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1章 杨昂的企业级理解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1章 杨昂的企业级理解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81章 杨昂的企业级理解

刘备终究是义气为先,见李素支持他放走张鲁慢慢收拾,他也就不急于先问具体计策了。

反正距离汉中盆地彻底占住还有些时日,那么急干什么。

眼下刘备最关心的,还是李素是如何被解围的、关羽和他带去的那支部队近况如何,所以他很快转移了话题,拉着李素问起这几天的经历,尤其是李素带去的各位将领有没有伤病。

这份气度,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就好比你出差回来,老板只是稍微了解一下生意成功与否,然后就不问你具体赚了多少钱,而是问不在的这些日子生活上有没有状况、家里有没有困难。

这样的老板才叫会做人,有情商。刘备身边的人也都习惯了。

李素也把经过实言相告,说到赵云、周泰毫发无伤,典韦跟蛮将交战时被钉锤扎伤,刘备还微微动容,很有经验地说:“素问南方的蛮兵兵甲不利,但善于用毒,可为典韦仔细处理伤口、查验是否有毒?”

李素示意放心:“我当时就已特地让士卒再把钉疮周围皮肉略微割去一些、煮沸净水洗净,包扎而暂不缝合。典韦体壮,倒也能忍痛,着实可佩。”

李素的处理,倒不是为了防止淬毒,纯粹是怕破伤风。那种蛮族的钉锤都是大木棍上扎几根钉子,钉子还有铁锈,李素这种稍微懂点现代医学的看了都觉得瘆人。

他知道破伤风是厌氧菌,最怕深而密闭隔绝空气的伤口,所以宁可让典韦的伤口敞开暴露一些,只用煮过的透气葛布包扎而不缝合,让创面接触空气、敷上消炎草药。这年代没有破伤风针,这已经是最好的处置办法了。

刘备则歪打正着,以为这是防止淬毒的最新妙法,没有再多想。

随后刘备又问起李素脱困的经历、关羽部历经数战伤亡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李素也一一作答。

“这几日我军并无危险,张卫走时,只知我占据险山、士卒精锐,却不知我提前让士卒汲水囤积,严格配给饮水可支持四五日之久。何况我还让士卒在山顶找到了一些芭蕉、葛藤,可以割藤拧榨取汁引用。

所以张卫关照那些留下监视我的板楯蛮无需主动进攻、只需围困渴死我军的战术,一开始就失策了。我还喊话试图招降板楯蛮,告诉他们兄乃仁义之主,招募蛮兵从来足饷,有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可为证。

可惜于夫罗不在,一时无法证明,典韦又杀过几个蛮将,他们一时不肯投降。但云长杀到之后,我让幼平也趁势杀下山区,冲开缺口断蛮兵退路,与云长前后夹击全歼了他们。大约有一千三四百人最终投降。

还请兄这几日便拨出一些钱财,派人送去葭萌县与云长作为兑现军饷,再派些于夫罗身边的将校前去现身说法,则这些蛮兵定然能安心为云长所用。算上这些蛮兵,云长麾下可战之兵如今恢复到五千之数,据葭萌与刘焉对峙、异日随时可分兵沿嘉陵江攻巴西,可随机两便。”

李素一番话,既交代了前因后果近日经历,又把后续准备安排得明明白白,刘备听了也不多问,直接用人不疑地吩咐按李素的要求办。

李素提到的关羽如今驻扎的葭萌县,在灵帝年间还没有修建正式的“葭萌关”。同理其实刘焉那一侧的剑阁县也还没修“剑门关”,稍北一点控制嘉陵江上游汇流口的白水关倒是已经有了。

不过,因为是交通要道,葭萌县和剑阁县的险要之处,都是有砍伐的树木尖桩、密密匝匝排成寨墙,并且设置鹿角、拒马、陷坑、堆土墙基,以及木质的箭楼,相当于是一些当道扎营的防御工事。

严格来说,葭萌县并不属于汉中郡,而是广汉郡最东北角的一个县,也就属于刘焉的地盘。但谁让刘焉之前与张鲁联手做局时,双方实控区本就暧昧不明。

葭萌县全境几乎都是在马鸣阁道山谷里,穷得一比没什么人口耕地。关羽假装追击张鲁残部追到这儿,顺势占了,形成“刘备以葭萌关为界,刘焉以剑阁、白水关为界”对峙的默契。

刘焉军估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追认了这个既定事实。那一带的地形明显是谁进攻谁吃亏,没有十几倍的伤亡是不可能攻下对面的关隘的,更何况眼下刘焉估计正心中惶惶,怕刘备抓到他的把柄呢——如今刘焉的名份依然还是汉臣!不是军阀!

刘备就按照李素的计策,稳扎稳打推行下去,准备徐徐占据汉中周边各县。

另外,刘备也是等到了此刻李素回来,才正式就阳平关、定军山等一系列战役,进行最终定性的论功行赏。

尽管李素本人根本没有参加阳平关和后续战役,但刘备亲口认定李素的诱敌出关之计才是战役首功,并且表示彻底拿下张鲁后会按此表奏朝廷升官。全军上下也没有任何人有质疑,全部心悦诚服。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就这次两千多人守的关,汉军都付出了三千人阵亡的代价才死磕猛攻进去。要是真有一万人以逸待劳在关卡里守,汉军可不是简单付出乘以四倍的阵亡就能攻下来的,说不定真就一年半载都攻不下了。

这个“入川第一功”绝对比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更有说服力。

……

刘备军在布置接受汉中平原事宜的同时,南郑县城内,张鲁已经紧急动员完了全部可以背井离乡的士兵,并且调集了南郑周边全部可以用的小船,准备从南门出城,走南褒水逃往雨山、翻山进入巴西宕渠、投奔板楯蛮。

在是否出逃这个问题上,张鲁还是犹豫过一阵子的,这几天南郑县城的太守府邸里,为这事儿可没少打嘴仗。

他最初的想法,是要么死守,要么投降,但因为心腹谋士阎圃的劝说,最后反而改成了逃跑。

当时杨昂刚刚逃回来,带来了张卫全军覆没、阳平关失守的消息,劝说张鲁立刻动员南郑剩余的全部兵力,并且集中各县人马,笼城死守。

但阎圃力排众议:“杨将军,笼城死守,必须配合坚壁清野、以待时清,今刘备来势迅捷,各地无备,仓廪不曾收拾。

刘备只需分兵剽掠各县,野谷是资,军粮绝不会短缺。等他彻底围死南郑,我军精锐不及刘备,野战突围无望,困守孤城,最后岂不是自己要白白饿死?”

张鲁当时就立刻醒悟:“对,不能死守孤城,我们又没有援兵,刘使君绝对不敢明着谋反来救我们,刘备又得了汉中四野之粮,困下去死的迟早是我们——阎军师,那你看,如果投降刘备,可得善终否?”

如今的张鲁也还年轻,大约刚要三十岁,他带兵的弟弟张卫更是只有二十出头。这样的年纪,比后世二十多年后曹操伐汉中时要更加血气方刚、有野心一点。所以张鲁内心其实不太愿意投降。

而阎圃接下来的话,让他愈发当头棒喝:“如今之世,天下将乱而尚未乱,此正朝廷用重典之时。圃闻昔日朱儁讨黄巾时,对众将言:昔高祖之世,天下分崩,故约法三章以收民心。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天下分为数霸、无共主之世,招降纳叛以怀远人。天下有共主之世,唯见首义者赏、末降者杀,唯师君三思。”

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时候,张鲁投降曹操是可以的,因为曹操肯定要善待他做个榜样。

就好比后世谯周劝说刘禅投降时,一条重要的论据就是“曹魏还需要拿善待陛下做个榜样,来给吴人看,所以陛下必然荣华富贵”,甚至谯周还敢说“如若曹魏胆敢不封陛下王公之位,臣亲往雒阳据理力争”,凭什么亏待投降派。

但这一切都有前提,那就是天下人都已经习惯了天下的分裂是常态,不会再为“普天之下,有很多地方不是王土”而拉不下面子。

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的时候,如今还是灵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对于靠妖言惑众起事的反贼从来都没有从宽的先例。

不能守,不能降,还是跑吧。

就这样,张鲁集中了八千嫡系鬼卒,配上全部的船,以及可以带走的兵器,和一段时间的口粮,就水路出城了。

临走时,很不负责任地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杨昂,在码头上拉着对方的手关照:

“杨将军,城中尚有数千士卒,还有从成固等处集结过来的人马,我走后你务必守住此城。”

杨昂心中简直有无数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你们跑了,让老子困守孤城,这不是要老子送死么?

幸好张鲁还算懂点人心,怕杨昂直接士气崩溃回头就出卖他,这才又附耳低语几句:“事已至此,你抛弃我弟,抛弃阳平关这些过失,我都既往不咎了。你好歹守住这南郑县两三个月,为我军至宕渠联络蛮兵重整兵力拒守险隘争取时间。

只要守满那么久时间,我便准你投降,将来我反攻回汉中,也绝不会清算你的投降,就说是奉命投降。你如果直接投降,刘备也会看不起你,坚持一段时间,即可两头做忠臣,有何不美?”

都已经打开天窗说亮话到这个份上了,杨昂也不好再矫情,就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让哥守上两三个月再投降……那意思就是两个月了!

杨昂很为自己的企业级理解感到自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