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加把火

英雌 第三百二十二章 加把火

作者:江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7:48

第三百二十二章 加把火

英雌我命由我第三百二十二章加把火宣罢两道圣旨,窦诞转头面向站在身旁的李曜,眼含赞意地说道:“圣上还有口谕,召明昭公主即刻前往两仪殿商议要事。”

“臣谨遵圣意。”

等李曜行完礼,窦诞忽然一挥手,扬声道:“来人,护送武功王及僚属回府。”

音落,随同窦诞而来的一群甲士便呼啦一下冲上阅兵台,迅速围在李世民、张士贵、程知节三人四周。

这些甲士虽然各个长矛指天,刀未出鞘,但他们脸上的冷峻表情,以及按在刀柄上的手掌,足以说明窦诞口中的“护送”,绝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李世民当然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他转身看向李曜,用略带恳求的语气说道:“我想见父亲一面。”

李曜回看他一眼,淡淡地道:“到了该见面的时候,父亲自然会召见你。”

李世民默默地点了点头,窦诞催促道:“时辰不早了,大王快些动身吧。”

不消片刻工夫,手无寸铁的李世民、张士贵、程知节等人便被窦诞的人马给押出了北屯营,浩浩荡荡地朝宏义宫的方向行去……

……

……

大兴宫,两仪殿。

李曜一踏进殿门,就看到李渊静静地坐在大殿中央,浑身散发着孤寂与苍老的气息。

在李渊的身前,摆放着一具身量不长的尸体,这尸体衣着华丽,仰面躺在一张缚辇上,右手仍紧紧地攥着一把精美的玉具剑。

剑刃上有几道醒目的缺口,可见死者临死前还有过一阵顽强的抵抗。

李渊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把剑,眼神里仿佛充满了无尽的悲哀。

李曜心中一痛,自觉放轻了脚步,轻轻走到李渊身边,敛裙坐下去之后,视线也不由落在了尸体上。

这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无论是秀气的五官眉毛,还是柔和的面部轮廓,都依稀带着几分李建成的影子。

未等李曜问起,李渊忽然开口说道:“这是你大哥的独嫡子,安陆王李承道。”

有李渊在场,李曜不便触碰尸身,见到衣服已然换过,不由问道:“父亲,何时何地发现的?死因查清了么?”

李渊幽幽地答道:“一个时辰以前,死在通训门旁,身上中了三刀,全是致命伤。”

李曜点点头,再定睛看向李承道这张永远闭上了双眼的稚嫩脸庞。

因为死去时间不长,所以此刻尸体还处于僵硬的状态,凝固在这孩子脸上的表情,竟无一丝惊恐和愤怒,反而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冷静与沉着。

李曜正看着,李渊猛地一拳捶在地板上:“可惜啊!可惜!”

李曜的眼圈也有些泛红了,情不自禁地问道:“抓到凶手没有?”

“朕已问过了,承道被一个自称左监门府中郎将的人接出了东宫……”

正说着,李渊忽然笑了,但这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反问道:“莲华,你觉得真正的凶手,朕还有必要派人去查吗?”

李渊脸上泪痕未干,眼泪又再次涌出。

这个老人今天已留了太多的泪,还远远未从失去两个儿子的打击下摆脱出来,又深深地陷入了失去一个优秀嫡孙的悲痛之中。

而杀死他们的主谋和最直接的受益者,毫无疑问都是同一个人。

李曜默默地摇了摇头,随即眸光微微闪动了一下,柔声劝慰道:“父亲莫要太伤心,气坏了龙体可就不好了,至少大哥的其他子嗣还在啊!”

李渊拭去眼角的泪珠,抽吸了一口气,才缓缓说道:“莲华可知晓为何世民做出这等不孝不忠大恶之事,朕仍必须给他保留一点翻身机会的缘由么?”

李曜慢慢地低下头,貌似陷入了思考之中。

但实际上,她却是在掩藏自己脸上的神色变化。

按照“立嫡立长”的礼法,如果李渊的嫡子全部死亡或者被废为庶人,那他的嫡孙都将具有直接继承太子之位的资格。

李曜心里很清楚,如果太子和齐王失去全部嫡子乃至绝嗣,凭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及其背后的庞大势力,只要他的命还在,哪怕被皇帝废为庶人,也依然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虽然李承道惨遭不幸,但很显然,罗仁俊和兰韶英等人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否则的话,摆在这里的尸体,绝不会只有一具。

就算李世民降为郡王,被李渊禁足,李曜也不敢保证,这些孩子一旦现身,不会有人替李世民除之而后快。

毕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也从来不缺为了自身息息相关的利益,选择铤而走险的人。

李渊看到女儿垂首不语,只道她是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长叹一声,解释道:“这是因为,除了承道一人遇害以外,你大哥的其余四子和元吉五子全都被人掳走了。”

李曜蓦地睁大眼睛,故作一脸惊愕之色:“甚么!竟有此事?”

“此事虽然蹊跷,但朕也并非束手无策。”

李渊忽然长身而起,拍了两记响亮的掌声,两个宦官闻声而入,迅速将李承道的尸体抬了出去。

随后,李渊缓缓坐到了御座上,脸上的哀伤之色似已完全消失,瞬即又恢复了一个帝王的威严模样,对李曜指了指右首位置:“莲华过来坐。”

待李曜坐好,李渊又拍了拍掌,站在殿门外的宦官立刻拉长了尖细的嗓门:“陛下有旨,宣天策府司马、检校侍中宇文士及觐见!”

李曜微微一怔,暗道:“怎么是他?难道此君这么快就和李世民脱离了干系?”

宇文士及瞧见李曜也是一愣,却不敢多看,赶紧俯身拜道:“臣宇文士及,见过陛下!”

李渊肃手道:“宇文卿快入坐。”

“臣谢陛下。”

君臣一番客套之后,李渊开门见山地道:“朕召你来,主要是有件极重要的事情,想征求宇文卿的意见。”

宇文士及心中一紧,问道:“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李渊郑重地道:“朕已决定明日早朝宣布废撤陕东道大行台,以宋王元嘉为大都督,置洛州大都督府,宇文卿认为何人可胜任长史之职?”

此言一出,宇文士及的脸色顿时变了几变。

宋王李元嘉,正是他的幼妹宇文昭仪为李渊所生的第一个皇子,由于聪颖好学,一直深得李渊宠爱。

更何况,李渊刚即位之初,还曾一度打算立宇文昭仪为后。

所以,皇帝这番用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与其说是让宇文士及举荐官员,莫不如说是借机向他表明自己将宋王当作了储君的候补人选,同时还可以大举分化武功郡王背后的势力,让他宇文士及转眼就从李世民的前僚属变成了一大政敌,真可谓老谋深算,一举两得。

宇文士及不知自己是该激动,还是该恐惧,只觉自己被人放到了炙烤架上,忙道:“陛下,河洛居天下之中,乃中原重地,若不委派一位文武名望兼备者为都督,仅由长史定夺事务,恐难以辖治啊!”

李曜自然乐见其成,干脆加一把火,似笑非笑地接口道:“宇文侍中此言差矣,自武功王平定洛阳之后,中原已承平五载,择一皇子遥领有何不妥?而且依我之见,长史的最佳人选,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呐。”

宇文士及登时大汗淋漓,连连叩首道:“臣惶恐之至,不可!绝对不可!”

李渊拍了拍御案,断然道:“明昭所言有理,论威望,论才识,原天策府中,无人能及宇文卿,就这么定了!”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