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宋人崛起 > 第七百六四章 说降鲁肃

三国之宋人崛起 第七百六四章 说降鲁肃

作者:皮pi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6:29

第七百六四章 说降鲁肃

陆衡在亲卫的护卫下和周瑜一起前往鲁肃的住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很快陆衡第一次见到了鲁肃和自己印象中的差距非常大,演义中的鲁肃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多次在诸葛亮和周瑜中间做粘合剂。

然而陆衡眼前的鲁肃则是有一种稳重、持重的气质,国字脸上透露出了坚毅,看到陆衡和周瑜苦笑一声:“草民鲁肃见过大宋天子!”

“子敬快快请起,相信以子敬之才知道朕这次前来的目的,这是一封刘晔的亲笔信先看了再说。”

鲁肃看到手中的信感慨万分,还记得当初也是刘晔和周瑜各自一封信让自己难以抉择,最后还是相信了周瑜选择投靠孙策,如今时过境迁刘晔、周瑜都在还是一封信,而孙策已死孙权也被俘虏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鲁肃其实已经猜到刘晔信中的内容,不管是天子让刘晔写信还是后者出于朋友道义都是一份真挚的情感。

打开信一看果不其然刘晔虽然是劝降信,但是却是从朋友角度出发更是点出了周瑜也一起投靠,如此是一大幸事,在鲁肃看信的时候陆衡借口风景不错出了院子看看让周瑜和鲁肃单独谈话。

鲁肃和周瑜二人相视一眼都是一脸的苦笑……没让陆衡多等不久鲁肃和周瑜出了房间没人知道二人聊了些什么,只见鲁肃对着陆衡一拜:“草民鲁肃愿为大宋效力!”

“子敬快快请起!”陆衡连忙扶起鲁肃,开国后能让陆衡那么重视的人才已经不多,这次鲁肃和周瑜已经是为数不多有资格让陆衡如此劳师动众之人。

陆衡之所以如此重视鲁肃,不但鲁子敬有这才,而且淮南鲁家的影响力也不小,河北甄氏、徐州糜氏、荆州蒯氏和蔡氏、荆南方氏、淮南鲁氏。

鲁氏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族,孙策和孙权前期的资金来源可都是鲁家提供,在荆南方氏入场后加上陆衡夺取淮南破坏了大部分的鲁家产业,才让鲁家重要性慢慢降低,可以说获取鲁氏渠道对于新政有重要的影响。

处理完鲁肃的事情,陆衡休息了一日就召集所有在寿春的重臣,包括内阁、十二部、军机处、以及水军元帅,今日早朝的议题非常重要可以说很可能决定了今后几十年的国策。

也是因为如此重要的论策范仲淹请示把自己的几个重要副手一起加入,不久陆衡看到三个文士前来一身官袍显然早就是大宋的官员。

“微臣王安石、吕惠卿、韩绛”参见陛下!

好家伙王安石时代新政核成员心几乎都在这了,三个都是激进的人还好有范仲淹在上面盯着,不然陆衡还是有点慌的,对于王安石的改革在北宋其实有部分褒贬不一,前文多次说明范仲淹的新政如中药,那王安石的改革如猛药多少有一些矫枉过正之感。

也是这种力度让陆衡有些心慌,但是有沉稳的范仲淹在能够中和王安石等人那些矫枉过正的意见。

如此陆衡和朝堂重臣们开始一项又一项的论策,包括先是制定‘明黜陟’中的官员考核、升迁、贬罚等等一系列的机制,说白了就是九品官员的升迁地方政绩的考核,中央官员的考核,还有专项官员的考核等等。

在这基础上就要先把丈量土地和‘方田均税法’先商议透彻,简单说丈量土地的同时把行政单位给梳理一遍,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的设置官员考核。

地方官员很好理解大宋在汉的基础上建立,基础行政单位并没有从根本做改变,也就是以亭为最小单位,然后是乡、县、郡和国还有属国、部、然后就是州。

其中就有不少的混乱比如郡和国还有属国、部,国事前朝遗留的产物,西汉有大量的封王所有的封地就是国以青州、兖州为最多比如中山国、北海国等等,而属国和部前文就介绍过除了汉族以外内迁依附汉室形成的就是属国比如什么犍为属国、辽东属国等等十分的混乱。

而对应的官员职责也因为各种各样历史原因多有混乱,举个例子刺史和州牧就是职权相冲又重叠的两个官职,简单来理解就是刺史和州牧唯一的区别就是兵权,至于恢复州牧制的原因就不再赘述三国迷大概都知道。

再比如北海相中的相的概念与太守还有属国王、部部长这几个官职的重叠,前两者比较好理解所在的行政区是国就对应的是相比如刘备的平原相、孔融的北海相,而行政区是郡则就是对应的太守,至于‘王’和‘部’有一点点封王的意思,就是属国的最高长官称之为‘王’。

当然这个王是行政官员,并不是封王有食邑的那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就这样混乱的官职属性和行政区域划分,就大大限制了升迁清晰的设定,陆衡直接拍板大宋治下所有的属国、国、部全部废弃,统一采取‘郡县制’为了不产生动荡国沿用之前的名字只是国换成郡,换句话来说以后没有北海国只有北海郡。

属国和部就比较麻烦,其中牵扯到其他民族自治,这就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被大宋打下的属国,比如辽东的辽东属国废除毫无异议,但是有些属国是当地投靠,不过这些在大宋少数民族的政策下也慢慢汉化阻力应该不会非常的大。

同时还要引入‘保甲法’讨论,修改最小单位五家为‘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十都保为一乡,又因为郡县人口不一当地超过五乡则要设立一县,换成简单换算就是五家为一保、二十五家为一大保、二百十五家为都保、二千五百家为一乡、而一万两千五百家则要建立一县城,而这县城约等于后世市的概念,每十个县则要新建立一个郡,当一州郡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时候就要重新划分州。

如此这样不但重新划分了行政郡县,还等于第一次的大宋人口普查,配合上土地丈量普查。

就这样保长、大保长、都长、乡长、县令、太守、州刺史等等官职一一清晰,然后根据每个行政级别设立副手官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