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莫非有诈
曹操和郭嘉都觉得仗打到这个节骨眼上,必须从其他州调援军过来,为郾城失守后的分兵堵截许昌、上蔡做准备了。
四月初刚开战的时候,刘备军实际不过二十万,但号称三十万,曹军却是实打实有大约二十三四万人。
经过这么久的消耗,数次小规模的击溃战,双方都已经实际降到了十八万人左右的有生力量。
当然从二十万降到十八万,和从二十四万降到十八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损失量至少是三倍的比例。
而且等这些临时战损中的伤兵休养几个月彻底恢复后,双方都养回来一万人左右的伤员,到时候就是双方都剩十九万。这就等于刘备花了一倍的永久性损失换掉了曹操五倍的兵力,这种消耗战怎么持续得下去?
另一方面,从集结部队开始算起,双方调动兵力已经有快两个月了,这段时间的物资消耗也是极为巨大的。
按照常理一个士兵二十天吃一石粮、一个月一石半,刘备二十万大军每月消耗粮草就是三十多万石。考虑到运粮民夫和路途损耗,实际上接近五十万石——
还别觉得民夫辅兵吃得多、路上的运输损耗大,这已经是修通了南阳运河之后的效率了,才能把转运损耗压到实际一线士兵消耗的一半多。
如果没有运河,要靠陆路运一段距离、然后再多加两次码头装卸货,那起码得每个码头再多养好几万码头工人,再算上民夫的家人老弱妇孺,整个系统会几何级数复杂膨胀。
那种情况下,运输损耗高于一线士兵口粮一两倍都是正常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素和诸葛亮提前三年建议刘备不惜代价挖通汉水与黄淮水系,对于如今汉军有底气在豫州战场跟曹军拼消耗,是多么的重要。
对面的曹军,倒是就地吃粮,最初两个月不用考虑运粮的问题,所以二十四万人每个月就是实打实吃掉三十六万石存粮,零运输损耗。
现在士兵被杀到只剩十八万多了,粮食压力还降低了,每个月只要二十八万石粮食就能养活了。
可问题是,郾城周边各县战前囤积的存粮也是有限的。曹军总计吃下去近五十万石粮食后,基本上余粮告罄。
再想相持的话,只要超过一个月,就不得不跨郡运粮了,如果超过三个月,那就得跨州运粮,整个豫州各处官仓之前内线囤积的余粮都得吃干抹净。
按照这种消耗速度,后方的荀彧甚至都给曹操算过——如果以“五十万大军长期在边境处于战争状态”这个模型来计算消耗,战争持续一年半以上,曹操阵营的公粮余粮就会都吃光,屯田制那么高的搜刮比例都撑不住。
当然,这里有个细节必须注意,那就是“曹军都部署在目前的边境前沿”,即拒敌于国门之外。毕竟把粮食从内部腹心之地运到边境,是有损耗的。
哪怕中原地势平坦,河流众多,转运也是有损耗的。以水路为主、跨越千里平原,多损耗一倍很正常。
曹操要是一直保持五十万部队战时损耗速度吃粮,再有五十万民夫为他们运粮损耗,以关东五州现在剩下一千二百万人口、核算下来十五到六十岁男丁也就五百万。
可不就等于四个成年男丁加七个老弱妇孺,就要供一个前线人员。一年半把国力吃空吃尽完全不是夸张。
但如果曹军选择另一种方式,就是一个地方粮食吃光了就弃守,退到下一个还有存粮的据点,而且部队人数也随着地盘的沦陷等比例损耗的话,曹操阵营倒是能吃上三到四年才粮尽国亡。
(当然这只是假设完全没有运粮损耗的理想状态,即在有粮地区就地防守就食。实际情况只会介于两者之间。)
现实情况下,在走到这一步之前,曹操早就众叛亲离了。
所以,逐步后撤是没有办法的,只不过现在面临的逐步后撤,比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更痛苦。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从延津、白马退到官渡,好歹袁绍的进攻路线还是只有一条,因为鸿沟运河在延津到官渡之间没有分叉。
现在的汝颍水系在郾城位置是有分叉的,后撤缩短粮道后,还要面对刘备究竟攻上游还是攻下游的抉择。
……
这个决策过程中,曹操必须慎重,他和郭嘉前后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审慎考虑。
尤其是要判断“刘备本人的主力军、在豫州拖住曹军主力后,刘备朝廷的其余偏师,会对曹操下辖的哪些地方下手”,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曹操才好从刘备进攻危险比较低的州多抽援军、而尽量不去动那些被攻高危地区的兵马。
刘备军则趁着曹操犹豫期里的这些天,彻底扫清了郾城外围的全部防御工事,就剩最后的直面城墙攻城了,连护城河都被填平了好几处。
这天,已经是五月十二。次日开始。刘备军就逐步在郾城城墙外部署投石机了。
曹操军原本已经做了一个计划,几乎到了要拍板的程度:
把兖州和青州的留守部队尽量抽调过来,另外冀州的原袁绍军降卒也可以抽调一部分来豫州。
曹操和郭嘉之所以这么商议决策,一方面是考虑到青州和兖州确实内乱威胁可以处置,同时曹操也在这几天又安排了一些内政除奸措施,想再杀几个亲袁世家官员根除内患。
做完这些操作后,他觉得皇帝刘和身边就可以少留曹家亲信部队提防了。
至于为什么要抽调冀州防区的原袁绍降军来豫州布防,也是曹操考虑到袁绍旧部可能存在军心不稳、看曹操势孤后重新生出异心,面对刘备的进攻时意志不坚定容易投降。
既如此,曹操觉得宁可在冀州和淮南让曹军嫡系老兵防守,而把袁绍旧部调离其原故乡防区,异地控制。
历史上,曹魏朝廷对于“士兵异地驻防、并且扣留家属作为人质威胁,以免士兵投敌”这类操作,还是做得很溜的。
虽然按照原本的发展轨迹,曹操还活着的时候不该发展到那么下作的程度,得曹丕曹叡时期才渐渐变本加厉。但谁让这一世的曹操越来越日薄西山,人在逆境中下限总是会越来越低的。
可惜,就在这份调兵的丞相府教令即将发出的时候,后方留守兖州、青州的荀彧、曹洪发来急报,打断了曹操的操作。
曹操得知荀彧来报,几乎是立刻接见了信使,焦急催促询问,唯恐有什么无法接受的噩耗。
信使告急说:“丞相!前将军(曹洪)急报,他此前得丞相密令,已经在集结青州驻防兵马,准备等丞相正式调令,就派来豫州驰援。
但八日之前,前将军刚刚开始抽调东莱、北海、乐安、平原、齐郡、琅琊各五千守兵,凑出三万援军准备出发,结果似是兵马调度集结的过程为敌军探知。
三日前,刘备麾下伪镇南将军太史慈,便率领约一两万水军,从渤海海路而来,袭扰北海郡、东莱郡二处。两郡各有多县之地直接响应、背叛朝廷,其余各县也多有被太史慈兵临围困后、仅略作抵抗便不敌而降。
前将军大惊,不敢再抽调青州驻军,唯有全力回师迎击太史慈。另听说还有赵云率骑兵南渡易水,在渤海各县剽掠,绕开南皮坚城,搜夺人口资财,迫降县城。袁谭旧部拼死抵抗,也无法抽调。”
曹操听了,顿时惊得跌坐在席,久久说不出话来。
前线刚刚几次被小规模击溃,兵无战心,后方还被这样骚扰。原本觉得最容易抽调的青州,居然也被威胁了。
事情是三天之前发生的,情报现在就送到曹操手上了,可见至少是日行六百里以上的加急信使,军情不容乐观。
当然,曹操也相信,只要曹洪、荀彧等立刻谨守地方,把赵云逼回去,把太史慈也逼走,应该问题不大。但不管怎么说,青州的部队也是不能轻易抽走了。
思前想后,最后由犹豫完善了两天,曹操才放弃了抽调青州守兵,只是把冀州靠近黄河北岸的几个腹地郡的袁绍旧部,以及两万兖州预备队,加起来一共五万人,抽调到豫州前线。
然而,命令刚刚下达不久,接连数日内,又有新的变故发生。
五月十五,曹洪再次来报,说太史慈随着曹军大幅反击,已经有所收缩,还剽掠了北海部分百姓往东退往东莱山区,试图利用太史慈在东莱老家的民众基础长期游斗坚守。
但与此同时,刘备阵营的海船水军,似乎还有分兵的迹象。糜竺另派了一名辽东将领,似乎是田畴,带了区区数千士卒、乘坐两百余条大型沙船,居然突入了黄河,还深入黄河河口四百余里,威胁两岸。
曹操很是惊讶,一度以为连兖州老巢的部队都不能多抽调了。
毕竟兖州原先虽然是腹心之地,被其他曹操占领的州所包围,不可能被外敌威胁到。但兖州好多郡也是直接濒临黄河南岸的,如果敌人的水师仗着船好,哪怕人少都敢在黄河上来去纵横,那曹营腹地还有哪儿是安全的?
就算汉军这些骚扰型的船队因为人数不足,无法上岸攻城,可就是沿着黄河两岸抢劫、骚扰乡野空虚之处,也足以把腹心搅烂,曹操根本是受不了的。
好在这一次,曹操都还在焦头烂额忙于部署时,又仅仅两三天,便收到荀彧的一封捷报,说是处理了田畴对黄河河口两岸的深入威胁,还缴获了田畴军的船队一部,抓获水兵俘虏数百人。
那么多天的噩耗听下来,总算有一条难得的好消息,虽然才几百人的战果,但也让曹操稍微提了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