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

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

五月初五前后,南北两条战线上的刘备军、在互相消息不通的情况下,几乎是不约而同对中原地区剩余的袁术领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高顺甘宁对宛城的总攻是五月初三发动的,到五月初七宛城已经彻底拿下、陈兰授首、战利品也瓜分清点完毕。

而在北线,五月初四这天,关羽也在河东郡的东垣县,带着他的三万兵马准备顺流而下,在小平津南渡黄河。

高顺和关羽动手的时机如此接近,一方面是巧合,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些对战局比较敏锐的名将,在审时度势判断敌情方面,天赋嗅觉都差不多强。

当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加把劲儿就能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时机。

再等的话,那就是手快有手慢无了。

不光刘备阵营南北两线的将领嗅觉灵敏,袁绍那边的将领同样灵敏。关羽并不知道,他从黄河水路进军时,袁绍那边也有将领在河内郡的野王一带,做着同样的准备工作。

就像创业风口快到的时候,朝着风口努力的人往往会蜂拥出现。

……

东垣城外,清河码头上,三万兵马排出去好多里地。上千辆的篷车,数百艘的小船,还有很多临时的木筏,先锋已经顺流而下了,后队还在城门口排队,场面蔚为壮观。

关羽亲自率领的是中军,而先锋自有他麾下部将率领先行。

关羽此番出战,手下也没多少名将,主要他前两年在凉州,是战前刚刚调来河东不久,而且因为河东缺船,本来就没计划作为主攻。是南线无法攻破雄关,眼看雒阳要被袁绍抢了,他眼红想抢人头才出兵的。

所以,大部分跟随出征的部将,都是从比较基层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亲信。

他的长子关平,如今总算是年将及冠,尽管之前没有机会参战也没有战功,还是靠着父荫,起步就能以别部司马的级别、率领先锋。

考虑到关平经验不足,兵法韬略也不够,关羽还给他专门派了辅助的参军,名叫潘濬,是六年前关羽平定武陵郡、宜都郡的时候,来投奔的荆州士人,也就是跟向朗、董和、马氏兄弟一起来的那批。

这潘濬当年因为年轻,来投时二十岁都不到,只是在关羽身边做个从事。不过跟着关羽干了六年,在大领导身边露脸频次高就容易升迁,所以如今二十五岁已经是参军了。

另外,还有几个当初同一批来投的年轻人才,如今也渐渐露脸,被关羽任用,包括赵累、殷观、郝普、习珍,都是些无名之辈。郝普、习珍是武职,另外两个是文职,分别担任断后以及后勤官、中军参军等闲杂职务,无须赘述。

此刻,随着先锋一万人已经全部出发、中军的一万人也在郝普殷观的监督下上船完毕,关羽本人也必须出发了。

他跟送行的徐晃最后喝了三碗践行,跟徐晃郑重地交代:“公明,我此番去雒阳,不能给你多留兵。除了临时征募农兵守城之外,只能给你一万人的常备军用于机动布防,你还得负责看好粮道,务必小心。

清河从此到黄河河口处,我到时候会再留两三千后队,交习珍把守,也便于保护水路退路。从这儿到黄河口,我这几个月也派民夫修筑了烽火台,各处驻扎哨兵。若有烟火起,你注意巡防便是。

再往下游,我军顺着黄河航行到河阴县小平津时,一旦登陆,我会再分兵派郝普守住南岸渡口。不过小平津与清水河口之间约有百余里,两岸多峭壁深峡无法修烽火台,就靠每个数日派哨船往返通报军情。

不过听说吕布深入草原染了时疫,袁绍趁机派他那个膏粱子弟的外甥高干,以并州观察使身份,多有侵夺吕布权柄。我估计袁绍军内部现在应该是在急着争权夺利,那样我们就无忧了。

吕布也算天下名将,但毕竟忠心反复无常。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吕布虽能,袁绍不信任他,必然御之,不敢使之立入雒之功,唯恐将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硬要等颜良文丑等攻破虎牢关建功。

这一点,要论君臣相得,我军优势很大。大王待我比亲兄弟更为信任,入雒大功任由我立也不猜忌,远胜袁绍多矣。我们不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岂不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这些战术安排,徐晃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临走关羽跟他再最终确认一下。

徐晃当即表示绝不误事,关羽走后,他会守住东垣县,并且确保从郡治兼屯粮基地安邑过来的道路畅通。

总而言之,这次关羽进兵,他的粮道还是有点远的——主要是河东郡的对岸并不是河南尹,而依然是弘农郡呢,只不过靠近三门峡,南岸的崤山山脉绵延百余里,所以南岸一直没法靠岸都是悬崖峭壁。

关羽的船队要往下游顺流开一百多里,才有平坦可以上岸的河滩锚地,这也是此战的难点之一。只是关羽觉得雒阳守军已经像一幢破房子,他只要往门上踹一脚房子就会整幢自己倒塌,这才觉得战术可行。

……

交代并辞别徐晃之后,关羽花了一天半的时间,以警戒姿态昼行夜泊,抵达了一百四十里外的河阴县小平津渡口。

关羽的部队抵达的时候,也不过是五月初五的傍晚——在关中那边的时间线上,诸葛亮和典韦的援军,还要第二天才准备出发呢。

小平津自然是有袁术的守军的,不过没什么名将,都是群乌合之众,数量也不过几千。

当时第一批抵达的是关平和潘濬的一万人先锋,关平也不等父亲的中军主力,直接带着自己的两百条小船、木筏发起了进攻。

关羽为了这次的出兵,也是做了非常久的后勤准备。他知道水路行军不能全指望水陆两用的大篷车,因为篷车的适航性终究是不如专业船只的,如果完全没有战船纯靠篷车,遇到敌人的水军拦截就完蛋了。

在大西北的时候,大篷车能够在后勤效率上大杀四方,那是建立在敌人根本就没有水军、甚至都没有船的前提下的。篷车好歹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以有打无当然爽了。

所以,关羽无论如何都是在东垣县花了两个月、造出了能够一万人搭乘的小船和木筏之后,才敢发动这场战役。让先锋全部坐专业船只,航行速度也快一些,遇到敌船也能应战。中军后军主力才全部坐篷车。

这些准备果然没有白费,关平和潘濬有轻便灵活的船只可以快速迂回,攻打渡口的时候也就能快速拉开阵线宽度。

加上码头上除了几个望楼之外,并没有严密的工事。所以一番箭雨压制、牵制之后,侧翼绕上去登岸列阵,根本不给防守一方趁立足未稳半渡而击的机会。

毕竟小平津周边将近十里的黄河岸边,都是可以靠岸的河滩地形,防守方想面面俱到堵住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说除了渡口之外,其他地方水比较浅,要直接上岸的话船冲滩会搁浅。

但这种抢滩作战,本来就是节约人命、快速突破站稳脚跟为主,损失一些船根本是次要的。

关平上岸后,牵来战马,拿着跟他父亲一样的青龙刀,带着亲兵往复冲杀,很快把渡口的敌兵杀散,还斩了两个敌军曲长。

关平一方战死不过百余人、负伤不过两三百,连溺水的都算上了。作为一场登陆战,只付出这点代价已经是非常微小了。死人死得少的同时,小船冲滩搁浅倒是有三四十条之多,其中二十余条被乱石滩撞破了船底,只能就地放弃。

关平拿下小平津之后,没有急着推进,只是稳固阵地,等了两个时辰,关羽的中军、后军陆续抵达,随后分出兵将守住渡口,主力往河阴县城推进。

对于关平拿下渡口这个初战的战果,关羽也是非常满意,不过他怕儿子骄傲,矜持地没有夸奖,而是依然板着脸教训他“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

当天深夜,关羽军连夜叩攻河阴县,河阴根本没有大将驻守,县尉和城里的守兵曲长看到关羽的旗号就吓得直接投了。

关羽军在城中歇宿半夜,第二天一早,虽然长途赶路的疲惫未祛,但将士们还是非常兴奋,强打起精神快速徒步行军,直奔雒阳而去。

河阴县到雒阳还有五十里陆路,中间还要穿过洛水的一条支流,正常速度行军一日可抵,关羽这种急行军更是半天多就到了。

午后未时,关羽军带着滚滚征尘杀到雒阳城西,除去留在一路上各处渡口把守粮道的兵马外,到雒阳城下的一共两万五千人——五千骑兵,两万步兵,看起来兵强马壮,军威壮盛。

这次之所以不带更多的骑兵过来,也是因为马匹走黄河运输比较困难,实在带不多。所以基本上都是用战马在陆路客串拉一段篷车、水路时就分出三分之一的篷车专门装马和骑兵,马匹站在篷车里将息马力。即使这样,也已经很拖累运力了。

关羽到了城下,他也知道打造攻城武器肯定需要时间,所以决定先威逼劝降。他心中也确实难免有些轻视之心,因为他是这世上除了赵云之外,唯一曾经讨贼攻破过雒阳城一次的名将了。

对于自己曾经打下来过的地方,很多人都会形成路径依赖,觉得信手拈来。

毕竟当年的勤王讨董破雒阳,关羽、赵云、朱儁、孙坚,这四人共襄盛举。现在朱儁病死了,天下才如此大乱,而孙坚更是前几年就被吴郡陆氏刺杀射死了。

“普天之下,除了子龙,还有谁与我这般曾经攻下过雒阳城?”关羽心中如是想道。

如此一来,他就自信满满傲气凛然地来到城下,中气十足地冷声喝令:

“我乃前将军关羽!城上的袁术军逆贼听着!早早弃暗投明,汉中王依然既往不咎,或许还能保留你们兵权。谋反是袁术的事儿,你们或许无辜不知情。但若是逼我攻城,那就不无辜了!”

稍微缓了口气,看城头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并不反应,关羽又难得耐着性子,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本将军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初董卓强盛如此,他派杨懿守雒阳,依然被我奇袭一战而斩!吕布、胡轸或败逃或战死。尔等袁术麾下杂将,莫非觉得自己强过吕布胡轸?最后给你们一次机会,否则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勿谓言之不预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