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宋人崛起 > 第七百八五章 国际经济

三国之宋人崛起 第七百八五章 国际经济

作者:皮pi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6:29

第七百八五章 国际经济

李俊想换回战俘如此又一次唇枪舌战开启,不过陆衡却无所谓这些战俘能换多少钱,而是想到另外件重要的事情,随着一统甚至航海时代的开启,自己的大宋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国际时代。

这次外交的博弈让陆衡提起了一个警钟,陆衡清楚记得晚清因为闭关锁国,不止是押片顺走了华夏大量的白银,就连普通的萝卜、土豆都卖成了人参价,在这里重点不是价格而是大量的贵金属外流。

这是一种金融体系的博弈,简单换个例子就如今暹罗国和大宋多少就会有‘交流’而商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陆衡相信不久就有一批暹罗国商人前来兜卖他们的珠宝!

就以暹罗使臣开价一颗石头可以换一千战俘,而以陆衡开价就等于一颗石头换两千万钱。

如一亩良田1.2万钱,如果还不形象如今一旦良米也就是后世大约18斤左右的优质小米才400钱。

如今大宋缺‘钱’其实缺的是本位贵金属,也就是铜、银、金,这也是陆衡心心念念打日本群岛,还有侬智高那个金矿的原因。

可这一通商物以稀为贵,一颗石头就能顺走国内无数的贵金属,而这东西在他们国家却不是什么非常稀罕的物品,这就会让大量的贵金属流出。

也许古人不知道这样金融战的影响力,但是陆衡却知道在经济体系没有完善前,贵金属的本位稳定性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当一个国家‘钱’出现紧张,那势必会形成动荡,一个国家没‘钱’的后果不言而喻,同时也是对于大宋本就逐渐恢复的金融体系是一个打击。

如此陆衡召集了内阁、财务部、外交部、央行等人商议,包括丁谓、荀谌、卢毓、刘巴、沈括等有经济头脑的大臣一起商议。

虽然这个时代的经济学还是朦胧阶段,但是如此形象的例子没人会不懂,自然重视起了这个问题‘外物经济法’在众人商讨中渐渐浮现出来。

在这给看的云里雾里的朋友解释下,其中重点是‘贵金属’的流出而不是‘钱’的流出,和后世的虚拟经济体系不同,在古代都是实体经济体系。

后世不管是软妹币也好、美刀也罢、泰铢、港币等等其实都是纸是没有价值的,简单说是当地政府担保的消费力和国际经济对换和承认的‘钱’。

这个‘钱’是虚拟的所以要有本位的担保,后世就是‘黄金’作为担保所以黄金储备是横梁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体现。

而古代这个‘钱’却不是,而是实打实的‘贵金属’流出,一万的字面数字流出和一万的黄金流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因为‘贵金属’的总量是在那,大宋缺贵金属流出多少国内就少多少,而国内的‘钱’一少经济就会崩坏然后就形成动荡。

这里先不说贵金属的开源,比如找到金矿也能部分解决问题。

有人要问那就不要对外贸易了?

不,不但要对外贸易更要提倡对外贸易,但是根据以上理论让其他国家的贵金属流入大宋,而不是流出大宋。

其实就是货物可以出国,但是贵金属不可以出国切断这一点就足以,可以利用政策让外出的商人对换物品的政策。

又比如对换大宋的银票储蓄,虽然当地不承认但是回到大宋就可以变成流通的钱。

对于国际商人都会选择这两种,来大宋一次'远征'卖出货物后,对换大宋特产再卖回本国又赚一笔。

如果短期又回大宋,还可以存钱在大宋,减少路上的风险。

对外起码目前大宋收各国的外汇,如铜币、银币、金币等,来弥补本国贵金属的不足。

如此'边境税收法'、'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税率法'等等纷纷诞生。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边境税收法'如果是将大量的贵金属也就是钱(银票除外)直接运出境会收重税,但是以物品出境会减免部分商税!

如此一来精明的商人自己会选择其中的利弊。

另外就是外来物品的定价问题,要完全杜绝什么一颗石头换万顷良田、一块土豆换人参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却回到原点要解决这问题,只能开阔眼界不然物以稀为贵就是定律,让国人开阔眼界就是航海时代一大优势。

同时陆衡设定'定价法'把所有一切新鲜物品根据动物、植物、金属、工艺品等等指定最高价。

但是这个价格是有限的、可变的,任何商人敢高于‘最高价’买卖一旦发现,卖方货物充公,买方罚款货物等价的最高价金额。

陆衡在商议大宋国际经济体系的时候,赵德芳正在与苏宪诚唇枪舌战大杀价格的同时。

伊籍的大宋使团从交州交趾郡南下进入日南郡边关抵达大理。

当伊籍亮出大宋使臣的身份,又用大宋和暹罗国北方元帅关胜交战为敲门砖,一路受到了大理国的热烈款待。

不似赵德芳被堵在边境,伊籍一路抵达了大理国都桑香,伊籍发现此地果然和于吉所说一样佛教盛行。

单单眼前皇宫后的佛寺比皇宫都要雄伟,一路上各种寺院僧侣络绎不绝什么密宗僧人、禅宗僧人、天竺僧人、带发修行的居士应有竟有。

伊籍还看到不少的汉人僧侣,显然是东汉大乱从交州一路千辛万苦抵达这里,但是避祸战乱还是真的有向佛之心就不得而知。

很快伊籍看到大理国皇弟段和誉,一路上伊籍就听过大理国王两兄弟不凡。

国主段思平武艺高强、统兵能力绝佳、人格魅力感染着众人效忠。

而弟弟段和誉文武双全温儒尔雅、饱读诗书、非常擅长内政和计谋。

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战争开疆扩土,另一个安稳后方监国治理国家相得益彰。

两人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一文一武,如果在其他地方比如中原、草原早晚会发生纷争。

但是大理这地方却非常特殊,佛教盛行让兄弟二人都痴迷佛学,段思平经常说等天下纷争结束就在无为寺出家,让段和誉为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