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77章 历史进入了深水区

第377章 历史进入了深水区

其实,早在杨修被李素派遣出使河北之前,远在幽州前线的袁绍,就收到过一封来自关中朝廷的诏书。

时间,大约是杨修启程前七八天,也就是六月底送达的。再算上从弘农到蓟县、路途所需的时间,这份诏书其实是六月初发出的。

毫无疑问,这份诏书,是李素觐见皇帝刘协之后、告诉了刘协“如何坚持殿兴有福论为官方意识形态,对如今的大汉朝最好”,刘协根据李素教他的指导精神,配合身边文臣司徒赵温等人的谋划,炮制出了一份安抚袁绍的文件。

……

六月二十六日,蓟县,原幽州牧府衙内。

这天,袁绍原本正在跟麾下幕僚们,商议对公孙瓒最后盘踞的易京楼的围攻方略。

想看看有没有必要调整战术,从强攻切换回以少量兵力持久围困、甚至示弱诱敌引诱公孙瓒从坚固的要塞里钻出来。

诸位看官或许会好奇:不是早在193年年底的诸侯势力图上,就几乎看不到公孙瓒了么?原来这人还活着?

确实,公孙瓒还活着,之所以在势力图上不容易看见,主要是因为最近八个月来,公孙瓒只剩下了“易京楼”这一座纯军事要塞,其他有经济价值的大城市全部都丢了。

易这个地方,在易水北岸,也就是幽州和冀州州界的幽州一侧,大致在后世的雄安和津门之间。南边有河有沼泽地

而公孙瓒最后的据点之所以会沦落到这么一个只有军事价值的小要塞,也是因为他背后的蓟县、右北平,早在193年秋天的袁绍讨伐攻势中,就纷纷因为怀念刘虞,主动倒戈投降了袁绍。所以公孙瓒其实是腹背受敌,被袁绍和降将包围了。

而历史上公孙瓒一开始因为平张举张纯之乱被封为蓟侯,后来李傕当权初期杀了刘虞被改封易侯,所以易是公孙瓒个人的侯爵封地,这才没人在叛乱潮中投袁绍,让公孙瓒得以固守。

这一世,公孙瓒在平张纯的过程中,军功就已经被师弟刘备分走了一小半,所以从头到尾都没当过蓟侯,反而是刘虞当过蓟侯。公孙瓒倒是省了移封的事儿,他是在李傕执政期间,第一次被封县侯时就直接拿的易侯。

就这么一个纯军事要塞,公孙瓒守了八个月,袁绍还没能围下来,也并不奇怪,历史上公孙瓒可是前后守了两年呢。

易京楼能守,一方面是要塞设施确实坚固——长安雒阳和郿坞的城墙,也不过是“高厚七丈”。而易京楼的土城,周围的四个角楼的土堆就有六丈高,中央的主台,光是底下的实心夯土底座就有十丈高!这是比董卓的郿坞城墙还高出三丈!

郿坞之类的城堡还需要四面开城门,而公孙瓒压根儿就没打算让易京楼每一面都有门,整个要塞就留一道朝南对着易水的门,而且还不是木门,破天荒地在华夏战史上第一次用了全铁铸造的城门。

易京楼南面有易水,所以不用再挖沟了,另外三面公孙瓒直接挖了十道壕沟,加起来宽度几乎与床子弩的最大射程相当。这么恐怖的坚固程度,袁绍想强攻当然很难啃了。

不过众所周知,军事要塞光靠坚固也不能保证久守,还需要后勤物资保障。但这方面公孙瓒的准备工作显然也不必董卓差——董卓在郿坞屯粮够“董卓族人、八百美女及守军兵士二十年食用”,公孙瓒则是直接在易京楼底下的囷、窖里“屯粮三百万石”。

按照一个士兵在高强度战斗状态下,二十天吃一石,三百万石可不得够两万人吃上九年了。所以靠吃是肯定熬不到公孙瓒饿死的那一天的。

而公孙瓒之所以敢于死守,一方面也是怀了类似于董卓“大事不成,在楼内安享晚年”的消沉打算。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天下有变”。

公孙瓒亲口说过:“当今四方虎争,无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经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

说人话,他就是觉得袁绍自己也未必能一直强势那么多年,要是其他军阀来攻打削弱袁绍,他就有希望逃得活路。

历史上,公孙瓒的这番期望还真就奏效过,一度导致袁绍举棋不定。比如原本195年麹义就首攻易京楼不利,还损失了一些兵力,然后被袁绍调走了,直到197年才回来下死力强攻两年拿下易京楼。

而如今,因为关中朝廷的局势发生了骤变,皇帝居然从被贼臣挟持的状态,恢复了自由身。这就导致袁绍和其他军阀都没法再用“皇帝说的话都是代表了挟天子的奸臣的意思,所以不用奉诏乱命”的借口,来无视天子的意图、按照自己所欲随意攻伐其他汉臣的州郡土地。

袁绍这种犹豫的人,再次动了“究竟是继续围困公孙瓒维持现状,还是全力猛攻”的犹豫不决之心。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先接见了皇帝的使者、太仆张义。

……

“该如何面对这个天子呢,我当初可是拥立过燕王为君的,皇帝不会还记着这个仇,或许现在不发作,要是真让他重新稳住了天下,过两年成年了,再来跟我清算吧……”

接见张义之前,袁绍内心如是这般忧心忡忡。

他是真心巴不得刘协在刘备攻打长安的时候死掉,不管李傕动手还是刘备动手,都好。

那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立刻尊奉一直跟他关系非常好,视他如兄的嗣燕王刘和为皇帝。刘和的血统和他先父刘虞的威望无与伦比,又是袁绍从一介无权文职扶持起来的。刘和当了皇帝,天下还不是他袁绍一个人说了算?

而张义在见到袁绍之前,虽然谈不上忧心忡忡,但心中也是颇有悲愤。

张义也算是个忠于朝廷的耿介之人了,虽然他主张与民休息,反对李素激进抗灾赈灾的经济政策,从大司农被平调为太仆。那也只是他读儒家经典读傻了书,不懂经济规律,人品还是可以的。

所以他的悲愤,并不是担心自己出使后被袁绍杀害,而是怕袁绍继续不尊奉朝廷,自己的使命无法完成——前些年,袁绍杀过胡毋班和赵歧等好几位刘协派去的使者,分别是刘协被董卓和李傕控制期间派的,理由都是“这些人是挟天子的贼臣派来散播乱命的”。

而且袁绍也没亲自动手,都是在半路上,假装自己不知情,借河内太守王匡等地方郡守,让这些使者没走到袁绍的直辖领地之前,就动手杀了。

说人话,那就像刘焉对张鲁的使用方法一样,让边缘太守们扮演截杀汉使的黑脸。

这次的情况哪怕不一样了,皇帝是直接控制在董承、段煨等并无恶名的将领手上,旁边还有刘备、朱儁两家遥遥呼应保护皇帝,名义上没有任何人表露出挟天子的恶意。但张义依然没有让袁绍听命的把握。

双方狐疑之中,张义让随从持着天子给的旌节,气度雍容地走上幕府大堂。

袁绍也起身,摆出接受天子诏命的礼貌姿态,拱手而不拜,静观其变。

一番尴尬的对峙之后,还是袁绍身边的尊皇派谋士代表沮授,出面斡旋,暂时缓和了双方的气氛。

张义松了口气,也顺势先找了个台阶下,不再追着袁绍礼数不全、犹豫不决的姿态说事儿。

“敢问天使此番来意?”袁绍请张义上座,而后狐疑问道。

张义忍辱负重地说道:“陛下得脱贼臣李傕虎口,特命我持节河北,加封讨贼诸臣。袁将军曾抗拒李傕乱命,加封自是首当其冲。”

袁绍心中微微一喜:原来我也算是讨贼勤王诸臣。

如果是董卓覆灭的时候,袁绍那肯定是以讨贼功臣自居的,但董卓死后,李傕当权这两年,他还真没为皇帝做过什么事儿,也没摆出“讨伐李傕党羽”的姿态打过什么仗,所以有点不好意思。

看来,皇帝这是完全不追究他曾经拥立刘虞的事儿了?

想到这儿,袁绍立刻笑得很灿烂,一个手势撤去了幕后警戒的刀斧手,立刻以礼款待张义。

他麾下的谋士当中,沮授等尊皇派也立刻占了上风,逢纪、许攸则瞬间气势弱了一头。

田丰这样的观望派继续保持沉默。

至于郭图,虽然一开始是跟着逢纪、许攸一样的态度,但他更多是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看领导希望听到哪一派他就顺着说哪一派。所以看到袁绍本人表情和颜悦色起来之后,郭图立刻又改口夸赞起袁绍的忠君来,积极充当让袁绍张义和睦的润滑剂。

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图倒也有点作用,要是袁绍手下都是田丰那样懒得跟人解释的孤傲之人,袁绍哪怕想掉头,都没人给他台阶下。

可不,郭图开口之后短短几句话,张义也变得神色没那么悲壮了,似乎真心实意感受到了袁绍对朝廷的尊重。

张义嘉许了几句之后,连忙宣布自己带来的封赏:“袁将军,陛下已经定论了,凡是董卓挟君与李傕挟君期间,对外发出的朝廷使命,若是有利于地方安定的,倒是也能接受,然但凡是不利于地方安定的,那就都是二贼乱命。

而前年王允拨乱反正那两个月里发出的使命,则都是符合天子本意的君子之命。所以,抗董卓、李傕期间朝命之事,无论天下何方诸侯,一律既往不咎。凡接受王允辅政时所发出使命者,一律论功行赏——袁将军可能领会陛下苦心?”

袁绍一愣,刚才还忙着客套呢,对于这番定调子划线的操作,一时没有琢磨出政治意味来。

幸好沮授对这些大义名分的事儿反应最快,立刻拱手贺喜:“陛下年少,却能如此圣明烛照,实乃天下之福。

张太仆,在下沮授、乃河北微末之士,敢向太仆确认一二:陛下之意,可是说王司徒辅政时,所发出的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刘虞为燕王的使命,乃是天子本意。而后来李傕当政时,指使贼臣公孙瓒杀害燕王的使命,乃是乱命?

既如此,袁将军董统鹰扬、扫灭听命李傕乱命的贼党公孙瓒,并扫击黄巾余党张燕,也都是在为陛下分忧?”

袁绍听到沮授帮他翻译,瞬间就是眼神一亮:妙啊!

刘协身边有高人,故意教他以“王允活着还是死了”为时间线分割,来划分朝廷对外使者的命令是否是乱命,可不就恰好向袁绍示好,而且安抚了袁绍担心将来清算的顾虑。

毕竟,袁绍拥立刘虞,是发生在“天子确实没有行为能力”的时期,还是被挟持的,是发生在刘虞被封为燕王之前。

现在皇帝说:“哪怕刘虞曾经被人动议过另立朝廷,朕依然不介意,而且是在那之后,还确实发自本心给刘虞封燕王”。

那么作为刘虞扈从的袁绍,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允已经死了,天子金口玉言盖棺定论,说王允那两个月封的都是一律对的。这个线一划,以后就不好出尔反尔单独挑某一件事情改口了,否则说不定天下各州的诸侯都会人人自危,也不利于朝廷重新建立威望。

袁绍想明白这些,眼神热切地看着张义,又嘉许感激地看着沮授。

张义点点头:“陛下正是此意,这也是汉中王,与赵司徒、蔡司空、杨太尉公议支持的结论。

袁将军有讨伐董卓的首义之功,而公孙瓒有假借乱命杀害陛下所封总统青冀幽并兖徐六州诸事的燕王的罪行。袁将军讨伐公孙瓒,也是大功一件。

陛下钦命,嗣燕王刘和,可继承故燕王刘虞一切前封职权,所总统如故。至于袁将军你,陛下有意加封骠骑将军,协助燕王继续安定六州诸事——不过,要在攻灭逆贼公孙瓒后,才能实授。”

袁绍瞬间从跪坐的姿势直接跳站起来:“陛下厚望,臣敢不从命,旬月之间,臣定然攻破易京楼,将公孙瓒逆贼首级献于弘农。”

沮授比袁绍心细,又借故问了其他中枢将领的加封情况。

张义也一一跟他说了,有问必答。

袁绍麾下谋士们,这才知道除了刘备成了汉中王、待郭汜被灭后皇帝就实授他大司马,

其余朱儁封了大将军,董承封了车骑将军,袁术从后将军加封为卫将军,段煨从平东将军加为镇东将军。

如此一来,朱儁、袁绍、董承、袁术四人,算是把大骠车卫四个坑占全了,后面才轮到前后左右将军。

袁术之所以加封,皇帝也是没办法,因为他毕竟派兵攻破了李傕的峣关,拿下了京兆五县,名义上这也是勤王之功,刘协不安抚肯定会出事。

当天的会晤结束,袁绍立刻加大了对公孙瓒的最后斩首进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