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9章 李洛托夫鸡尾酒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9章 李洛托夫鸡尾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89章 李洛托夫鸡尾酒

要帮助张飞水陆并进、击退甘宁的水路阻截,从而在狭窄的山谷地形作战中,迂回截断张鲁的兵马、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该开点什么挂好呢?

面对这个问题,李素也在心中把他拿下南郑后这大半个月里,鼓捣的那些小玩意儿,统统过了一遍。

拿下南郑二十多天,李素每天公务也是稍稍有点繁忙的。

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跟传销余毒做斗争、筹备教育彩票、吃喝泡澡这三件大事上之外,他也把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现阶段在工艺和技术方面能开的小挂稍微罗列了一遍。

当时李素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造出双侧的、金属踏板的马镫,外加有木质内衬鞍桥的马鞍(目前的马鞍是软质的,就一个皮革制品铺在马背上)。

这两样东西能提高骑兵稳定****双手使用兵器、还能让骑术普通的骑兵也用上骑枪冲刺而不至于被反作用力推掉下马。

不过后来一想,今年主要打张鲁,明后年估计也以先跟刘焉较劲为主,蜀中山地战也没什么骑兵大规模冲锋的发挥余地,这玩意儿可以暂缓。

所以李素只是秘密造了几个样品,让他自己骑马更加舒坦一些,先用着体验体验,不急着推广。

除了双侧马镫,李素想到的第二个挂就是后世用滥了的火药,也着实找人去把火药几种原材料硝石、硫磺、木炭给搞来了。但初步鼓捣之下,也只能做到“隔绝氧气也可燃烧”,但爆破力是一点都没有。

李素估计以他那半吊子文科生,和这个时代的实验科学水平,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野战火药兵器的出现了。

(注:主角本来就文科生不懂,所以,不要指望本书出现枪炮,哪怕土火炮也没有,连扔开花弹的投石车都没有。否则就不是奸计流了,这也不算逆向金手指,我觉得很合理。)

虽然造不出火药武器,但火药上该花的心思还是得花——战场上用不了,能够在兴修水利工程、开矿山的时候用用,也算是利国利民了嘛。那种场合可以慢慢精细设计计算、慢慢挖孔打眼施工,说不定膨胀速率差点儿的早期黑火药,还是有点用武之地的。

李素之所以这么坚持,也跟他进入南郑后,又一天,助理诸葛瑾跟他汇报的一件事儿有关:

之前,从陈仓出发、走散关道过秦岭的时候,李素不是感慨过“为什么从秦岭北麓流到陈仓的溪流那么浅、只有几个月有河”,想考证一下当地的运输环境和改造可能性么。(不记得了的回去看V章第73章《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阳平关》)

李素这种大忙人,当时提过也就算了。但领导一句话,下属跑断腿,这些日子里,诸葛瑾空下来之后,就到处帮忙查资料,他弟弟诸葛亮则是喜欢游山玩水,带着士兵去现场帮李素挖掘岩石样本、顺便跟李素学学他是怎么看石头认风水的。

结果诸葛瑾这一用功不要紧,还真给李素挖掘出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重大发现。

那大约是半个月之前,那天诸葛瑾兴冲冲拿着弟弟弄到的“冲击页岩”样本,以及一本《后汉书》,跑来找李素献功。

“中郎!你看我找到了什么!陈仓道北段,自古以来果然是可以水运的,而且是常年有河!难怪我军入川时道路那么难走、粮秣运输困难,而韩信当年却可以轻松暗度陈仓!

原来,在秦末之时,西汉水还是北流汇入渭水、最后汇入黄河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往南流汇入嘉陵江、最后汇入长江!是高祖皇帝死后,吕后称制那几年,因为武都郡地震、秦岭山崩塌陷绝河道,西汉水才从此南流被挤进嘉陵江!

你看,我从《汉书》上给你找到了原文,这是当年班昭修注《高后纪》的原文:高皇后吕氏,生惠帝……元年春正月,诏曰:‘……’二年春,诏曰‘……’。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铢钱。”

汉书上的本纪格式,每一段都是某年年初下什么诏书、然后以“奏可”结尾,表示皇帝/太后恩准的命令结束了,后面跟上这一年里的重大灾异或者祥瑞。

诸葛瑾读到的这条“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是紧跟在“奏可”后面的,可见是那一年相当严重的灾异了。

诸葛瑾还非常懂事地帮李素查了日期,换算过来这个“春正月乙卯”就是吕后二年(前186年)的农历1月27号。

李素当时就是得到了诸葛瑾查询的这条重要线索,愈发坚定了“哪怕这辈子造不出火药兵器,也要搞火药用于工程”的想法。

既然西汉水不流向陈仓,是因为“山崩”,也就是两侧山石塌下来堵住山谷,而不是山体整个抬升,那这种河流改道还是有可能通过疏浚抢救的。(如果山体整个抬升的话,就救不了了,不知道要挖多深的坚硬岩石才行)

当然了,或许这一世刘备将来再出陈仓时,也没那么难,之前已经对陈仓城的城防动了手脚了,不用持久消耗战也能打下来,也就不需要持续通过陈仓道运粮北上。

但李素想劳民伤财搞这个工程,背后当然还有别的惊天歹毒造神大阴谋,背后具体细节暂时不必赘述,总之“工程爆破用火药”这项种田科技,李素是点定了,花几年时间慢慢磨慢慢改良就是。

不过,别看火药没法做野战兵器,但李素让工匠们鼓捣的时候,还是比较开放性鼓励的,允许他们自行发挥想象力弄任何燃烧、毒烟器材的研发推演。

加上当时诸葛瑾因为钻研《汉书》有所得被李素大大地夸奖了,年轻人一时士气高涨天天埋头苦读,居然又帮李素找出了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儿。

那大约是诸葛瑾汇报《汉书.高后纪》后一周吧,得知李素在琢磨如何弄奇技淫巧小玩意儿兴修水利,诸葛瑾一番钻研后,又抱着《史记》和《汉书》来了。

“中郎,《史记》记载李冰修都江堰,以烈火灼烧岩壁、泼以冷水,使江岸岩石冷热交替崩裂。我看弄不出你说的‘可以崩松山岩的药’,用灼烧之法也是可以的嘛。

我在《汉书.地理志》上看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那高奴县先汉时属上郡,如今算是北地郡了。我还找陈仓来的商旅问了,确实有这种奇货可卖,产量不大,因稀少而略贵,但世人也少有买入的,我拿您给的钱,问雍凉商人买了一些,您看看有没有用、可不可以用于兴修水利时学李冰那样烧崩山石?”

上郡或者说北地郡,位于河套地区,汉末已经不属于汉地十三州的辖区了,那地方在雍州北面,相当于后世的陕北,现在行政区划是“匈奴五郡”,实际上羌渠单于被杀后,东边三郡被伪单于须卜骨都侯占据,而北地郡在内的西部两个郡则是在羌胡人之手。

具体到高奴县,在后世榆林以西、银川以东,相当于毛乌素沙漠一带。

但不管怎么说,胡人也是要跟汉人做生意的。河套羌胡的物资,对于关中汉商还是比较容易买到的。

而李素看到诸葛瑾拿来的样品时,几乎是大惊失色:那不是一种劣质重油么?原来《汉书.地理志》上就记载了陕北有少量自流的重质原油,难怪后世唐宋的时候,西夏人这种蛮族都能用猛火油作为武器,感情那时候河套之地就少量自产石油了,他们可以自给自足。

原油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直接燃烧的,但稍微处理一下,把滞重的杂质过滤一下、把轻质部分加入别的辅料,还是有点军事前途的。

当时李素暂时没想到什么场合需要这种武器,也就没多想。

……

不过,今天既然要帮张飞想办法破甘宁的水军战船,李素在脑中把用不上的马镫、火药都梳理了一遍之后,最终敏锐地定格在了火油上。

“简易燃烧瓶是怎么做的?莫洛托夫鸡尾酒那种,好像用的是汽油不是猛火油,而且还要加生橡胶和白糖、破布什么的。

橡胶现在是别想了,那是美洲作物。糖的话倒是可以找找,好像至今不但没听说过白糖,连红糖都没见过……”

李素念及此处,就立刻吩咐人去找糖,而且强调了要是竹蔗制成的糖。

手下人早就习惯了李中郎的“生活奢靡”,老是要整奢侈嗜好品,偏偏镇西将军还由着他花天酒地,不管要啥都不过问。所以手下人费了一番手脚后,敢怒不敢言地给李素弄来了蔗胶——一种拿甘蔗汁直接在太阳下暴晒蒸发形成的黏黏的糖团。

李素并不知道,历史上要到隋唐的时候,红糖才开始用熬煮法制作。在此之前,虽然秦汉时已经从身毒(印度)传入了竹蔗和搪胶,但汉人生产糖还是靠晒的。也幸亏甘蔗长在南方湿热地区,而蜀地距离身毒比较近,不然李素这一拍脑袋,下属跑断腿也弄不到甘蔗。

“没办法,因陋就简吧,就拿子瑜问羌胡商人买来的火油,跟糖胶和别的辅料混合试试看,烧船快不快。”

李素心中如是想,就做了几个猴版的土法燃烧瓶,先给张飞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