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一百七十章 踏摇

英雌 第一百七十章 踏摇

作者:江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47:48

第一百七十章 踏摇

“春风吹,落英纷纷,诉洒衷肠,秋风吹,枯草萋萋,寂寞苍凉,春花秋叶堕碧水,涟漪荡漾乱我心。”

一个身段苗条,腰肢不堪一握的美人儿,只见她满头秀发,梳成松松垮垮的堕马髻,鬓间斜插一条桂花枝,上身穿着素色窄袖襦袄,下面系着一条石榴红裙,挽着一个花篮,如风摆柳枝般,摇曳生姿地行于楼台中央的一张约有三丈宽的织锦地衣之上,同时口中还吟唱着古韵的曲儿,原本哀婉的歌词,竟也被她唱出了丽色惊艳的味儿来。

“踏摇,和来!”

歌声稍歇,满场的男女老少立时齐声呼应。

美人儿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看来真真有如我见犹怜的林妹妹,如果不看她那红得醒目的红头发,以及明显有别于汉家女子相貌的话。

这位身着唐服的胡族美人儿,可不是谁家的舞姬,正是明园女主人的贴身蜜友安红玉,便又见她身姿摇摆,款款行走,盈盈唱道:“岁岁年年,春去秋至,何以未见君归来。”

“踏摇娘苦,和来!”

安红玉唱完一小段,众人又整齐地应和一声。

紧接着,没有换装改变造型,几乎是本色演出的马周迈步走进了表演场地,接声唱起:“离乡别妻整三年,一去长安奋高飞,今昔已是衣冠改,山青水秀花犹故,不知朱颜依旧否……”

马周顿了顿,忽然做了抬手眺望的动作,故作惊讶状,唱道:“何家青蛾,灿如春华,艳比花娇?”

马周一边唱着,一边快步来到安红玉的面前,故意做了一个勒缰驻马的动作,待到安红玉臂弯的花篮滑落到地上,他改唱为说道:“吁,娇娘留步,汝可知错?”

“踏摇娘,和来!”

随着附和声音落下,安红玉音带娇嗔地唱道:“官人奔马来,蹄踏花篮翻,大道通青天,妾染满身泥,而君反以罪妾,是何理耶!”

马周郎朗地唱道:“汝美似天仙,婀娜多姿,直教我无措。汝风髻雾鬓,迷住我双眼,不识山川路。汝粉腮玉颊,明媚艳丽,倾吾鞍下马,顿失吾威严。”

“踏摇娘美,和来!”

一阵含笑的呼声过后,安红玉柳眉倒竖,纤足轻踏,故意装出一脸怒容,唱道:

“浮浪子,快走开!可知被你调戏者,是个何等痴情女?惟见夫一面,自兹去,形单影只,虚度光阴整三载,眼泪流枯咽无声,柔情尽付夜梦中,不知重逢是何年。

浮浪子,速离去!莫欺可怜人,举头有神明,将她贞洁毁,定会受天罚……”

马周动容地唱道:“神明只会惩痴人,吾为发妻与功名,已受罚岁三载,观妩媚春花,看蝴蝶双飞,望皎洁秋月,思念夜难眠,几度忆红颜。”

“踏摇娘,和来!”

安红玉纤腰一折,徐徐拾起花篮,连袂起舞,嫣然纵送,同时用无奈而哀伤的语气唱道:“大胆罪徒,休要再言,汝貌若神明,心如铁石,目比天高,娇花缠绵,妾柔弱胜娇花,蝴蝶纷忙,妾迷离胜蝴蝶,莫要再多言,莫扰可怜人,何不兀自行远耶。”唱着,转身欲走出表演场地。

马周疾步拦在安红玉的面前,深情地唱道:“娇花缠绵,吾已缠绵入骨,蝴蝶纷忙,吾心为你而乱,甚么锦衣还乡,甚么光耀门庭,甚么天罚,甚么发妻,还不及汝娇躯轻颤,随吾远行乎,离此满目伤心地,随吾远行乎,比翼连枝昔日愿……”

马周和安红玉表演得异常卖力,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仿佛两人已然变作了剧中的角色。

他们所表演的《踏摇娘》,正是隋唐最盛行的一种歌舞戏,据说是隋末时一个可能姓苏,也可能姓古的男子,相貌生得平平无奇,无官职,无财富,平时好酒,却又无量,常常酒醉殴妻,而他的妻子却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美人儿,后来面对丈夫的家庭暴力,实在吃不消了,就逃到“公共场所”把自己的苦难生活通过歌舞展现出来,结果在赚取不少同情心之余,还无意间创造了一种在华夏曲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方式。

《踏摇娘》多以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为主题,可谓与诙谐幽默的《参军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非喧宾夺主的李渊提出自己想看一场民间歌舞戏的要求,任谁都不会想到,马周和安红玉这两位差异巨大的人,竟会是一对踏歌发烧友。

而此时,老皇帝李渊正坐北朝南,大大方方地坐在首席位置,眯着一双老眼,直勾勾地盯着安红玉摇摆的腰肢和扭动的翘臀,仿佛视线拔都拔不出来。

至于明园之主李曜,则自觉地地移至右下首,与左下首的当朝宰相裴寂相对而坐。

此外,由于明园的外围完全被元从禁军给保护了起来,是以现场气氛之热烈,甚至完全出乎了原来李渊和李曜两方所有人的意料。

除了高烈、罗仁俊、刘安远等东风堂的成员正在东院进行封闭训练之外,明园内的大部分人,包括门僮在内,都脱离工作岗位跑到了白玉楼的顶层,让微服私访的李渊真正地体验了一把与民同乐的滋味,虽然他大多时间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红发美人儿的身上……

然而,李曜却毫无空暇去欣赏戏场上的表演。

因为,她不但随时都要承受已然坐到裴寂锐利目光的打量,还要接受在场四大名医以敬酒为由的会诊,以及坐在她身侧一案的欧阳询有一搭没一搭的言语试探:“明真道长,请恕老夫厚颜一问,不知明园和白玉楼的匾额为何人所撰?”

李曜老实答道:“正是贫道。”

欧阳询微笑道:“字写得还不错,气力纵横,粗细折中,老夫感觉不像道家的自然笔法呀,而且道长看着正值芳华之龄,为何笔迹却隐约有一种沧桑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