他曾经游学中原,拜明师,当年的中原大儒,颍川刘陶为师。

刘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是在士林之中,只要是而立之年的人,基本上都听说过。

他是皇族出身,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

在颍川那个学术氛围浓郁的地方,他立身之道,可不是凭借着皇族的身份,而是凭借着学识。

在《尚书》,《春秋》上的造诣,天下难比。

如果当年不是因为有人说他勾结边章,他绝食而亡,今日放眼天下,也是能和蔡邕郑玄这些大儒相提并论的学者。

这样的老师影响之下,天下人对士燮的看法自然是不一样了,虽然来自的南面荒凉之地,但是士燮不管是出身,还是学识,都是一等一的。

当初牧景杀入交州,主要是为了出海口,毕竟只有交州,才能拿到出海口,所以当初他进攻南中的时候,顺势让甘宁杀出去了。

然后安排人去说降士燮。

最后士燮举家投降,自请进入渝都,牧景对他自然要器重一些,不管是从那一个方面,他都需要表示出他的态度来了,不然日后如何还有人敢投降自己。

所以当初士燮来投,他一方面不能给士燮兵权,一方面不能让士燮返回交州,所以直接把教育司的位置给了他。

这些年,士燮在教育司做的有声有色。

第一,他也算是士林众人,而不是一个武将莽夫,第二,他当过诸侯的手段,比之蔡邕又与众不同了。

蔡邕只懂得朝堂手段,精明倒是精明,但是缺乏霸道,可士燮可是当过地方太守,当过一族之长,当过交州霸主的人,他的手段软硬适中,早已经把教育司上下,都笼络在手里面了。

士燮也是十分聪明的人,不然他也没办法走到了这一步,牧景把他放在教育司的位置,他自然需要做出点事情来让牧景看。

所以他这些年,明里暗里,都已经把教育司上上下下属于蔡邕的影响力,开始逐步的清楚。

蔡邕对教育司的掌控,已经失去了一大半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原因,蔡邕一直对权力这些事情,不算是很在意。

他看到的是教育司发展的不错,比自己预期的还要好,另外就是士燮这个人,御下极严,但是对上却很温顺,对蔡邕的话,言听计从,从不反驳,这也是蔡邕没有对教育司有太多的反噬的原因。

士燮执掌教育司,倒是给了牧景一个不错的机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政不仅仅是这一代的事情,而是未来的发展,所以他需要教育司的佩服了。

……………………

牧景不是在官衙,而是在鸿都门学的一个八角石亭上召见的士燮。

渝都南山县中的鸿都门学,这一座学府是目前天下最大的书院,站在居高临下的凉亭之中,看到一个个穿着蓝白间隔的汉服校服的学子,是一件让人非常欣慰的事情。

“威彦,试一下,这是前几年的老茶了,普洱是越久越有味道了,你尝尝!”

牧景亲自泡茶,士燮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君王赐,岂可负,他端着茶盏,小心翼翼的抿一口。

茶艺大道,最近在明国比较流行。

因为明国的茶,大多来自南中。

蛮族归降,对于明国而言,是大事,为了安置蛮族部落,牧景开始把种茶给传授下去了,在南中,最著名的自然是普洱茶,每年越来越多人种植。

这是号称天下最好的茶,茶商开始渐渐形成了规模,每年销售的茶,不计其数,多少读书人对好的茶,一茶难求。

茶越好,对于那些挑剔的读书人,越久需要有泡茶的技艺来配合起来了,渐渐的,就有人开始摸索茶艺了。

以前茶汤,如今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喝了,现在的茶,才是真正的茶。

“的确与众不同,如今很多人都在追捧新茶上市,然后购买,但是倒是没想到,这陈茶的味道,好像更胜一筹!”

士燮这话倒不是恭维的,茶的确是越喝越有味道了,他本身就是读书人,品茶也是一门技艺,自然也学了不少。

“东西不一定是越新越好!”牧景笑了笑:“比如读书,知识是需要积累了,积累的越多,人就越聪明,茶其实也一样,需要沉淀,沉淀的越久,越有味道!”

“大王这比如,有点让我出乎意料啊!”

士燮也笑了笑:“不过仔细听下来,倒是有几分道理!”

“威彦,你在教育司做的不错!”牧景放下茶盏,很直接给了他肯定:“这几年明国的教育,超越了汉朝四百年的巅峰,你算首功!”

他这话,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汉室几百年来,读书人都是自己找私塾,要么就是族学,朝堂之上的,只有太学而已。

能教育出多少读书人,读书都感觉好像要考一代代传承下来了,才有书读。

“不是我的功劳,蔡参政已经完成了奠基,和筹划了未来几年的事情,也因为大王让他们都有书本,都有笔墨可用,不然我怎么做,也没办法建立这么多的学府!”

士燮不敢揽功劳。

不是谦虚。

而是这功劳真的不能吃下,也吃不下,如今明国教育甲天下,有如此规模,蔡邕是最大功劳的,牧景虽然不出面,但是天下读书人都承他一份情。

当年他在雒阳,建立的造印监,就是打开寒门士子能读书的一条路,那些缺乏的知识,那些纸张,书籍,就是他们读书的敲门砖。

“是你的功劳,谁也拿不走!”

牧景低沉的道:“但是你想过日后的路,该如何走吗?”

“大王的意思是?”士燮有些犹豫,他不傻,牧景把他拉到这里说话,又不在衙门,又不在朝堂,明显是有目的的,但是他必须要小心翼翼,降臣的每一步,都要小心,不然很容易走错路了。

“你知道,孤准备改革举荐制度吗?”牧景一张口,石破天惊。

“举荐制度有何不妥?”

士燮之前倒是听说过这样的传闻,但是止步于朝堂之上,后来打仗了,也就没有什么下文了。

可如今从牧景这里说出来了,他有些提心吊胆的。

“不妥?”

牧景冷笑:“十分的不妥,举荐这种制度,本来就是落后了,一个人的学识,不能只让一个人来的承认,就有出仕的资格,或许营造一些名声,就能出仕,这太过于粗糙了,而且容易给人钻空子!”

他有些叹声,说道:“出仕为官,并非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他们当了官之后,就需要管理百姓,管理百姓,那是半步都不能错的事情,任何的一个错误,就得让无数百姓来承担,所以我们挑选人才,是不是要更加仔细,更加细腻一些呢!”

“大王,其实为明国挑选人才,这事情也不关我们教育司的事情啊!”士燮咬咬牙,低沉的说道。

“此言差异!”

牧景摇头,道:“教育司执掌教化,帮助百姓读书,建立书院,建立教育制度,让人蒙学,让人进入学院的学习,其之目的何在?”

士燮沉默了一下,他倒是不想去做,但是很多事情,他是躲不过的:“大王,何必开诚布公的说说,你想要什么!”

“简单!”

牧景也直接了:“教育司支持孤改革举荐制度!”

“这会得罪的胡相的,而且蔡参政也会反对的!”士燮皱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