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战后 四 五千字大章,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战后 四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

自明国渝都,神迹降临,天下诸侯讨伐明国,连番的大战,先是江东,明军先发制人,破长江口和焚建业都,斩吴王孙坚而让吴国大乱。

后战雒阳,面对三军联手,无所畏惧,破周军粮仓,决战城外,击溃周军主力,逼退幽州燕军和中原魏军。

此乃二胜。

最后决杀宛城,宛城这一战,更是胜的可怕,击魏军二十余万主力,斩获粘钩十余万,魏军几乎是全军覆没。

大战至此,天下诸侯却皆兵败明军之手,一个个损失惨重,无力再战。

然而明军即使大获全胜,也不代表明国就能一统天下,而且这会给明国带来很大的后遗症。

那就是明国表现的太强了。

强到让人害怕。

放在之前的环境之下,汉室虽已经没落,但是诸侯之间,其实大家的实力都是半斤八两的,左右牵制,谁想要一统天下,都得看运气才行。

可在不知不觉之中,明国却表现突出了一个打十个的本事了,直接一国镇他们四国,兵力之强,可伐天下。

自古以来,都是箭射出头鸟。

明国的风头太盛了,明军的战斗力太强了,强到让一众诸侯都有些战战兢兢起来了,所以诸侯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围攻明国。

如果说,一众诸侯之前大家还在心怀鬼胎,未必把明国一个诸侯国放在眼中,哪怕联合,都只是一个形式。

那么现在,已经容不得他们的多想了。

到了这一步的境地,但凡是有点眼力的人都知道,如果他们不能提前打垮明国,那就等着有一天被明国收拾。

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牧氏夺取天下,明国一统江山。

所以不管是为了公,还是为了私,接下来,如果再有诸侯的联盟,那么这向心力必然会更加凝聚很多,毕竟明军之强已经让他们恐惧了。

这就等于形成了一种明国威胁论,自然而然的就会更加齐心协力一点。

“孤自小与父亲征战沙场,见识天下英雄,这江东霸业,也是我们一手一脚打下来了,我们自问不惧天下群雄,只是怎么也没想到,有一日,我们当集天下之力,方能应对牧明之威胁!”

孙策听着周瑜的分析,心中不由得有些的感概,亦有些情绪低落,不仅仅是父仇难报,更多的是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觉。

“大王,事已至此,明国强势,不要说我们江东,中原之强,亦挡不住,我江东当低调发展,建业都被焚,先王战死,我们早已元气大伤了!”

周瑜提醒说道:“外面情形如何,尚且不致命,可在这江东,有不少人想要大王死的!”

“孤知道!”孙策微微眯眼,嘴角有一抹扬起来的冷笑:“他们以为抬举二弟,就能威胁孤,孤虽无父王之威,然而镇住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孙策虽然在战场上有些冒失,但是也是一种战斗风格而已,并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也会的冒冒失失。

孙坚战死,他在孙坚下葬之后,力压江东而继位,如今乃是吴王,既已经坐上了吴王大王位置,他更能感觉到父亲承受的那种责任压力。

江东无数将士,千万百姓,都在盯着他,他一举一动,一个决策,都要小心翼翼,很多时候会询问张昭张纮周瑜等等人之后,再决定。

一方面,他不愿意让已故的父亲失望,另外一方面,他的性格其实已经被孙坚磨了不少,要是放在几年前,他没有这般稳重,也就是孙坚把他的性格磨平了很多菱角,让他学会的思考。

不然在孙坚战死的时候,建业都起火,他不会选择为建业百姓生死存亡而救火,放弃了明军主力出长江。

登位吴王之后,孙策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当初孙坚承受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天下诸侯的威慑,更是来自江东内部的一种无声的压迫。

江东世家门阀,哪怕不能一手遮天,也有能影响大部分江东各郡的民生,经济,农业,甚至能影响军中将领的忠诚。

他们不管对孙坚的强势,还是对孙策的霸道,都略有不满,想要一个听话的君主,所以在无声无息之中,抬举孙权。

无非就是想要拿到江东的控制权而已。

“大王,二王子聪慧,你能看得到的,他也能感觉到,其实我认为,你们兄弟两还得坐下来谈谈比较好!”

周瑜隐晦的提醒说道。

“二弟的确聪慧,可公瑾,他有没有野心,你也清楚!”

孙策笑了笑,道:“由他去吧,他若能把孤拉下马,也是好事,最少证明一点,他比孤更加合适这个位置!”

他叹了一口气:“至于那些人想要利用二弟,有些痴心妄想了,孤无非就是镇住他们,真有一天二弟执权,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知弟莫若兄,他不认为那些世家门阀能利用孙权,更多的被孙权算计而已,孙仲谋的心,都是黑的,又有几个人算计得过他。

“公瑾,寿春方面,可有的消息?”

孙策突然问。

“大王担心的是……”

“明军大败魏军,北上未必,但是拿下汝南,是必然事情,这等机会,牧龙图怎么会错过,一旦他们吃掉汝南,会不会直接杀入我们九江啊?”

孙策担心。

“太史将军已在寿春整兵,此番长江战败,虽然给我军将士很大的打击,但是也给他们知耻而后勇的机会,有太史将军在,明军未必能打的过来!”

周瑜想了想,回答道。

“若孤把征战山越主力调遣回来,北上徐州,进军汝南,可有机会?”孙策突然问,明军虽然打赢了,但是必然也是疲惫状态,吴军还有主力,那就是征战山野的主力,未必没有可能趁虚而入。

“大王想要和明军打?”

周瑜瞳孔变色。

“公瑾,汝可放心,孤不会冲动了,明军屠戮我建业百姓,逼我父自刎而亡,此皆乃血海深仇,当铭记在心!”

孙策想了想,最后还是否决了自己一时的念头,摇摇头,轻声而低沉的道:“唯有增强实力,我们才能有机会报仇,现在打,还是操之过急!”

“大王能这般想,那就太好了!”

周瑜松了一口气,他了解孙策的脾气,其实这段时间一直有些担心的,不过现在看来,孙策也在不断的长进,如果孙坚还能撑三五年,或许能有一个更成熟的孙策,更加合格的接班人,不过如今的孙策,也不赖,能压得住心中的怒火之下的孙伯符,将会是一个很可怕的人,他不敢在政务上的天分,大局观的长远,还是在军事上的天赋,都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他适应了这个位置,他将会做的比孙坚更好,是能延绵吴国国祚的明主。

“算了,如今我江东当稳,不可冒进,还是先把山越之地给消化了,整顿山越百姓,增强兵力!”孙策虽然有些念头,可还是放弃了北上徐州的机会,一方面不想得罪曹操,另外他也不认为江东现在有取徐州的能力,更不想和明军打起来。

他想了想,问:“南海可有消息回来?”

孙策暂时不去管中原的时间,江东一大滩事情在等着他,特别是东海,明军出长江,入东海,数月以来,和贺齐已经交战无数次了,从东海打到南海,一直在交战。

“贺齐已经把所有主力撤出南海了,返回东治休整!”

周瑜回答道。

“为何?”孙坚咬咬牙。

“明军在南海的优势太强了,不打不知道,打下来我们伤损太大了,我军在这个月,折损战船数十,连一艘楼船都差点被打沉了!”

周瑜道:“贺公苗是在没办法继续打下去了,无奈之下,撤回东治整理!”

“另外……”

他顿了顿:“明军撤出东海的时候,应该留下来了一部分兵力,占据一些海岛而立足,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一旦继续征战南海,有可能东海会后院起火,贺公苗上书,认为我们先扫平东海再说!”

他们向来把东海当成自己家的后花园,但是正因为这一次,明军无声无息的渗透东海,导致长江口失守,建业都被攻破。

东海这一块自留地,现在江东也得更加重视起来,才行了。

“公瑾!”孙策的声音变得有些深沉起来了,他的眼眸深处都闪烁冷厉的杀意:“我们吃过一次的亏,不能有第二次!”

“那大王的意思?”

“建业都被攻破的事情,贺公苗有错,但是如击我们用人之际,继续让他戴罪立功,继续镇压南海,不让明军主力突破南海,而东海,你亲自带兵去清扫一圈!”

孙策拳头握紧:“若无法扫清东海,那就在长江设防,不能有第二次被明军水师攻破建业都的希望!”

“是!”

周瑜点头,他想想,问:“那柴桑呢,何人可镇压柴桑!”

“汝认为呢?”孙策反问。

“鲁肃可为将!”

周瑜沉思了一下,道。

“好!”

孙策也斟酌了一下:“那就让鲁肃挂帅柴桑水师大都督,率水军镇压柴桑,明军虽把水师主力往南海移动了,但是也不能放松!”

“是!”

周瑜点头。

“公瑾!”孙策突然道:“你说陆逊可用乎?”

“年纪小了一点,但是……”

周瑜在领悟孙策的心思,陆逊年纪还小,要说独当一面,还不至于,但是也峥嵘了一些头角,倒是一个可用之才,只是陆逊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人。

“不如提拔顾雍更好一些!”周瑜提议说道。

“顾元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是……”孙策摇摇头。

他感觉陆逊还能脱离世家门阀的界限,能让世家门阀的力量为他所用,但是顾雍,心眼太多了,反而不好用了。

“算了!”

孙策不烦恼这些事情了:“江东世家本为一体,既然魏腾如此抬举二弟,就让二弟和他们玩耍一下,孤就不给他们压力了,让陆逊随你军中,好好历练一番,日后看可否能成大器!”

“是!”

周瑜越发感觉,如今的孙策,成长的太快了,也深沉很多了,往日那个大大咧咧,冒冒失失的性格,仿佛在一夜之间不见了,有几分欣慰,又有几分惋惜,要说想要一个朋友,他宁愿要昔日的孙伯符,而如今的吴王,更合适当一个主公。

………………………………

明军击溃魏军于宛城郊外的泰安平原之上,消息传的很快,北方很快也已经知道了。

邺城。

周军兵败之时,动乱过一阵子,不过大军封城,军戒全城,很快倒是平息下来了,袁谭亲自率军,前往河内,接应袁绍归来。

袁绍才刚刚撤回来,人如同生了一场大病,虽然熬过来了,整个人都还是死气沉沉,才缓过一口气吧,突然又一个炸弹丢下来了,顿时又气的卧床不起了。

明军击败魏军的战败,对于河北而言,如同雪上加霜的。

“曹孟德,好一个曹孟德,无用的曹孟德,废物,都是废物,他有何用,二十余万主力,如此被明军击败,助长明贼之威,可恶,可恨,可杀也!”

他跳脚直骂。

这时候他也忘记了,自己也在雒阳惨败,战损无数,差点都回不来了,同样是败,有曹操垫底,他倒是有足够的发泄空间了。

“大王息怒!”

众臣之首的沮授跪膝在下,连忙劝谏说道:“莫要伤了身体!”

田丰亡于战场,放眼河北,唯他沮授,乃是第一谋士,虽善于内政,但是兼任军略,也不在话下。

“父王,你身体不好,不可动怒,牵动了伤势!”旁边的袁谭也迅速的说道。

“父王,保重身体!”

袁熙袁尚也纷纷说道。

“哼!”

袁绍自从兵败之后,从河内撤回来了,一路上斩了不下十个亲卫,情绪阴晴不定,喜怒无常,整日牵连甚多,在他身边每一个人都战战兢兢的,他这时候更是怒火冲霄,指着沮授,袁谭,怒喝起来:“汝等一个个的,是不是认为孤也败了明国,是不是在看孤的笑话,是不是盼着孤被气死啊!”

雒阳一战,基本上已经打垮了他的精气神,昔日有雄心壮志,意图称霸天下的袁绍,早已经被垮掉了。

其实袁绍出了出身有优势,在很多地方都不如曹操和刘备他们。

就说一点,他绝对没有曹操刘备这等哪怕兵败无数次,皆百折不挠的那种坚韧,可以享受无数次大胜,可一旦经历一场毕生难以承受的大败,必会受到很大的挫败心情。

雒阳这一战,折损了他无数精锐,赖以为重的心腹田丰战死,心爱大将文丑被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被俘虏,还有无数将领和谋士一一折在了这一扎年之中,这是他平生之大辱。

他的心中有一口怒气,但是发不得,因为他不敢在面对明军,所以他的情绪每逢都会的喜怒无常,逮到机会就想要爆发出来,不管对象是谁。

“大王息怒,吾等绝无此意!”

“父王息怒,吾等不敢!”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跪膝下来了,战战兢兢的道。

“你们都起来吧!”

寂静半响之后,袁绍才冷静下来,冷冷的说道。

袁绍终究是一代枭雄,虽情绪无常,但是最基本的深沉还是在了,情绪发泄出来,人也冷静很多了。

“沮授!”

袁绍忍着从床榻上坐立起来了,他的目光看着沮授,问:“今之河北,可还有一战之力?”

“大王,如今河北,损兵折将,北有幽州,需重兵提防,实在无兵可用!”

沮授摇摇头。

他看穿了袁绍的心思。

袁绍已经和曹操斗了一辈子了,虽然这一次他们河北也是兵败,但是比不上曹操败的凶狠。

所以袁绍估计是生出了想要落井下石的心思。

“真没有任何机会?”袁绍不甘心。

他败了,得找回来,从明军找不回来,可以从中原找回来,魏军二十余万主力都折损宛城战场上了。

如果有机会,他可以入住中原,届时连河北和中原一线,必能抵消此战之败,还能扩大领地,重整旗鼓,再战明国。

“大王,不可!”

沮授咬咬牙,哪怕忤逆了袁绍,他也不能看着河北自寻死路,雒阳一败,他已经感觉河北岌岌可危。

这时候更多的是联系四方,抱团取暖。

“公则,汝认为呢?”

袁绍的目光落在了一个青年文士身上。

郭图,字公则,也是袁绍麾下谋士,仅次于沮授田丰之下,与荀湛审配等人相提并论。

但是郭图有才,却不如沮授田丰等人之品质,他更夺的是阿谀奉承之术,贴合袁绍才是他的准则。

“大王,此番曹贼大败,必中原混乱,若能让天子迎大王入中原,必能定鼎江山!”郭图闻言,亦能猜测袁绍心意,便轻声的道。

“大善!”

袁绍大喜。

他开始精神抖擞起来,衍生斗志,眸光栩栩,低喝一声:“显奕!”

“儿臣在!”

袁熙站出来了。

“孤派你南下,联络朝廷,觐见天子,可让天子授命,让孤南下!”袁绍低沉的说道。

“父王,如今许都……”袁熙瞪大眼睛,心中恐惧。

“汝不愿乎?”

在袁绍看来,袁谭毕竟是长子,而且此番他兵败,反而袁谭兵力不少,暂且还不至于逼得袁谭铤而走险,他喜爱三子袁尚,不愿袁尚冒险,唯袁熙可用了。

“儿臣愿意!”

袁熙咬着牙,应承下来。

“甚好!”袁绍淡漠的点点头。

他继续说道:“显思!”

“在!”

“孤若让你返青州,重募兵马,汝可有胆量乎?”袁绍眯着眼眸,脸色苍白,仿佛雄狮垂暮,却散发威严。

“儿臣遵命!”

袁谭拱手领命,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袁绍这才笑了笑,然后道:“公则,仲治,汝等二人,行大将军之名,命鞠义,颜良,张郃他们在河北继续募兵,重整兵力,孤要南下!”

“是!”

郭图和辛评对视一眼,连忙领命。

倒是旁边被冷落的沮授,嘴角有一抹苦涩的笑容,在看来,袁绍这是真的是在找死的。

这时候不和一众诸侯抱团取暖,非要取中原,你真以为曹孟德这么好对付,而且北面会眼睁睁的看着你们河北南下吗。

可他知道,袁绍性格如此,而且如今早已经被耻辱心给蒙蔽了眼睛,听不进去他任何的劝谏了。

若单单雒阳兵败,河北底蕴深厚,尚有东山再起之力,可此番一动,那么河北恐怕就已经离败亡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