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虞书 > 第六十九章胥吏有法劳钱财

虞书 第六十九章胥吏有法劳钱财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4:20

第六十九章胥吏有法劳钱财

戈广牧大醉之后,在这里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带着万少爷一起到了道观之中,一同前去的也有玫瑰姑娘。

玫瑰姑娘来道观,一是为了巴结戈广牧,二是为了避难,她不确定华相公是否会来玉生园为难她。

接下来的日子,万少爷在道观传授戈广牧不提,且说陈士弘到了海宁县做县令的事情。

这陈士弘到了海宁县正好是年前,陈士弘也没有急着前去上任,而是到了一家客栈,先打听了前任知县的事情。

这客栈老板听到陈士弘这么问,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也顾不得什么是非了,告诉客栈老板,这知县姓杨,县里的人都称他叫做杨四尽。

这四尽也是这个知县自己说的,他自己说的:“我为县尊,所谓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

能说出这样话的官员,怎么可能会是好官,说起了他的恶心,这掌柜也不说别的,就说前两年,这杨四尽调任的时候,这县里的人都弹冠相庆,认为他不会再来了,于是见面就说:“渠伊必定不会再回来了。”哪里想到这杨四尽这人,使出了钱能通神的手段,再次调任回来。

这一次回来,杨四尽竟然立了一个名目,叫做渠伊钱,若是不给,就以抗税给关起来。到了前年,这杨四尽又被弹劾丢了官,众人这一次不敢明言了,只能相对一笑,摸一下胡子。哪里知道,这杨四尽竟然又官复原职了,这一次竟然还弄出一个捋须税。

至于这一次丢官,是因为知府来巡查,这知府到了之后,乡绅们招待,恰好当天,城外落雨,而城内却没有降雨,知府认为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于是询问乡绅,为什么这城外有雨而城内却没有雨,这时候信武伯回答说:“这雨也怕抽税,自然不敢入城了。”

知府听到这话,也是没有说话,等到唱戏登台,只见一个戏子穿着绿衣装作神怪的样子走上台来,一个戏子询问说:“你是何方神圣,竟然如此穿着。”

“我乃是海宁县土地,我将要面见天帝,状告天帝,那县令将我地皮给挖了三丈了。”

知府听了之后,明白这知县已经惹得天怒人怨了,为了避免激起民变,于是让这个知县自己请辞。

陈士弘听了之后,不由一叹,四蕴对着陈士弘说:“陈相公,你可别唉声叹气,说起来,这杨四尽还算好的了。”

“什么?老丈这话,我怎么听不明白。”

“这官场上,最刁钻的不是知县,而是那县丞县尉和六房师爷这一干人等,你不知道,他们做起坏事来,真是杀人不见血。”

陈士弘说自己愿闻其详,于是四蕴就开始说了起来。

这小吏做坏,统称坐浮收勒折。这里面门道就多了。

第一个就是倍征加耗,这是历代所有,这加耗是因为填补保管和运输之中的损耗,是正税,但是加耗一直是这些胥吏谋钱的手段,比如原本田税加耗不过每斗加两升,但是在这些小吏嘴里,就要受到六升。翻了整整三杯。

有些时候朝廷恩免,只要一升,但是这些胥吏因为这些小民不懂事,非要加到十升,说是为了替朝廷庆祝。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在他们的贪婪之下,反而变成了一件坏事。

有些地方在收纳田赋的时候,胥吏就这所纳谷物多糠皮,或是因为潮湿而随意加耗,这收纳时候,点一笔作记号,这一点加一升,有些户数既然可以点七八笔。

如今朝廷不征收银子,也就没有火耗,若是放在以前,这火耗有时候会导致税轻耗重的局面。

当然这些加耗,都不是胥吏一个人独吞,主要是交给上面,所以古人说“州县存加耗以养上司。”

第二便是增溢概墨,这就是说,这些人在收纳的时候,从度量衡上面下功夫。

最为人知道的就是斛面,这粮食倒入升斗之中,本来就只要满到和量器边缘持平就算合格了,但是这些小吏非要堆高,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个叫做高量斛面。一般情况之下,一斛可以多出五升,甚至可能高达七八升。

这是在是上面做功夫,也有下面做功夫的,那就踢斛。

这收米的时候,应该让米自然倒入斛中,但是这踢斛就是一边倒,一边用脚踢斛斗,让米这些填实,以此来多加征。

这两种好算好的,还有一些,直接不用官家的,而是用自己制造的,这不但形制要大一些,有的还故意用厚薄不均的木板钉成,这样斛斗能装的就更多了。

第三就是勒折,这折物本是朝廷考虑到,这些人未必拿的出赋税那些物品,于是可以让他们用同等物品来抵挡。

这也是圣人的好意,但是在胥吏的操作之下,就成为敛财的手段。

有些地方,原本那一匹布才两贯钱,而他们非要三贯钱来折。这小麦每斗不过三十文,而胥吏们规定九十文来折,这农夫要用三斗小麦,才能凑齐一斗的税额。

还有一种,没有这么明目张胆,但却是更加歹毒。如地产盐,这赋税就有纳盐一项,这些人,先把一斤盐折价为一贯,的价格这算城二十五斗小麦,又把这二十五斗小麦折算成每斗六十的钱。

这绕来绕去,这原本一贯钱,就一千五百文了。

农民多数人都被这一套给绕晕了,心中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对,最后只能咽下这苦头。

最为可恶就是,这些都是小民受到这些不公,至于大户人家,就算有些残次,胥吏也会收下,不会过问。

四蕴说完,那个掌柜还说,在他们这里,还有几种不公,第一便是挂飞红,这是为了小民所缴纳的税银能够顺利入库而收的彩钱,若是不给的话,那么就以成色不收,等到期限到了,衙役带人抓人就是了。

第二就是丐尖斗,这些人连高量斛面都难得弄了,直接告诉小民,自己要收取上面的,每家人多献上一斗。

第三就是地盘谷,故意将这些粮食撒到地上,不给小民捡起来。

第四就是风车谷,这要过风车,不过过风车就只过一半,剩下的一半,这些胥吏也要了。

五是仓门簿贵,这登记的册子太贵了,也要拿钱来。

六乃是看样品,这看的样品,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陈士弘出身贵族,锦衣玉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听的是触目惊心,他忍不住说;“这还没有王法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相公,你是一个读书人,自然不懂这些,我也是见没有他人,才和你谈这些,你听了之后,笑一笑就好了。莫要当真,也莫要记在心上,你若是一时冲动,惹上衙门的人,到时候只怕你头上的方巾难保了。”

陈士弘谢过掌柜的好意,告诉掌柜,自己知道怎么做,自己不是那种冲动的人,自己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的。

陈士弘在出宵之前,就在附近乡村四处走访,询问详细情况,到了的出了元宵,陈士弘也到了县衙前。

陈士弘拿出自己的文凭说:“我乃是朝廷认命的县令,前来赴任。”

衙役早就知道新的知县要来了,于是连忙请他进去。

陈士弘到了后堂,很快,他收下的人员就到了。

陈士弘询问了性命,凭,县丞就将大印交给了陈士弘。

第二天,陈士弘没有升堂,找来民房师爷,询问说:“白册是否已经登记好了。”

师爷说着离收取夏税还早,于是还没有造册的。

“那么将去年的白册拿来,念给我听听。”

师爷说是,前去拿来白册,开始念着这应该纳税的丁口。

等到师爷念完,陈士弘冷笑地说:“这成老鼠,向明府,只怕不是人名,你将白册给本官看看。”

师爷顿时满头大汗,对着陈士弘说:“老爷,小的一时间眼花,看错了名字,还请老爷责罚。”

“是一时眼花,还是认为本官初来乍到,想要给本官一个下马威呀。”

“老爷,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是主,我们是仆,这哪有仆人敢给主人下马威的。”

“不是就好,将皇册取来,我要好生看看。”

师爷立马去取皇册了,这皇册乃是登记这县有多少人口,每家有多少田产和家产的,十年一修。而白册是每年的税银登记。

师爷将皇册取来,陈士弘对照之后,对着师爷说:‘真是奇怪了,这皇册说海宁县有三十二万丁口,而这白册去年才三十万了,这太平盛世,这人怎么不多反而少了。’

“这,这,这些年来,收成不好,小民活不下去,多有逃……”

“住口,这乃是收成不好,而是你们搜刮太密,来人,将这师爷押下。”

师爷愣住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醒悟过来后,哀求的看着陈士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