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春去秋来

英雌 第四百四十九章 春去秋来

作者:江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7:48

第四百四十九章 春去秋来

西征大军主力一路杀向吐谷浑的时候,李曜也迅速投入到了各种军政事务之中。当年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互不相让,天性狡慧的刘邦为此抛出了一套著名的说辞: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此话的意思就是你们这些攻城略地的将帅是狗,萧何在幕后操纵指挥你们,是猎人。

而在李渊的心目中,如今护国公主大概就是那刘邦所说的“功人”。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因此,保障唐军诸路参战兵马的后勤成为了李曜的首要任务。

好在关中、中原、河东等地区连续两年获得粮食大丰收,仅调用京畿一地的正仓存粮就足以让征战吐谷浑的二十万将士饱食三年之久。

而粮价也曾一度跌到了唐朝建立以来的最低点,武德十四年秋,长安西市一斗米甚至只卖三文钱,许多朝臣不吝滥美之辞对此大加歌功颂德,把老皇帝捧得笑口常开。

当然,其中大赞护国公主“上马可安邦,下马能治国”者也不在少数。

只可惜,李曜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更不屑于粉饰太平来欺世惑众,结果这些人毫无悬念地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正如《汉书·食货志》所言:“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在农业文明时代,粮食是绝大多数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还是自由集市上以物易物的硬通货,庄稼丰收了,虽然百姓不会饿肚子,但米价过低却使得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变得奇高。

李曜略通经济,自然了解其中利害,眼见今年又将丰收,她便奏请朝廷进一步完善沿用自前隋的粮食仓储制度,扩大常平仓的规模,并设置专署定点定期考察和汇报天下各地粮价,在丰年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粮食,在歉收年和灾年则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粮食,由此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运用财力收售粮食从而保护民生和保障经济稳定的“平籴”政策自战国时代诞生以来,一直倍受历朝历代明君所重视,如战国之魏文侯、西汉之昭宣二帝等等都深谙其道。

所以李渊听女儿这么一说,就迅速清醒了过来,并且全盘采纳了李曜的建议。

李渊虽然上朝寒暑不辍,却从来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工作狂,他似乎更喜欢垂拱而治,诸如大唐草创时期的许多重要内政事务都是由故太子李建成来主持的,而今依然如此,只是轮到他这能干的女儿来为此累死累活了。

忙忙碌碌,日复一日,不觉春去秋来。

到得七月秋收时节,天下诸州的米价大多维持在每斗十钱到二十钱之间,从而使得大唐各地的经济都处于一种非常健康而平稳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前线作战的唐军也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一场漂亮的大捷。

起初,吐谷浑天柱王率部侵入兰州,随后进攻金城关,遭到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的强力阻击。

天柱王攻关半月不下,不由恼羞成怒,纵兵大掠兰州。这时赤水道行军总管安修仁带领甘、肃二州兵马赶到,李大亮与安修仁合兵一处,趁吐谷浑人散乱无纪之际,在狄道一带击退了天柱王,并取得斩首数千级的战绩。

尔后,天柱王为报复唐军,尽显强盗本色,在洮州、河州、叠州等地打起了游击,四处进行剽掠。六月中旬,天柱王率部在廓州北部的拔延山休整,与远道而来的关中唐军不期而遇。

尽管己方人马劳顿,但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发现吐谷浑人明显更加疲乏,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立刻派遣帐下四大勇将薛万彻、薛万均、苏定方、薛孤吴仁领兵突击。而在开战之后不久,积石道行军总管柴绍、副总管马三宝则率领另一路兵马绕至吐谷浑人的后方对其发起进攻。

天柱王没料到以步兵为主的唐军主力居然会来得这么快,赶得这么巧,腹背受敌之下,大败亏输,十万人马折损近半,数十万杂畜成了唐军的战利品,最后天柱王领着残部翻越赤岭,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吐谷浑。

……

……

天光微明,五更鼓响。

李曜闻声而起,麻利地梳洗一番之后,便换上一身劲装出了寝殿。

自打入住宫里,李曜只要不出远门,每天都会到显德殿东北角的练武场进行晨练。

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摸索,李曜已经完全摸清了自己这个身子所具备的运动潜能。

莫说一般的武士,就是薛万彻这种常被人称赞“力大无穷”、“万夫莫敌”的当世猛将,当初见到百斤的特大号石锁被她一双素手耍得翻旋自如、花样百出,那快惊掉的下巴,几乎半天都没有合上。后来再看她在马场上练习“八步赶骣”的功夫,竟跑去与马儿一较高下,若不是有男儿尊严顶着,只怕他当场就跪了……

显而易见,李曜的力量是恐怖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但她觉得要想稳固立命之根本,自己仍有必要努力提高身体能力的上限。

今天是秋分,按照唐朝的规定,会放假一天,所以李曜锻炼的时间很充足。

李曜做完体能训练,把刀枪剑槊一样不落地耍了一遍,又拿起雕花角弓准备练习射箭,却见柴哲威和柴令武有说有笑地从场地入口走了进来。

当年两个小胳膊小腿的人儿,到得如今模样都成长了不少。

柴哲威已经是十三岁的半大少年了,身高超出了李曜小半个头,再加上自幼习武不辍,身板儿也是颇为结实,面庞虽然青稚,但眉宇间已隐隐有了英武之气。

而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柴令武则生得唇红齿白,眉目如画,一双水晶明珠似的眸子里总是透着一股灵气,晃眼一看仿若仙家童子。

柴氏兄弟乍见李曜在场,举止立刻变得规矩起来,齐齐上前行礼问安:“弟子见过师父。”

李曜含笑点头:“你们自己先热一热身子,待为师射完这一壶箭,好好考较你们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