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冠九州 > 第四十六章 天下大事(下)

武冠九州 第四十六章 天下大事(下)

作者:姜不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9:34

第四十六章 天下大事(下)

大武二年春,在北方冰雪还未消融之际,龙江以南的春耕便已结束。

贞、燕两国经历过去年长达半年的大战,如今又有了磨刀霍霍的架势。

眼看着兵戈再起,燕国长公主出使大武,想要得到大武的帮助。

她入境后得到礼部外员的接待,随后便踏上了直奔东都城的道路。

她与将云下相谈无果,离开东都城后没有返回燕国,而是直奔龙头关意图面见武王。

但她的车驾还未离开东都省,就被将云下派出的骑兵给追了回去。

在她的百般请求之下,将云下答应了协同作战,但大武只负责牵制贞国水师,并需燕国支付大武水师半年的粮草用度。

无奈之下,燕国长公主便答应了这个条件,而后返回燕国做好新一轮的战略部署。

在她返回燕国的半月之后,贞国青王挂帅吹响了贞国西征的号角。

归根结底,一切都是那年轻的贞王,见大武坐拥了半壁江山,心中实在是有些着急了。

贞国朝堂中分为主战派和保守派,而这年轻的贞王一直在其中扮演着和稀泥的角色。

他这人说白了,没多大志向,若是在他这一代九州依旧是七国并起的局面,他可能就和稀泥到离世了。

但将来的出现,让他十分不好受,原因就在身后名上。

贞国坐拥江南半壁江山已有百年之久,除了他那开疆拓土的祖爷爷外,历代君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愿不要在自己手中丢了疆土。

他爹更是领先一步,拿下了几座燕国边城,已经算是难得的明君了。

而他本意是守住老爹打下的江山,而后交给后代就算是功成身退。

奈何他在乎名声,不想在史书上被将来死死的踩在脚下,这才有了连年大战的决定。

他的一番举措,瞬间得到了主战派的拥护,更有甚者说出豪言,贞国会在他的带领下,与武、姜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那一刻,年轻的贞王飘了,他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盖世明主。

有了这般心态,他更是在开战前连连罢免了数位保守派的官员,惹得党首赤王特意从江畔赶回都城面见贞王。

奈何赤王还是迟了一步,对青王加任兵马大元帅的旨意已经送出都城,最终赤王面容憔悴的返回龙江南岸,路上便得了一场重兵。

一时间,贞国水军风声鹤唳,都不用大武水军出面震慑,他们便龟缩了起来,连沿着龙江中线迅游都没有了。

两国大战在大武二年四月中旬爆发,燕国依托坚城挡住了贞国最为凌厉的一波攻势。

青王失去独子后,如今的性情十分偏激。

他把四路大军合兵一处,摆出了一副不破此城誓不罢休的态度。

燕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其积攒的家底是贞国难以想象的。

大军围城一月,城中军民的情绪没有一丝变化,还时又上臣慰问的老百姓对燕**队指指点点。

没有疲态、没有饥荒、没有暴动,这一幕幕如同一桶冰水让青王冷静了下来。

若他知道没做城镇中的粮仓都够军门用一年,估计他就不会冷静了。

时间缓缓流失,眼看着已经到了六月下旬,若此城在不破,便会耽误贞地收货夏粮。

两国边界绵长,每每到了农作物成熟之前,都会有重兵把守各处城关,用于庇护粮食如期耕收。

眼看着不能再拖了,青王终于站在围城两月后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虽说攻城为下下策,但兴师动众的出兵,得不到一丝战国,他作为主战派的首脑也无法对党羽交代,更会遭到保守派的弹劾。

若因此失去了贞王的信任,把其推到死对头赤王那边,他还不如用将士的尸骨换取战果。

大战一触即发,如潮水一边的步兵裹挟着攻城器械从四个方向同时攻城。

第一波攻势持续半日,在青王下达暂时撤退重整旗鼓的那一刻,燕军从四面八方之冲而来,险些把疲惫不堪的贞军彻底冲散。

好在青王威名赫赫,在他的王旗指引下,贞**队很快的聚集在一起,朝着东方一路突围。

燕国主帅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他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及时选择清理战局,而后就地扎营。

其实青王在退路上安排了一支伏兵,眼看着这身后的燕军没有乘胜追击,着实让他怒火中烧。

斥候回报,那只燕军在城外扎营,青王直接下令把军营后撤五里,与那燕军大营就地对峙。

燕军主帅见贞国大营动了,本以为青王要就此退走,派兵发起了突袭。

这一计两人想到了一处去,贞**队依托外围营地与燕**队打起了攻防战。

双方战斗至天黑,连点起火把的时间都没有,为了避免误伤不得不各自退。

本以为是风平浪静的一晚,毕竟双方将士激战一天很是疲惫。

奈何青王还有一支生力军,便是那在退路上隐藏的伏兵。

他召集那只军队,命令这支骑兵发动夜袭,火烧燕军的粮草辎重。

子时刚过,马蹄上被棉布包裹的战马悄然靠近敌军阵地。

待到驶入预定位置后,这支骑兵点燃火把,对燕军营地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万马奔腾之声刚刚响起,城墙上的守军就发出了示警。

一时间羽箭如暴雨一般倾泻而下,好在骑兵选择倾泻插入,避免了这要命的箭雨。

大营中火光突起,瞬间连城了一片火海。

但这支燕军反应奇快,在骑兵准备遁走时,四边八方的军阵把这支骑兵团团围住,好像是要他们随辎重陪葬一般。

骑兵两次突围,皆被挡了回去,在他们转身准备换一个方向突围时,被箭阵射出的箭雨留在了火海之中。

这燕国主帅也不是一般,他借着将士们的火气,对贞军发起了全面的夜袭。

好在青王早有防范,把敌军阻挡在了大营之外。

双方酣战到天亮,就等哪一方先绷断那根神经。

青王端坐于马背站在一处高坡上总览这占据,当他发现数名斥候朝边城奔去,他便知道是时候撤军了。

经过半天一夜的修整,那在城中观战的将士一定会如出笼野兽般嗜血疯狂。

贞军且战且退,后路随没有伏兵,但还留有好多布置。

大批追兵因此吃了不少亏,燕国主帅担心还有埋伏,便就此偃旗息鼓。

撤退的路上,青王还对他这样的做法表示十分不屑。如此天赐良机他都把握不住,活该燕国一只在贞国的压制下残存。

但不到一天后,青王就接到了险些让他栽落下马的消息。

燕国出动了两只大军,入境抢收的大批夏粮。

青王下令急行军,准备用最快的速度返回,从敌军手中多回粮食。

但大军奔行了半日,第二道传报直接让青王吐出了一口鲜血。

各城守军为了抢粮,居然出城迎战。燕国早有准备,连取边境四城。

大军绕道退回二线,青王更是被人抬着返回城中。

当这消息传开,贞国朝野震动,贞王更是第一次勃然大怒,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掀飞了御案。

他毕竟年轻气盛,竟然扬言要御驾亲征夺回他爹打下的基业。

有人出言劝阻,他却拿武王举例,而后遭到了一众言官的冒死进谏。

他不能再朝堂上斩杀士大夫,但他可以杀内侍。

于是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血洒朝堂,而后把手中王剑插在了龙椅之上。

如此作为不止惹怒了保守派,就连主战派都对他群情激奋。

但按照贞国的制度,他想要做的事还真没人能拦得住。

于是乎,他带着王下雄师浩浩荡荡的进军两国边界。

赤王听说此时后,直接冲病床上跳了起来。他立刻组织水师逆流而上,从侧方给燕国压力使其不敢贸然行动。

苦等多时的大武水师那肯让他如愿,将军在龙江上发生了追逐战,双方各有伤亡,但大武依靠着不讲道理的战舰,把赤王船队活生生的逼会了港口。

赤王本就大病初愈,又遭人拦路威胁,在加上担心贞王,不出意外又卧病在床了。

他也是果决之人,把兵权交给了自己的长子,并召见其余几王在病榻前会面,大有托孤之意。

于是乎,在当年九月,贞王抵达边境第二道防线时,贞国水师第二次逆流而上,此次大有破釜沉舟之意味,大武水师只在后面袭扰,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战。

心高气傲的贞王还没等到水军的策应,就带领王部与青王余部发起了针对燕国的总攻。

但这货总拿自己跟武王作比较,可他确是那种没有精钢钻却偏偏拦那瓷器活的人。

他不听几位王爷与一众将领建议,带着王部大军孤军深入,在燕国境内对一只军队穷追不舍,最终被人设计合围擒获。

奈何他孤立无援,其余各军备拦截在防线之外。

就见这位一国之主,被人像猪一样绑在了木棍上,抬着回到了前线。

得知贞王被擒获,一众将士的第一反应便是先退,等燕国派人谈判。

不出所料,割地、赔款、缴供,当燕国大军彻底入主贞国闽河西九城后,这位丢了魂的贞王才被送回了贞国王都。

至此燕国依靠闽河构筑其防线,创造了燕国前所未有之盛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