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敌后争锋 > 第615章 我要跟他们进行一场交易(第一更)

第615章 我要跟他们进行一场交易(第一更)

陈政宇不知道的是,团长心里承受的压力比他大的多。

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华北地区未来几年的抗战局面。

抗日军民不仅要承受日伪军越来越严酷的扫荡和封锁,还要承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灾。

周成没有记错的话,从今年开始,老百姓的收成就会因为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大旱灾而受到影响,开始减产。

明年达到最严重的地步,地里的收成很可能连老百姓自己的口粮都不够,更不用说养军了。

历史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天灾,再加上日伪军更加残酷的扫荡和封锁,总兵力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八路军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而且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八路军提出了精兵简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办法来渡过危机。

兵力雄厚,掌握大片根据地的八路军在这场天灾**面前都损失惨重,更不用说救**了。

为了增加救**将来应对这场天灾**的能力,周成一年前就开始筹集和储备粮食,确保天灾到来后,部队不增加防区老百姓的压力,防区军民一起熬过那段日子。

眼前这场意外的到来无疑打乱了周成的计划。

本来自己已经给部队储备了差不多两年的粮食,今年秋收再想办法储备一些,部队就能依靠储备粮顺利熬过天灾。

为了救济灾民,团里不得不拿出一半的储备粮分给老百姓,意味着部队储备粮也出现了一年的粮食缺口。

部队扩编以后,救**总兵力超过一万人,再加上负责管理防区的地方干部,地方部队,需要部队养活的伤残战士,兵工厂工人……需要吃粮的全部加起来超过一万五千人。

按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斤口粮来计算,一年的粮食缺口就是五百六十万斤,加上灾民需要的六百多万斤粮食缺口,差不多一千两百万斤。

这就意味着救**不动今年秋粮的情况下,还要想办法搞到一千两百万斤粮食才能保证防区安稳渡过接下来的天灾**。

周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八路军即将进行的精兵简政。

如果自己把防区内吃公粮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人以下,三年时间可以剩下五百多万斤粮食,相当于部队所需的粮食缺口就没了。

对现在的救**来说,一下子少几百万斤粮食缺口肯定可以大大减轻团部和自己的压力。

不仅如此,作战部队减少几千人后,防区就会相应多出来几千壮劳力。”

如果团里把他们组织起来,在防区开荒种地,从事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还能给部队提供大量粮食,进一步减轻防区老百姓的压力……

为了防区军民可以顺利熬过接下来的天灾**,周成决定等唐宇峰到达阳泉就跟他商量精兵简政的事。

但也有一个问题,从部队开始精兵简政到组织部队开荒种地,再到粮食收获……这需要大量时间,防区内嗷嗷待哺的十几万灾民等不起。

所以救**开始精兵简政之前,必须先把灾民急需的粮种跟口粮解决了,还要把他们生活必须的铁锅跟农具补齐,不然给他们粮种都没办法春耕。

脑子飞速运转,思考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连续想了好几个获取粮食的途径都被自己给否决了。

看到陈政宇眼巴巴盯着自己看,周成很无奈回答:“从外面获得粮食的途径基本被日伪军和战区给掐断了,我们只能想办法自给自足!”

陈政宇没想到团长面对这个问题也犯难了,一脸失望回答:“自给自足的话最快也要等到秋收。我担心十几万灾民根本撑不到那时候!”

“能不能提前秋收!”周成提了个看似非常愚蠢的想法!

“不可能……”陈政宇脱口而出。

“我虽然没种过地,但知道粮食都是有生产周期的,必须要到春耕的时候播种,时间到了才能收获。提前秋收的话不仅会影响到粮食产量,搞不好还会颗粒无收,团长你可不能做这种蠢事,不然咱们救**肯定会被老百姓骂死的。”

“生长周期……”说者无意,听者有意。

周成嘴里不断重复这几个字,然后就拧着眉头再次陷入沉思。

一分钟后,迷茫的双眼突然向外射出两道精光,两眼放光叫道:“有办法了!”

“我们改变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但可以临时抢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

“最好现在就能种下去,五个月后收获。”

“要是有可能的话,四个月内收获最好!”

陈政宇听完这个想法后也开始两眼冒光,但舒展的眉头没多长时间就重新皱了起来。

他是个军人,打仗肯定没问题。但如果让他去种地,肯定比不过普通老百姓。

团长的想法虽好,但两个人都不是农业方面的人才,根本不知道现在可以种植什么,也不知道什么粮食可以在四个月内收获,更不知道自己想种的粮食是否适应阳泉和寿阳的地理环境……

“报告……”邓景华突然出现在指挥部门口。

“进来!”周成暂时收起内心的想法,对着门口命令。

邓景华急匆匆走进来,不等周成再次开口就一脸高兴报告:“团长,战区刚刚给我们发来一封电报,说之前斥责我们的电报是为了安抚八路军不得不发的,并不是战区本意,让我们不要给八路军补偿药品。”

“为了表示诚意,战区特意拿出五千块大洋私底下嘉奖我们救**,希望我们在敌后继续杀鬼子,奋勇作战。”

“还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远离八路军,防止部队被八路军渗透……”

陈政宇一听就笑着感慨道:“团长,还是你厉害!”

“一出手就把战区所谓的高招打成了昏招,还不得不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付出代价。”

“五千块大洋的补偿虽然不多,但也足够咱们救**用上一两个月。”

“我联系咱们立刻给战区回电报:就说我们执行命令,不给八路军药品了,但他们要尽快把五千大洋送过来。等部队拿到这五千块大洋以后,我们再想办法把药品给两个独立团秘密送过去!”

说完陈政宇就看着周成,等他点头同意。

周成想了半分钟后开口:”战区的命令肯定是要执行的。”

“他们不想看到我们跟八路军重归于好,而且已经让他们为这件事付出了代价,我们也拿到了好处,那就满足他们的愿望,继续跟八路军反目下去,不给药品了。”

“但战区答应补偿我们的五千块大洋我不要。”

“我记得山西省政府一直跟着战区指挥部转移,那里面人才济济,肯定有农业方面的专家。”

“我们刚才还在犯难,不知道种什么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如果有了这方面的专家,他肯定能帮我们做出正确的决断,指导大家抢种粮食,确保防区四个月后就能收获一批吃的,让十几万灾民顺利熬到秋收。”

“所以我决定拿这五千块大洋跟战区进行一场交易,从他们手中换十个农业和水利方面的专家!”

陈政宇有点儿搞不明白,皱着眉头反问。

“团长,用大洋换农业方面的专家我能理解,防区现在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但水利方面的专家我理解不了,难道您打算在防区内大规模兴修水利不成。”

“我们的防区从两个县扩充到四个县后,管辖的地方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需要的经费也变多了。”

“但咱们救**底子薄,手里的资金有限,为了稳定防区,平时花出去的每一块大洋都恨不得掰成两块来用,根本分不出资金来兴修水利。就算你从战区换回来的水利专家来了,他们也不能发挥所长,还不如几千块大洋来得实在。”

周成没有解释。

这些水利专家都是为接下来抗旱准备的。

旱灾还没有开始,如果自己能未雨绸缪,让水利方面的专家在防区提前抢修一些水利工程,多挖几口井,多存一些水,旱灾到来后,防区的抗旱压力肯定会小很多。

但这件事还不能说出来,只能以团长的身份命令:“参谋长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他们闲着,执行命令!”

看到团长这么坚持,陈政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废话,看着周成问出另外一个问题:“五千块大洋换十个专家,会不会太多了,我担心战区会觉得我们狮子大开口,不同意这场交易。”

周成摇摇头:“如果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打仗,五千块大洋换两个专家都少了。”

“但参谋长你不要忘了现在的局势……华北到处都在打仗,不管是战区还是日本人,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部队和打仗上面,几乎没人去管那些被边缘化的专家,所以我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并不是很过分。”

“我相信对战区而言,他们宁愿拿五千块大洋多养活一个团的部队也不想养几个对战事没有丝毫影响的专家。”

“就按我刚才的意思给战区回电报,他们肯定会同意这场交易。”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订阅!求!求!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