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0354章 王莽不知兵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第0354章 王莽不知兵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9:19

第0354章 王莽不知兵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正文卷第0354章王莽不知兵王匡一开口,明显比王兴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顺了王莽的心思,也没有得罪刘秀、衰章、平晏等人。

王莽饶有兴致的道:“那你倒是说说,如何征,又如何在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征灭西南?”

王莽其实不知兵,跟宋太宗赵光义一个德行。

王莽对战争的认知就是,兵够多、够强够勇,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旦败了,那就是兵不够,那就再加。

纵观王莽在位时期的大战,几乎都印证了这一点。

就拿征讨西南的战事说。

冯茂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西南,铩羽而归。

王莽就认为是兵不够多、兵不够勇。

所以他派廉丹征讨西南的时候,就调动了二十万大军,还调动了常安城内的五大营之二,以及天水、陇西两地的精骑。

如今廉丹也战败了,他又想派遣更多的兵马,甚至还准备派遣衰章、王兴、王寻三位重臣领兵,去征讨西南。

他从头到尾都没了解过,也不知道。

冯茂和廉丹之所以会败,并不是兵不够多、不够勇。

而是西南有瘴气之毒、又地形复杂,北方的兵马在没有适应西南的地形,以及找到西南瘴气之毒的解药之前,去西南就是送。

当然了,将无能,也是一方面原因。

王莽听到王匡说,能在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征讨西南,便出声询问,并不是真的感兴趣,而是想看看儿子的智慧。

王匡施礼,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冯茂和廉将军征讨西南,折戟西南,绝对不是因为兵马之故。

西南之地的蛮夷,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人丁稀少,兵甲更是少的可怜。

如何能挡得住我朝数十万大军征讨?”

众人听到这话,皆微微一愣。

王匡继续说道:“冯茂和廉将军之所以会败,全是因为益州牧史熊统管庸部不利,又在庸部横征暴敛,引起了庸部民愤,以至于庸部百姓在征讨西南的时候不肯出死力。

所以才导致两次征讨西南都铩羽而归。

冯英此前在弹劾冯茂的奏疏上就提到过,冯茂到了庸部后,伙同史熊一起,在益州上下其手,横征暴敛。

宫中的绣衣此前去庸部,查探此事,也证实此事是实情。

所以冯茂、廉将军之败,罪魁祸首乃是史熊。

臣以为,当罢了史熊的官,没收其家财,充入国库。再将史熊当着庸部百姓的面,斩首示众,以安庸部的民心。

如此,庸部的百姓才肯为朝廷出死力。

到时候朝廷另选贤能,出任庸部牧,再派遣一两万精兵,再征召益州三五万吏民,必能征平西南。”

王匡话音落地,王邑气的直瞪眼。

王邑觉得王匡这是在公报私仇。

史熊是他的人,为他上供了不少钱财。

史熊之所以能从此前冯茂的事情中脱身,也是他向王莽求的请。

他当时也请王匡帮忙说了几句话,分润了王匡一部分钱财。

王匡随后去找史熊讨要钱财,却被史熊告诉给了他。

他奚落了王匡一番,将王匡给顶了回去。

没想到王匡居然会借此拿史熊开刀。

“陛下……”

王邑急忙要为史熊分说,刘秀却出声打断了他的话,“臣以为,太师所言有理。冯茂和廉丹先后战败,葬送了我大新数十万将军,伤了我大新筋骨,还惹的民怨沸腾,议论纷纷。

一些心怀叵测之辈,也跟着蠢蠢欲动。

冯茂和廉丹之败,若是因为史熊之故,我们只要拿了史熊,就能平息百姓的怨愤,也能震慑一众心怀叵测之辈。

告诉他们,冯茂和廉丹之所以战败,乃是我们中间出了不忠之人。

而不是朝廷兵马羸弱,连一群蛮夷都打不过。”

民怨民愤,不能忽视。

天下如今已经有上千股贼寇反叛,可以说是乱象纷纷。

若是一些心怀叵测之辈趁机反叛的话,能招揽一大帮子乱民。

到时候肯定会危急江山。

王莽近些日子也在考虑此事,如今听完王匡和刘秀的话,他觉得将冯茂和廉丹战败的责任怪罪到史熊头上,杀了史熊,能震慑宵小,平息民愤,以安民心,也不错。

至于王匡所言,派遣一两万精兵,征召三五万吏民的事情,他倒是没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杀贼就要重拳出击。

不以雷霆之势,平定逆贼,如何震慑天下人?

在他看来,杀贼也得用重兵。

兵少了,又输了,那岂不是很尴尬,很损朝廷威严。

王莽点头准备赞同刘秀和王匡提出的斩了史熊的说法。

王邑见此,急忙开口,“陛下,臣听闻,冯茂和廉丹之所以会败,并不是史熊之过,而是拿导江郡大尹公孙述所为。”

公孙述跟鱼禾有勾结的事情,如今还没有传到常安城。

王邑也是从小道得知的。

他之前没有说此事,是在为自己领兵去征讨西南铺路。

只要王莽决意征讨西南,并且下发征调兵马的文书,那他一定会请命出击。

等到他率军出击的时候,他可以将此事揭露出来。

到时候抵达益州,他就可以先斩了公孙述,先立一功。

朝廷再派大尹到导江郡的话,也得数月时间。

数月时间,足够他在导江郡为所欲为。

对他而言,隐瞒公孙述的事情,可以一箭双雕,即拿功劳,又能敛财。

告诉王莽等人的话,没多少好处。

如今王莽要拿史熊,他不得不说出此时,保住史熊这条长期的财路。

事后将此事告诉史熊,史熊也得给他送一大笔钱,多谢他的救命之恩。

王邑此话一处,殿内所有人齐齐看向他,一脸错愕。

“你说冯茂和廉丹兵败,乃是导江大尹公孙述所为?”

王莽狐疑的盯着王邑问。

王莽既然开口了,其他人自然没办法开口。

王匡想要斥责王邑胡说八道,也做不到。

王邑郑重的点头,“臣收到消息,那公孙述早就跟贼人秘密勾结。冯茂和廉丹之所以会兵败,全是因为公孙述这个内贼向贼人透露了我军的兵力和部署。

贼人先知先觉,才会击溃我朝数十万大军。”

王匡忍不住喝道:“空口白牙,你有何证据?”

王莽瞥了王匡一眼,淡淡的教训了一声,“不得无礼。”

王匡乖巧的应了一句。

王莽看向王邑,“王匡问的对,你有何证据?”

王邑正色道:“廉丹的人头可算?”

王莽愣了一下,王匡也是如此,其他人则愕然的看着王邑。

王邑继续道:“臣听闻,那公孙述帮着贼人击溃了廉丹,嘲笑廉丹无能,嘲笑陛下……总之也嘲笑了陛下。

他还特地问贼人讨要了廉丹的头颅,制成了酒器,放在手上把玩,以此羞辱廉丹,羞辱陛下。

他还宣称,朝廷发二十万大军也没平定西南逆贼,而他只需要一两万兵马,就能荡平西南。”

王邑为了保住史熊,也是拼了。

不仅将从小道得来的消息一并告诉了王莽,甚至还添了油,加了醋。

王莽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面色阴沉的能滴出血。

其他人脸色也十分难看。

王兴更是拍着自己面前的矮几怒吼,“公孙述他放肆!”

王寻皱着眉头,冷哼道:“朝廷二十万兵马都平定不了的逆贼,在他手里一两万兵马就能平定。他还真是有能耐。”

这话看似在夸奖公孙述,实则是在暗讽公孙述。

除此之外,也在提醒在座的所有人。

朝廷二十万兵马都办不成的事情,公孙述一两万兵马就能办成,那他肯定跟逆贼有所勾结。

刘秀倒是没轻信王兴的话,他盯着王兴问道:“此言当真?你又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

王邑正色道:“千真万确,国师公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庸部查问。”

王莽冷冷的道:“那就派人去导江郡查探一番,若是属实,就罢了公孙述的官,将其押赴常安,朕要将其碎尸万断。”

王莽明显怒了,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说,当即齐齐应允了一声。

刘秀在应允过后,沉吟着对王莽道:“查探公孙述,尚需时日。史熊也不得不惩。庸部两位大吏被罢,也需要时日另选贤能。

再征西南的事情,恐怕得押后。

依臣之见,不如借此时机,先平定了南阳、冀州、河水两岸,以及琅琊的一众逆贼。

陛下以为如何?”

王匡见王邑的话王莽听进去了,便清楚史熊算是保住了,无心再跟王邑继续暗斗,听到刘秀的话后,他心头大喜,赶忙起身请命,“臣愿率军征讨各地不臣,为我大新建功。”

王邑、王寻,甚至王兴、孙建、王盛等人也纷纷开口,争抢这个剿灭天下贼寇的机会。

这中间,有人是真的想为大新建功,有人存粹是为了帮自己争抢财路。

王莽见懂兵法谋略的人,一个个争着抢着要去剿灭贼寇,脸色好看了不少。

手底下的重臣尚且敢言战,地下的人必然也愿意为朝廷舍生忘死。

他的江山社稷,自然稳如泰山。

王莽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由太师、大司马一起,率领长水、越骑、胡骑、中垒四营精兵,再率领各地吏民五万,征讨各地贼寇,还百姓一个安稳。”

王匡、甄邯大喜,起身施礼,“臣等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