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21章 多米诺骨牌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21章 多米诺骨牌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521章 多米诺骨牌

因为李素的劝阻,加上之前荀攸也表达了不看好,刘备不得不加大了对河东战场的重视。并且调低了关羽趁着敌军士气瓦解的窗口期、逼降雒阳的预期。

诸葛亮既然暂时被任命为前将军司马,负责帮关羽督办后方军备后勤工作,赶上了这个时机,于是经过三天的仓促准备,五月初六,就火速带着兵马前往了安邑——

并不是说诸葛亮本人上路、要磨磨蹭蹭跟女人似的收拾三天行李,主要是刘备给他从长安周边派了一万五千人的援军,这些兵马集结拔营需要三天。

如前所述,刘备阵营在对袁术开战之前,可以用于进攻的总战力,大约是二十五万人,其中二十万步兵,五万骑兵。那些只能守家、形同民兵的二线地方卫戍部队没算在内。

这二十五万人的分布,战前在荆州战场有三四万,在益州滇州后方加起来也有三四万预备队。所以北方的总兵力大约是十八万。

关中的中路军有十万之众,张飞的汉中兵有两三万,这些兵力如今都陷在弘农-南阳-江夏的宽大正面上了。所以河东军与长安的预备队,总人数加起来也就六万人,关羽那边四万,刘备这儿两万。

刘备给关羽再派一万五千人的预备队,就得让赵云南阳那边稍微收缩一些,反正赵云也承认了伊阙关太谷关等雒阳八关很难攻破,给他多留人已经有些浪费了。至于中间这段时间差,多动员一些京兆平民趁着夏季农闲训练、充作农兵卫戍就够了。

反正长安的安全是绝对不用担心的,因为敌人能靠近长安的道路全部被堵死了。东边的诸侯要来长安,不是走河东,就是走弘农崤函道,要不走南阳武关道。三条路全部有重兵,除非敌人空降。

因为关羽那一路,原本缺乏船只并不是一开始规划的主攻方向,所以那里的将领也比较薄弱,只有关羽、徐晃二人算是名将,其他都是些无名的大众脸军官。

诸葛亮这次仓促上路,只有三天准备,也调集不到什么名将,最后只是带了个在长安周边闲置守家的张任,以及李素临时派给他的典韦。

临走的时候,李素也出城,送他到灞上,顺便有些话交代。

诸葛亮这两天忙着熟悉部队调集人马物资,很多事情也一时没精力去想。此刻一切准备停当,跟李素骑马去灞上,这一路才想到有些疑问需要解答。

诸葛亮虚心求教:“那天跟大王商议时,您明明说‘无法断言袁绍会不会为了雒阳的归属,而不惜立刻跟我们开战’。可后来的各种准备里,我看得出来,您觉得这个概率还是很大的,准备得很郑重。

有些话,只是不好在大王面前铁口直断。如今没有外人,还请您直言其中直觉的依据,反正随便说说也不用负责。”

诸葛亮已经看出来了,李素没有说那些打包票的话,一方面是他没把握,另一方面是没证据。但私下里聊聊一些猜想,就不像朝议那样需要负责任了,很多天马行空的假想也能毫无心理负担地说出口。

李素轻轻提了一下缰绳:“我觉得,眼下雒阳地区,乃至河东部分地区,对袁绍阵营的价值,已经不是原先的一般情况下可比了。

雒阳以及河东的清水河流域数县,对袁绍的战略价值,在于‘是否能确保封堵我军在三门峡以下的黄河流域,一个落脚点都没有’。这是一个有和无的质变,不是一个一到二、二道三的量变。零和一的区别,是最值钱也最致命的。”

诸葛亮毕竟也是博览群书,天下历史地理他自然也是了然于胸,闭上眼睛回忆了几秒天下地图,他就知道李素在说什么了:

“您是说,因为昆阳、叶县那边被袁绍军堵住了,下游连接江汉-黄淮的邗沟、濡须则在孙策手中。所以,只要确保三门峡以下黄河沿岸,一寸码头锚地都不给我军留,一个设船厂造船的立锥之地都不留。

他们就觉得,我军的军备后勤体系无法渗透到黄河下游、无法攻打黄河下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才有可能既不肯放弃雒阳,甚至还要对河东下手,实现‘分陕而治’、让他们至少首先立于不败之地?”

分陕而治,这个词《史记》、《尚书》里都有,是周武王刚死时,周公为了防止商人翻盘,跟召公商量以三门峡为界,各自治理一半。

周公也是从那时候起,在洛邑也建立了政治中心,跟镐京一西一东治天下,后来形成雒阳长安的天下东西格局——至少以那个时代的统治水平,要确保华夏的统一,必须在三门峡以东和以西都设立一个直辖的政治中心。

现代人无法理解这种恐怖,强调多次也无法理解,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出生的时候,三门峡就已经修了大坝水库,“鬼门关”已经不存在了。

李素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阿亮,我还是那句话,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你应该没看到过三门峡真实地形长什么样吧。”

诸葛亮:“确实,我去过弘农几次,但没有特地攀登崤山去看过,路不好走。我之前也没去过河东,当年年幼时跟着大王入川,也是从雒阳走崤函道经长安入川的。”

李素:“那这次去河东,有机会亲自看看,三门峡北岸比南岸要好走一些,中条山险峻之处不像崤山,不是直接贴着黄河岸边的,大部分地方还有路可以走。

亲自到人神鬼三门中的鬼门关看一眼,你就知道什么‘过船百遗一’,其他都被激流漩涡吞没、或者直接撞碎在中流砥柱上。”

诸葛亮表示受教,就带着部队启程了。

这次他的部队因为不是去帮助关羽执行进攻作战、只是帮关羽守家的,所以不用考虑如何抵达黄河,也就没有用水陆两用的篷车,全部是选择了坐船。走湅水到安邑就行了。

……

因为消息传递需要时间,而刘备军如今的讨袁术战场已经铺得很开,南北东西相距上千里的极端情况都有。

所以这边诸葛亮和典韦张任才刚出发,那边南阳、雒阳与河东战场的实时局面,都已经跟长安君臣最新一轮听到的消息大不一样了。

伊阙关外的赵云,在发现破关无力后,也降低了投入的力度,节约点人力和后勤,重新把重点放在了攻下已成孤城的宛城。

宛城被围,至今已经快一个月了,要不是这座城池也算天下坚城之一,加上刘备军原先不想损失太多、以围而不打继续北进为主,怕是也撑不了那么久。

不过,随着赵云重新支援高顺,把周泰甘宁都投入到高顺那一侧的战场,外加之前多日的攻城武器准备,好几处城壕已被填平。大型的配重式投石车和冲车、凿城木驴车也造了不少,宛城守军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更关键的是,经过这些日子的围困,刚包围时城内主将陈兰还能借口“陛下并没有放弃雒阳,北面还有我们大量友军会来救援我们”欺骗士卒,暂时稳定军心。

但被围了二十多天后,外面什么关于友军的动静都没有,反而是围城的部队每天在那儿叫骂吹牛,说谎打击守军士气,骗守军说“外面的世界讨袁术联军节节胜利,绕过宛城连雒阳都快打下来了”,这样内外消息隔绝地欺骗打击下,渐渐让守军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五月初四,高顺一整天动真格的猛攻之后,宛城城墙处处残破,城内守军死伤也是不少,大部分人心里已经蒙了一层阴影,知道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区别只是城破之前能杀伤多少攻城敌兵罢了。

可谁会为了仅仅死前多杀人而坚持战斗呢?还不如自己投降得个活命,这些普通官兵里又没多少杀人狂。

为了这事儿,两天前城内已经有一小撮不满袁术统治的乱民发动了作乱,可惜他们只有农具和菜刀,没有足够的制式兵器,被守将陈兰给屠镇了,百姓和守兵双方加起来,死伤、清算累计数千人。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别说是在袁术的残暴统治之下了,哪怕是历史上二十年后关羽从江陵北伐襄阳、樊城时,都有宛城人侯音起义响应关羽。南阳本来就是人口稠密造反多发的地方。

第一次城内出现乱民的机会,虽然没被外面的高顺抓住,但也不能说全无效果。

一方面,也是提醒了高顺——之前高顺接到的命令都是围困为主,对于随时切换转入总攻的准备不足。现在既然意识到城内可能还会有人响应,高顺自然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每一次试探都做好了随时切换为总攻的万全准备。

另一方面,陈兰攻杀城内乱民的残忍行径,也让一些原本就只是当兵吃粮混个差事、对袁术称帝造反不满的基层军官和将领,愈发离心离德。

毕竟大部分军官投军给袁术效力的时候,都是不知道袁术将来要造反的。他们只因为想找个门路建功立业,而袁术是豫州牧。很多本地人就基于“找个离家近的工作”的考虑,参加了袁术军。要是知道袁术造反,说不定当年就不来了。

如今,宛城城内,一小撮陈兰麾下的中层军官,看着城外高顺越来越猛烈的攻势,加上陈兰的残暴杀戮和对内掠夺、就准备吸取前几天乱民被镇的教训,重新组织一次夺门占楼的小规模兵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