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虞书 > 上架感言

虞书 上架感言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4:20

上架感言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关于这书的几个问题,想要接着上架谈一下。

第一这本小说我准备写一个系列,高皇帝我想说的是朝代末年,士人朝臣的选择。

文皇帝朝代就主要讨论一个新的朝代如何安稳渡过动乱期。

仁皇帝(本书)就是讨论前朝遗民的心态。

武皇帝(耀棣)就是国立强盛之后,君王的选择,当然按照我的设定,武皇帝最后会有失败,但是无伤大雅。

昭皇帝,如何中兴,如何挽救武皇帝带来的损害。

惠皇帝,虞朝最鼎盛的时期,如何由盛转衰,有外部变化,也有内部变化。

宣、成、安、三帝我只是有大概构思,但是没有具体想法。

到了神帝,我也是构思到了末期,他想要中兴,废除古制,结果让虞朝更加衰落。

孝帝,这个构思就多了,孝帝改革大方向都写好了,最后也因为孝帝刚愎自用,所有新政都以失败告终。

哀帝虞朝彻底灭亡,虞朝忠臣无力回天,完成一个轮回,写高帝的时候,主要笔墨在新朝,而哀帝就注重旧朝这边。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其实就是读史书的时候,一种冲动,我设想一个没有工业化冲击的封建社会会走向什么道路,有没有完美的法子能够让朝代延续下去,高皇帝的朝代是我心目中最为完美的时代,但是随着自己写着写着,我才明白,这个完美其实不堪一击,只是一种空想空谈。

我不断修正,不断改进,最后也是越来越绝望,因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弊端是任何权利都操控在皇帝手中,皇帝英明天下就无事,皇帝若是昏庸,任何法子都不行。

最后哀帝是我最为理想的一种破灭,当然我还是想写,因为只有不断写着,才能明白,朝代的成败兴坏,这也算自己读史的一种乐趣吧。

第三,为了这本书,我准备了很多,关于各种设定大纲都已经写了,大约二十多万字,这里就贴出一小部分来。

比如大地图的二十二府。

北四府是幽燕府(幽州和燕州,魏朝龙兴之地,于是合二为一,设立幽燕府。)

宴元府,最小的府,作用就是保护幽燕府,魏帝当初设立的原因,就是要找一个屏障,日后退后幽燕府,也有容身之地。

上阳府,北方最重要一处要地,在三代的时候,是中原,后来因为北狄入侵,赵朝放弃北方,南下之后,就放弃了,后来魏武帝收回,勒石颂功,于是设立上阳府。

云歌府,北狄地盘,魏武帝再收回上阳府之后,追亡逐北,乘胜剿灭狄人,狄人最后投降,那时候恰好有卿云出现,有朝臣做卿云歌,于是命名云歌府。

西北二府,梁州府,原本的梁灵十八州,因为各地交通不便,在魏朝的时候也没有设立府,虞朝兵不刃血收下之后,于是就设府了。

青州府,梁灵十八州之一,因为武凉府还有新合并的梁州府太大,于是两边同时拆了一部分,就成了青州府。这书的一部分重点就在青州府。

山西二府,武凉府,这是赵朝南迁之后根基,也是当时的粮仓,原本有二十二州,魏朝设府,虞朝拆了一部分出去。不过在虞朝后期,这个粮仓地位就转移到了河左四府了。

陇右府,这是赵、曹、宋三朝的根基。原本的京畿之地,后来陈朝实行五京制,陇右府的京城也成了西京,魏朝虽然废五京,还是保留了西京这个称呼,虞朝时候也保留,文皇帝年轻时候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

西南二府,益安府,原本的巴国,在宋朝才被政府,被化作五州,到了魏朝设立府。

祥云府,魏朝时候平夷族,占了一部分,在文皇帝时候还没有完全占领,要等到武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彻底占领。

河左四府,玄河南岸的四府,一是东南府,魏朝大打下之后,取这个名字表示不在向东南扩展。不过这都是废话,在魏朝末期,魏朝大败土人,括地千里,东南府太大,只好又拆了。多出一个悦华府。

悦华府,土人故地,虞朝最头疼的地方,虞朝中后期作乱,尤其虞惠帝时候的扎木赫之乱,动摇虞朝国本,虞朝由盛转衰的关键。

贤贺府,原本叫襄荷府,魏朝特色两州合府名。虞高帝占领之后,因为立都的事情,争论不休。有贤臣来,说明厉害还关系,最后立都荷城,虞高帝取得天下之后,就改名贤贺府。

怀化府,最南边的一座府,是南蛮的所在,不过宋朝就被占领,魏朝废州设府,虞朝沿袭旧名。

东海四府,这书重点了从北到南介绍,第一就是金阳府,和幽燕府隔着一条齐云山脉,陈朝的时候众人认为最北边的地方(至于当时的燕州和幽州,陈朝还试作蛮夷之地。)

然后衍圣府,圣人的家乡,魏朝特别设府,表示尊文教,敬圣人。虞朝改衍圣为继圣,因为当时圣人之后嫁给了虞高帝。

沧海府,魏朝叫做海安府,取得海宁和安水两城,虞朝觉得不雅,就改名沧海府。

海晏府,也是因为海宁府太大,尤其是魏朝遗民太多,所以拆出来的。这书时间段就是要说这里。

京畿四府,直隶府,南直隶,天辅,天弼,因为魏朝和虞朝的京城都在在平原上,无险可守,于是分出四府来。

直隶府主要面对北方,南直隶面对南方,天辅,天弼和京师成为犄角。

这是二十二府,还有四渎。

玄河位于最难,从青州府南下武凉府,到益安为壮阔,穿贤贺府而过,陈朝之时,以玄河为界,河左四府为南蛮所占,魏武帝继承陈统,挥师南下,收地百里,设怀化府。后经文帝,武帝,穆帝三代之力,收东南府千里沃土,为表不在南进,设东南府。后历英帝,元帝二朝,南蛮作乱,明帝再次南征,收地百里,设城二十,建悦华府。

北上便是京淮,上古本无,因为宋哀帝无道,欲从西京南巡,于是开凿帝江,后历代定都西京,为联系山东诸府,大兴修炼,后魏武帝定都永安之后,淮水绕永安,遂名京淮。

再北便是帝江,上古之时,玄帝出生帝江,建立远玄国,以帝江而下,后五王相禅,接定都帝江左右。然西北出现西人,晏元府出现北狄,赵、曹、宋、陈四朝之时,北方皆以被蛮夷所占,后魏武帝起兵幽燕府,攻克蛮夷,设晏元府,上阳府,以三府为基,承天授命,尽收陈地。而魏武帝北征云歌府后,重病不起。后魏孝帝,魏惠帝,魏仁帝,皆重文治,魏仁帝殡天之后,子嗣相争,魏哀帝,魏泯帝,魏殇帝,魏元帝皆英年早逝,到魏哀帝崇圣年间,百官贪权,上下相争,各地叛乱,终被虞替

最北就是护洛,和帝江同源,不过流经北方四府府,乃是北狄的母亲河,上古之时,因为北狄不知舟船,无法过洛而攻华族,五王相禅,哲王之子商云不肖,起兵相争,败伯劳于帝江,伯劳之子太安北渡护洛,授北狄舟车甲车之术,北狄遂成华族之患,后历朝南迁,直至魏武挥鞭,追亡逐北,武帝性甚仁,虽收其地,但设四城,以通贸易,城立之时有卿云之兆,北狄怀恩做卿云之歌,君臣融融,顾名云歌府。

各地的小知识也有很多,不一一贴了。

除了地形,还有人物小传。

比如魏末的武英将军。

言家,历代都是执掌朝政大权,现任言家家主便是执掌天下兵马的言太师,言太师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体弱多病,受不了疆场之苦,而这个儿子也只生了一个女儿言灵,言家的重任就只能交给上言灵。

言灵虽然身为女人,但是懂事以来,穿着多是戎装,很少女儿装扮,言灵也以男儿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十六岁便随着元帅王长军东征西讨,四年之后,成为朝廷十将军之一的武英将军,有了自己的军队,虎英军,镇守西北,让西域各国不敢东进一步。

首次和高皇帝相识,便是高皇帝前往天山寻找天山雪莲,两人在漫漫雪原中相处了三天,找到雪莲的时候,更是合力战守护雪莲的异兽摩蹉,高皇帝的红莲剑法和言灵的赤阳刀法相辅相成,如同天造地设一般,此战之后,言灵对高皇帝有了好感。

高皇帝为了报答这次采取雪莲之恩,于是不顾重伤之身,和言灵一起前往骊山剿匪,言灵艺高人胆大,决定孤身试探山寨,言灵化作翩翩公子进入到了山寨里面,以自己的机智和辩论,躲过了几次杀机。

到了后面的剿灭的时候,言灵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凭借一支百人军队就剿灭了这山寨一千多山贼,可惜山贼头子诈死,等待机会暗放冷箭,高皇帝为言灵挡了这一箭,受了箭上之毒,奄奄一息

言灵找到了神医,神医告诉言灵这毒险恶异常,必须以女子纯阴之力才能治疗,而且高皇帝的命只有一天时间了,让言灵好生考虑,言灵见高皇帝如此,无奈只好舍己救人了,在高皇帝醒来之后,表示自己想要迎娶言灵,言灵拒绝了。高皇帝无奈,和她在月下谈天,知道了言灵不能随便嫁人,她为了朝廷,必须要嫁给王长军。

王长军是贫民出身,但是十分有军事才华,他拜入言太师门下,成为最得利的弟子,但是因为出身问题,被朝中贵族而藐视,自己嫁给他,他成为言家之人之后,才能进展才华,帮助朝廷平定四方叛乱

男主知道王长军大了言灵整整十六岁,他询问言灵是否爱王长军,言灵摇头说没有什么爱不爱,只要有利朝廷,她都会去作。高皇帝不是滋味,留下一朵百花环给言灵就离开了。

在言灵出嫁的前夕,高皇帝让属下大肆传播言灵亦非贞洁之躯,并且说自己将前往言府提亲,而这个时候的言灵遭受巨大的舆论,也才明白高皇帝真正的身份,悔不当初,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虽然王长军不介意自己,但是她无法接受自己。

婚礼被毁之后,言灵回到军中,一如往常,而这个时候魔教起兵,魔教教主沈徽音以以一己之能,集合数十万魔教教众,加上燕王相助,兵锋锐利,不可抵挡,历经五年战斗,高皇帝也在东南起事,双方联动,王长军疲惫不堪,王长军见大势将去,再次前往见言灵,劝她若是自己身亡,言灵就以虎英军守住西北自保,切不可领帅,若是言太师也不敌,那么就嫁给高皇帝。言灵拒绝了,她决心和朝廷共存亡。

不久之后,王长军率领大军和魔教决战,虽然战死沙场,但是重创魔教,后言太师挂帅,以一年时间平定魔教,而这个时候,高皇帝病重,一切事务交给孟韶韵和吴听雨,两人设下毒计,在和言太师决战的时候,偷引西域之兵,西域之兵突然杀出,言太师不敌,此战大败,而这一战之后,朝廷和虞朝只能形成平局,在无力征讨。

后魏哀帝继位,任命言灵为帅,言灵兵行险招,趁着虞朝大胜轻敌,大破敌军,扭转攻势,几场大胜下来,虞朝覆灭就要在此刻了,而孟韶韵让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大进谗言,临阵换帅,将言灵关押在天牢。新元帅平宁将军贪功冒进,被敌人包围之后,率领数万之众投递,言灵苦心得来的胜果就此消失,后来言灵虽然举荐孤云侯,但是新帝听信谗言,暗杀孤云侯,孤云侯无奈离开,孤云侯离开之后,朝廷再无得力干将,虞朝三路大军北伐,兵临城下。

在最后关头,新帝重命言灵,而言灵建议要主动出击,而朝中大臣却不愿冒险,坚持等四方兵来勤王之后在出兵。言灵无奈,她知道四方不会在出兵,苦守十多日,将疲兵倦,这时候果然如言灵所料,剩下的府县都投降了,新帝才言灵被任命出击,言灵知道这一次出击,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她义无反顾,率领数百人出城,杀向虞朝数十万军队。

她一路斩将断旗,威猛不可挡,奈何虞朝有数十万军队,她数百人实在难以回天,高皇帝劝她投降,自己可以封她为妃,也可以让她掌握天下兵权,而言灵决绝了,继续冲向高皇帝,高皇帝只好让士兵放箭,言灵于是死在万箭之下。

这样的人物小传杂七杂八的写了四五十个,当然言灵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所以贴了她的。

除了人物小传,还有百官公卿表,免得自己有遗漏。

三老

西平王姚天麟,字仲翔神宗皇帝六皇叔,后孝宗拜为三老。

三公三孤

太师:安国公吴温字元子。己卯宫变有功拜为太师

太傅:定国公汪整字武仲。己卯宫变诈取兵权有功拜为太傅

太保:辅国公唐道字性之。己卯宫变劝说太后有功拜为太保

少师:嘉国公华周祚字文锡。华太后外侄己卯宫变后拜为少师后因章棠案,赐死。

少傅:卫国公孟谦字吉甫己卯宫变劝太后有功,拜为少傅。

少保:成国公曹琳字佩嘉己卯宫变首率兵进宫有功拜为少保。

四辅

大前疑:文白,字素臣东南府大儒天圣二年,上明道三策,太后喜之,任大前疑,后因己卯宫变,迁翰林编修,后涉章棠案,死于狱中。

大后丞:苏继宗字世卿继圣府大儒天圣二年,上《二圣为德书》,太后大悦任大后丞,后因己卯宫变,迁国子监编修,后涉安王案,赐死。

大右弼:华雍字尧父,华太后弟。天圣二年,任大右弼,后己卯宫变,赐死。

大左辅:华仲宁字德言华太后第天圣二年,任大左辅,后己卯宫变,赐死。

大丞相府

丞相:华士鸿字介文,华太后之兄,鸿嘉三年,神宗废三司,设丞相。天圣元年,太后以谋逆罪,罢华士鸿。天圣二年,设立四辅,废丞相。

长史:卓民悦字宗化进士出身,为华士鸿心腹,天圣元年,密报太后,后除纳言中士。因己卯宫变有功,任小冢宰上大夫。

司马:秦升字南仲进士出身,华士鸿女婿,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司录:翁龙渊字潜夫天圣元年因谋逆案罢职后光文元年,献书《经籍通考》,后任经书馆编修。

从事内郎:耿士敏字仲求天圣元年因谋逆案罢职后光文二年,举经书馆馆臣。

府掾:庄君陈字和中,天圣元年因谋逆案检举有功,除梁州府学正,后因服礼案获罪,罢职流放。

府属:莫岳字子西天圣元年因谋逆案罢职,后随吴赤执行光文新政,允和三年,因吴赤案罢职处斩。

主簿:袁子章字相奎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后因章棠案检举有功,任司会中士。

东阁祭酒:袁汝贤字舜卿袁子章之兄,天圣元年谋逆案后,狱中上书华天后,华太后见文大喜,无罪释放,任司会中士,后己卯宫变后,再次上书孝宗皇帝,任天官府都上士。

咨议参军:仇亨字得良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允和五年,孝宗北征,献策平敌,举为行军元帅府长史。

功曹参军:尤彦舟字巨济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后参与光文新政,允和三年,因吴赤案罢职处斩。

记室参军:孔山字志幕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户曹参军:孔耕字子华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食曹参军:孔耜字于耜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仓曹参军:孔钦字季梁天圣元年因谋逆案本因处斩,后因安国公搭救,流放千年,后投敌张安,宪穆三年,张安之乱平定,处斩。

内兵曹参军:尤礼字内则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后允和五年,用计诈开敌城,有功,任行军元帅参军。

外兵曹参军:戈维熊字祖望,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允和五年,平贼有功,任行军总管长史。

礼曹参军:文一桂字世芬。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光文四年开史馆,献书,任史馆编修。

乐曹参军:方嘉字休承,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免职,后服礼案,举为司服中士。

法曹参军:毛显字祖谟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刑狱曹参军:方之玉字用羽。天圣元年本因处斩,后其岳父华雍上书,免死,天圣二年,察举不用,于家乡讲学为乐,后允和三年,再举贤良,不用,卒于山野。

城局曹参军:毛大年字隆叟天圣元年检举谋逆有功,任左前侍中士,后己卯宫变,罢职处斩。

墨曹参军:王凰诏字瑞成。天圣元年因谋逆案处斩。

铠曹参军:王鸿实,字寄云。天圣元年因谋逆案罢职,后归隐山林,出家为道。宪穆元年,以仙丹进献,封白云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