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虞奇侠传 > 第四十一章文英殿上三杰聚

大虞奇侠传 第四十一章文英殿上三杰聚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26

第四十一章文英殿上三杰聚

李昌吉笑着说:“你我之间,相交多年,别说一点虚名了,就算你让我把我这一条命送给你,我也不在意。”

周水田没有多说什么,这件事现在也不好说。

三天之后,吴秀才回礼,送了四季四套衣裳,还有一些银两。

李昌吉原本不愿意接下的,但最后在周水田的劝说之下还是收下了。

梁法尧也找到了李昌吉,告诉李昌吉,按照他如今的学问,再过几年就可以参加科考,实现心中的抱负了。

因为这个关系,梁法尧在下学之后,常常召见李昌吉,私下传授一些心得。

三月到了,京城之中,一如往常那般热闹。

各地的才子已经陆续到了,对于这件事,圣人的兴趣,远比十年前选贤良方正有兴趣。

他让天官府和春官府的人安排,对于这一次举荐的三十位才子,分别出题,表示自己对于这一次的重视。

三月初六,这些才子到了文英殿,按照位次坐下之后,试卷就发了下来。

陈士弘拿到卷子上面,乃是问的是养和教,对于这二者,圣人认为如今还没有做好,虽然朝廷制田里,广树畜。但是这天下还是有流民在野,不少人还是不能家給人足。

而对于教民方面,从武皇帝开始,崇学校,明礼仪,但圣人却觉得任用为能得人,天下英才不能尽为圣人所用。

陈士弘看了两个问题,对弈第一个问题,他首先提出了,应该严禁游手好闲的闲人,不能让这些人坏了风气,第二是要严惩那些巧立名目,横敛苛征的人,免得伤了民心,民一年耕种,尚且不能果腹,自然会放任自流,不愿意耕种。

第三点是要选循吏,来协助朝廷治理天下。当然这些人未必个个都是贤臣良臣,他们可以体察民情,到了合适的时候,前去劝农耕种养蚕就可以了。

后来陈士弘还是说了老的套话,要三年考绩,这件事朝廷屡次在提,但是却很难落实到实处,若是真的能够有功者进,无功者退,那就真的可以垂拱而天下治了。

这是关于养民的方面,关于教民的方面,陈士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游手好闲的人多,非是穷乡僻壤如此,一些大城市也是如此。

有这个问题,是因为那些司章风化的人,沉溺于太平盛世,洋洋自得,不知道城中风气已坏。而他们将礼教视为繁文缛节,不愿意遵从,自然不会推行教化。

这官员如此,下面的小民自然随心而为,世风因此而坏。

这个要解决,首先是要严禁那些迷惑世人的邪说,同时要制止那骄奢侈赞的风气。

至于学官,陈士弘说林泉那一套是好的,但是朝廷没有落实,反而让人感觉到遗憾。

本来这些差不多就是了,接下来陈士弘一时兴起,于是继续说了上行下效的道理,要教民那么圣人必须先要诚心正意才是。

他劝说圣人,每日经筵不可缺少,不要将经史当做虚文,不相信经史里面有治国之道。也不要将的这些当做故事,只是听着玩,而不去深思。

除此之外,还有选贤大夫伺候在圣人左右,这些人所说必定是善言,所行必当是善行,这潜移默化之中,圣人就可以达到内圣外王之道。

陈士弘做完,看了之后,最后写了一句臣干冒天威,不胜战栗之至。臣谨对。

楚继善得到卷子,却是圣人说自古这开国帝王创造了基业,会为后世留下长治久安之策,在太祖高皇帝定鼎之后,列圣相承,益隆继述。如今天下承平已经百多年,这祖宗的良法美意,真是的是十全十美,没有弊端吗?

楚继善见圣人这么说,思索了才写,他先顺着圣人的意思说这法度最开始立的时候,没有什么弊端,但是这法度若是执行起来,就有可弊端。这因为有弊端,所以才要救弊。

不过怎么救弊,楚继善就不敢乱说了,按照儒家那一套来谈。首先就是修德,他说德乃是法之本,没有德,这就好比用泥土做成了船却不可以渡河,在大地上画一个饼却不可以充饥。

不过德这毕竟是套话,他还是说了一点实际的,说国朝法度都是以勤而创,往昔太宗对内臣说,念创业之艰难,日不暇食,夜不安枕。

世宗也言:“人君理万机,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其患不可胜言。”

中宗亦言:“天下之大,庶务之殷,岂所须臾怠惰,一怠则百事驰矣。”

楚继善说了这些,想了想,补充了一下如何修德,首先一念起了,必定要仔细思索,这个事情对于天下是否有害,一令要出,也要思索,这法令对万民是否有益。这要有益而无害,才能从之。

至于勤,便是鸡鸣而起,就要思索我今天什么事情用什么人,过了几天就要在想:“这件事是否已经成功了,我用的那个人是否是真的有才。”这样查核,足以救弊。

楚继善写完,检查了一番,就写上了那句套话。

关于叶时熙的文章就有一点难了,圣人询问,自古那些贤君帝王,所学为何,有什么功劳。自古以来,当人君者必当以功德治天下,但是这功德两个谁在前面。

叶时熙见了这题,谈了一些故事,然后论证了功德,最后谈了几点。他认为如今圣人想要升平,必须要有五件大事。

第一就是保业,第二惜时,三远谋,四谨敬,五务实。

除此之外就是要除六弊,一是好胜人,二是耻闻过,三是骋辩给,四是眩聪明,五是厉威严,六是恣刚愎,

若是圣人能守五规,导除六弊,那么就可以成为万世明君。

当天中午,卷子就写完了,等卷子收下之后,大家退到待朝阁之中,开始议论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是考文采,没有想到竟然是策论,有些说面色不太好看,这些人主要是以写诗词为主,策论非是他们所长,这些番只怕会连累举荐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