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学论政 上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学论政 上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学论政 上

太学的建筑以纵横之道而修建,三纵三横,中间交汇之地,为太学正院。

大院之中。

上有一座开阔之台,周围石阶道道,左右拱护,从大门进来,放眼看过去,这里不仅仅宽敞而明亮,而且显得大气而雅致,足以可容纳万人齐聚一堂。

牧景和蒋路并肩进入大院,此时此刻大院之中,已经聚集了四五千读书人之多,身影叠叠,人头涌涌,三三两两互相行礼,互相客气,场景颇为热闹之气。

“如此之盛景,读书人之幸也,天下难得!”

蒋路看到这一幕,心情很激动,作为一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他从其量是一个还没有走出荆州的土鳖,虽荆州也是学术浓厚的地方,但是却没有数千读书人齐聚一堂论政的如此壮观。

天下也唯有京城之中,太学之上,才会有如此一幕出现。

“其实也就是和我们的大学差不多吗!”

牧景的目光左右审视了一番,看着一个个读书人脸上那股激动,热情,甚至有些煌煌不安的紧张,心中多少有些不明白,喃喃自语:“咱大学的开学典礼可比这个要热闹的多了!”

两者之间的意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读书人少之可怜,能齐聚这么多读书人的场景,根本是看不到了。

“我昨日听闻,太学早已经不复当年光境,如今看来,还是我太肤浅了,如今太学,即使繁华不如当年,可是学识之论,并不在当年之下!”

蒋路说道。

“兄台,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左边一个青年,穿着蓝色长袍,风度翩翩,他有些自来熟,侃侃而谈:“要是往月的儒学论政,能有千人参与,已是盛况,太学,终究不复当年之盛!”

“那今日为何如此多士子参与?”牧景询问。

“今日可不同!”

蓝袍青年说道:“听说颍川书院的学子要与太学生之间论政,自从太学没落之后,天下私学频起,无一不想取代太学在儒门之中的地位,颍川书院更是其中佼佼者,今日一论,必然是龙争虎斗之况,京城内之中的读书人岂会错过,自然纷纷而来!”

“原来如此!”蒋路双眸划过一抹璀璨的光芒:“能见证如此之论,今日不枉此行也!”

儒学论政,这是一个儒门的盛会,一般是同窗而论,如今能见证两个书院学子同时论学,更是一个难的的盛况,难怪这么多读书人激昂无比,即使蒋路此时此刻也颇为激动起来了。

“颍川书院?”

牧景眸光也闪亮起来了,那可是一个在三国历史上比任何书院都要出彩的一个人才摇篮之地。

“在下卢恒,字伯玉,来自琢郡,还没有请教二位兄台的姓名!”

蓝袍青年主动拱手行礼,结识二人。

“零陵蒋路,蒋昊明!”

蒋路率先回礼,微笑的道:“伯玉兄有礼了!”

牧景有样学样,双手横叠而拱起,微微的鞠身,回礼报上来历姓名:“南阳牧景,字龙图,伯玉兄有礼了!”

“原来二位是荆州而来!”

卢恒闻言,微笑一笑,道:“荆州之地,地杰人灵,多出英豪之辈,想来二位亦然是才学不浅!”

“我们不过只是乡野匹夫,尚未出学,正在游学天下,增见学识,以便日后出仕途,进入京城之后,就来见识一下太学盛景,恰恰好遇上如此盛景,难得之极也!”

蒋路说的很谦虚:“伯玉兄自幽州而来,想必也是游学而至!”

“正是如此,我虽行冠礼三载,奈何仕途艰难,若无过人学识,无显赫名声,难以为之,闭门苦读,终不如游学天下!”卢恒说道。

要说起和读书人交谈,牧景这个出身商道,一身铜臭味道的翩翩少年郎始终不如蒋路这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两人很快就交谈起来了,颇为融洽。

“铛铛铛!!!!”

这时候,一个悬挂在台上的铜钟被敲响的三响,示意着这一次的儒学论政即将开始。

高台之上,正前方是一排案桌,有三个竹蒲垫下,上面已经摆着酒水,水果,还有一些小吃,而左右两列,座位数个,只是案桌之上,空荡荡的。

三个大儒从内堂而出,他们的身上皆然穿着一身素色儒袍,头戴品冠,仪表堂堂,气势不凡,迈步而上,直接入座前排的三个座位之上,跪坐下来。

“吾等拜见蔡祭酒!”

一众读书人开始纷纷行礼,大多膜拜的都是居中蔡邕,也许蔡邕在朝堂之上官位不足,当时掌太学的他,在士林之间的声望更高。

“他就是蔡邕!”

牧景眸光定格在居坐在中间的大儒蔡邕眸光微微闪烁。

这是他今日要攻克的一个目标。

“吾等拜见水境先生!”

这时候也不少读书人开始也对着蔡邕左边的一尊年轻大儒行礼。

“他是何人?”牧景也随着众人一起而行礼,但是对于此人他的心中有些疑惑起来。

水镜先生?

好像东汉年间就一个水镜先生吧。

“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微!”

蒋路闻言,低声的回答:“他应该是颍川书院的博士,名誉荆州豫州的大儒,不可不敬也!”

祭酒之下,就是博士。

博士就是后世的老师。

颍川书院的博士,也就是代表颍川书院而来的大儒,司马微,当今天下也算是名扬天下的一个大儒,号水镜先生。

“果然是他!”牧景皱眉。

司马微不是建立鹿门山书院的那一个吗?

怎么就代表颍川书院呢?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司马微本身扬名在颍川陈留之地的大儒,只是后来才行至荆州,建立鹿门山的读书系统,教育出了天下闻名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吾等拜见尚书大人!”

一些人更是对这蔡邕右边,那个高大威武,与儒学气质格格不入的老者行礼。

“尚书?”

牧景眸光微微一亮。

这卢植,当朝尚书令,秩俸一千石,地位上比不上三公和九卿的地位,但是在职务上却至关重要,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天子近臣也。

在三个大儒上位之后,整个太学正院之中,开始变得安静下来,周围数千读书人目光注礼,安听教诲。

这就是大儒在士林之中的威力。

作为东道主,太学祭酒,秩俸六百石的朝廷命官,蔡邕率先开口了,站起来,面对所有读书人你的目光,有些清瘦身影挺拔,鬓发虽白,可精神抖擞,看起来不过五旬而已,他声音很是洪亮:“儒学之道,在于论,众人可论,天下可论,道理所在,论则明,不论则偏,而今日之论,论黄巾之乱,诸位学子,无论是何人,皆可上台而论!”

“论黄巾之乱?”

“这命题可就难了!”

“天下黄巾,皆为反贼,天下早有结论,这又有何可论!”

“黄巾之乱,影响颇大,已撼我大汉根基也,论一论,为后人警惕,为前人明理,也是好事!”

“可这命题之论,会不会引起朝堂之怒也!”

“我辈读书人,一心为天下,有何不可论也!”

“……”

一个个学子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了。

“黄巾之乱?”人群之中的牧景闻言,嘴角也不禁开始微微上扬,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蔡邕有魄力。

黄巾这么敏感的话题他还敢论,不可小觑啊!

“某,太学子弟,袁弘,愿先为诸位抛砖引玉!”

一个青年,白袍锦衣,衣冠楚楚,风姿卓越,迈步走上台去,跪坐下来,声音朗朗:“黄巾之乱,乃贼乱,乱贼不可信,唯有以杀止杀,屠戮之,平祸患,则天下盛!”

“是他!”

站在牧景身边的青年卢恒微微皱眉。

“他是何人?”

牧景询问。

“彭城国相袁贺的第三子,汝南袁氏的子弟,少年以风骨而扬名,不善讨好家族长辈,甚至对袁氏颇有怨言,在士林青年一辈之中,有些声望!”卢恒说道。

“袁氏子弟?”牧景微微眯眼,打量了一下此人,看起来倒是很正气。

“非也!”

这时候,右边的位置也有人坐上去了,这是一个儒雅的少年,尚未及冠,风华正茂:“某颍川陈群,某以为,黄巾之乱乃是民乱也,民可乱,亦然可镇,然君不可杀,天下子民,皆为大汉子民,子民之错不可杀戮平之,当以圣贤之道而教化度之,必可让其回头,效忠朝廷,共盛天下!”

“少年陈群!”

“颍川书院的骄子,果然有见解!”

“说得好,圣贤之道,岂能在杀戮!”

不少读书人拍掌交好。

“陈兄所言,仲道认为,有些不可取也!”身穿太学服饰,一个俊朗青年迈步而上,跪膝而做,侃侃而道:“黄巾之乱,席卷天下,所过之地,犹如蝗虫,多少无辜百姓而遭殃,如此恶行,岂只是民之乱,此乃贼之野心,动荡天下之源头,该杀则杀,平一人,可救天下,为何而不为!”

“他都出手了!”

“这下精彩了!”

“那可是蔡祭酒的门生,名誉京城的青年才俊,河东卫家的卫仲道!”

“卫仲道辩礼,天下无双!”

不少人看着此人出场的时候,不禁开始叫起来了。

“卫仲道?”

牧景耳朵敏锐,听了不少谈论,嘴角不禁撇了撇,有一抹讽刺的笑容:“长的比我还帅,我以为是谁,原来是那个短命种!”

历史上的卫仲道可是大名鼎鼎,他不仅仅是蔡邕的门生,还是他的女婿,可惜如此大好青年,最后却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名扬千古的寡妇,号称三国第一才女的蔡文姬,蔡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