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虞书 > 第两百零八章横渠关学

虞书 第两百零八章横渠关学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4:20

第两百零八章横渠关学

林泉点点头,对于这件事,他还是记在心里,只是如今时机还没有成熟,自己还需要忍耐。

林泉一家人用了晚膳之后,在林泉写书的时候,陈菁菁看着他笑,林泉不由询问:“菁妹,你笑什么?”

“我觉得泉哥你今天很开心,我们一家人总算起了,不对,还有乐家姐姐。”

林泉摇摇头,对陈菁菁说:“关于这件事,菁妹你还是少提吧,岳丈大人,他心中对我很不满了。”

“嘻嘻,父亲大人只是担心你不懂得收敛而已,他心中明白,按照你的官位,三妻四妾是难免的,只要泉哥,你有了新人,不要忘记旧人就好了。”

林泉还是摇着头,询问陈菁菁:“菁妹,这些事,你真的放得开吗?”

“放得开又如何,放不开又如何,我舍不得离开你,而泉哥,你有不能只我一个。”陈菁菁声音有些低沉,林泉听到这话,也不愿意再说。

这过了没有多久,圣人再去找林泉,对着林泉说;“前些子,朕和你谈了邵康节,今,朕准备询问你,今朕想要和你谈谈张横渠。”

林泉说了一声唯,他先谈了正蒙这本书,对于张横渠的关学,林泉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张横渠推崇民胞物与,具体还有什么,林泉也说的不是很清楚。

圣人也自然不满意,询问林泉说;“林泉,你似乎对关学似乎……”

林泉磕头说恕罪,告诉圣人,按照朱子的近思录还有《郡斋读书志》记载,张横渠一共有《西铭》《东铭》《正蒙》《易说》《理窟》《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信闻记》《横渠孟子解》《崇文集杀》《祭礼》《文集》等。

而到了为魏成帝的时候编撰的《张子抄释》,张横渠的书只剩下《二铭》《正蒙》《理窟》《文集》,而《文集》还只有两卷。

林泉说自己家中所藏,张子抄释也非足本,只有二铭,正蒙和文集一卷。这书有残缺,自己想要了解关学,是在是有心而无力。

圣人这才释然,对着林泉说;“你改去名山去看看,若是能找到张横渠的书籍,重新编撰一部张载集,也算对先贤有功了。”

圣人感叹说;“朕听闻,关学之盛,不下淮学,没有想到这五百年后,张横渠的学问,连林泉你这个饱学之士都已经难闻。”

林泉说关学衰败有四个愿意,一是张横渠死后,没有得力弟子传衣托。

二是淮学、安学和荆学三足鼎立,三吕等弟子按照张横渠所叮嘱,依附淮学。

三是张恒求山步步言醇道高,陈朝世风浅薄,难以承之。

四是最重要的,狄人常常巡游关内,人心惶恐,难以专研学问。

圣人听后,对着林泉说:“朱子言,横渠乃是儒门根底最纯之人,他曾继绝学,如此先贤,朕当找传人,继其绝学。”

林泉三呼万岁,心中总算明白,圣人找自己谈这些是为了什么了,圣人果然是不喜欢朱子的学问,想要把这些早就消失的理学学案给重新立起来。

林泉估计下一次,圣人差不多要自己找谈周濂溪。

接下来林泉为了挽回自己面子,谈了张横渠的一些观点,这些是从其他书知道的,儒生之间知道,但是圣人未必会知道。

首先是张横渠和韩昌黎一样,批判释老之道,不过这一次不是外在的批判,也不是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庐这种比较暴躁的批判。

张横渠是以入室戈的办法,破除了佛教的以空为真,道教的以无为本,在理论上反驳释老的荒谬。

张横渠说了,自从释老出现后,一些儒生还没有接触到儒门门墙,就去学习释老,沉沦其中,认为这才是大道,而百姓不明白这些道理,也盲目追捧。

这都是因为释老错误的告诉他们,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

因此,这些人不明白圣人的心,也不去追求圣人的事迹。没有见到君子的志向,就认为不必学习他们的文章。

这样下去,人只会越来越痴笨,因此就会更加盲目信奉。

张横渠将释老横行天下的原因总结之后,就针对这一点,开始立大本,斥异学。

张横渠他以气破空,立有破无。他说释老自诩的以大道精微之理,实际上是以心为法,以空位真。

为了反驳,张横渠以易学为根基,说天地乃是一个生生不息,创进不已的大红柳,这大化流衍是经过浮沉,升降,动静相感相而成,

而释老不能存神知化,所以陷入了空和静,这就是不知道天地乃是造化,而非自化。

除此了批判空无之外,张横渠也提出太虚即气,破除释老的天人二本。

圣人听到这里,就有些摇头了,让林泉继续说说,林泉也知道,现在说到形而上的事,圣人若是没有思索过,自然很听懂,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

这佛教以空为重,认为山河大地,不过是人的妄念所产生的幻象,佛教足以让人干兴趣就是生死问题,释家认为妄念造业,受生循环,堕入轮回之中。

而太虚即气就是说,生气不过气的聚散,没有所谓的生死轮回,自然也没有长生不死。

圣人听了之后,拍案而说:“若横渠先生生于昭宁之间,世宗圣德何有所亏?”

林泉听到这话,不以为然,仁皇帝佞佛,朝中大臣又不是没有阻止过,而且张横渠可不是什么勋贵,怕事想要当官都难。更不用说什么劝谏仁皇帝,让仁皇帝远离释老了。

不过林泉见圣人这么说,也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有所耳闻,这位圣人和自己父亲一样,信奉仙真,如今看来,圣人还是知道分寸。

“自从浮屠道传入中原之后,千载之间,未有人能驳之,张横渠何以能立此心,驳邪说?”

圣人很好奇,张横渠是如何成为大儒的,还好这个林泉知道,林泉说“横渠先生大其心则能体天之物。”

林泉解释,这个大其心,就是合内外,一天人。民胞物与就是大其心的表现。

这民胞物与就是认为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一家人,其中君主是嫡长子。大臣是嫡长子的家相。

那些年老的,是自己的长辈。那些幼小的,是自己的晚辈,那些鳏寡孤独废疾,都是自己的兄弟,所以要护他们,照顾他们。

林泉见圣人没有兴趣了,也没有继续说下去,这个观点,基本还是人饥己饥那一说法,只是张横渠将这其中的原因说了出来。

很多儒生只是知道仁者人,但是为什么要人,却不知道。儒家经典也很少说,而张横渠就解释了这个问题,天下人既然是一家人,那么自然要相亲相了。

林泉说完,圣人对着林泉说;“今所见,横渠先生学问,有益后学,朕将其学传之国学,不知道何书妥当。”

“臣认为,自然是二铭,此二书,明道先生书之学校东西二厢之上。故曰二铭。东铭原名砭愚,而西铭原名《订顽》。”

圣人许了,让人将二铭刻国子监,让诸生研习。

接下来圣人也没有为难林泉,知道林泉对于张横渠所知有限,鼓励了他一番,然后让他下去了。

林泉回到家中,又一次汗流浃背,袁丽华让林泉换了衣服之后,对林泉说;“相公,圣人又考校你学问了。”

林泉点点头,告诉袁丽华说:“圣人是准备要将五子之学再传承下去。”

“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好事?或许吧。”

“夫君,你认为不是一件好事吗?”

“朱子定于一尊,天下读书人就只需要认真读朱子注便可,若是五子再起,学说纷纭,到时候只恐读书人惑于学说。到时候如同曹朝一样,困在家法师法之中,反而将经学给废了。”

林泉告诉袁丽华,自古昌盛的时代,经学定于一尊,而乱于众说。这各家学说一起,朋争便起,陈朝就是因为学说纷纭,导致朋争。

这争来争去,最后只会害国害民,因此陈朝后期,于朱子之说为主,其余诸家一概不论。魏朝陈统,虞承魏制,也是以朱子为主。

这三四百年来,朝廷没有再由朋争之祸,就是如此。

袁丽华听了之后,对着林泉说;“那么夫君,你将利弊关系告诉圣人没有?”

“此事难说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且朱子之说,已过五百年,天下也应该换一番气象了。”

林泉觉得现在读书人死气沉沉,如同一滩死水,而且魏白云等人早就另立新说,这将陈朝诸家学说传承下去,也未必是一间坏事。

当然最主要是,圣人有心这么做,自己不可能为了博一个忠臣美名,去触怒圣人。到时候自己遭罪不说,而且于事无补。

林泉认为自己看透了圣人,这个圣人是吃软不吃硬,你好好和他说,他还是会听的。若是和他犟上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