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

庶子夺唐 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六十七章 东宫乱起

李恪跟随李世民之后进了东宫,往李承乾养病的光天殿而去,李恪看着他离光天殿已经越来越近,心中不自觉地有些着急了。

光天殿就在眼前,若是李承乾已经造反,那光天殿中必是已经埋伏了大量的人手准备伏杀他们,只要进了光天殿,便是进了龙潭虎穴。

李恪心中清楚,以他的猜测,今日李承乾大半是要借着这个机会逼宫造反的,但李恪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故而李恪也不能直接当着李世民的面指出此事。

更何况,李恪若当真如他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出的那般友爱兄长的话,也不该怀疑李承乾,更不该知道李承乾会在今**宫,他若在这个时候开口警示李世民,那不是把自己给卖了吗?

既不能直白地告诉李世民,又要阻止李世民进光天殿,那边只能想着法子叫李世民自己发现异常了,李恪观望了片刻,终于也想到了法子。

今日东宫的氛围格外的怪异,宫中的护卫显地比以往要少上许多,三三两两地分布,稀稀拉拉地站着,与以往大不相同。

这样的缘故李世民不知,但李恪却很清楚,东宫卫率,其中不乏功臣子弟,这些人虽然纨绔,但享受这大唐给的荣华富贵,对李世民还是忠心耿耿的,绝不会为了李承乾而叛逆。

东宫卫率,李承乾是绝不敢用的,他能用的只有自己和侯君集的心腹,人数自然也就很有限了,除去伏杀的人手,必定不会有更多的人空出来装作东宫卫率在宫中值守。

当初玄武门之事后,李世民登基前,李世民也是做了几个月的太子的,李世民自东宫崇教门进了前宫,而后过丽正殿到了光天殿外,看着越发稀少的护卫,李世民慢慢地也觉出了有些反常。

就算李承乾太子将废,宫中上下人手懈怠,可他皇帝临府,宫中上下也该是这般模样吗?

李恪也看出了李世民的疑惑,当先开口,不悦的对身边的赵节问道:“怎么,太子皇兄近来犯了些过错,被父皇责罚,就连你们这些东宫卫率都开始怠慢兄长了吗?”

李恪自然不能直接指出他们欲要谋反的事实,这样必会暴露自己的目的,李恪只能从侧面敲击,逼地他们自己露出马脚。李恪开口,并未直接将矛头指向李承乾,而是喝问东宫卫率,大有为兄长打抱不平的意思。

侯君集和李承乾谋事还算缜密,东宫里这般大的异常,李世民不发现是不可能的,赵节依照此前便预备好的答案回道:“太子近来心情沉郁,见不得人多,故而将东宫卫率都调去了崇文殿和崇仁殿,光天殿这一块留的不多。”

寻常来讲,东宫六率的人马都在太子麾下,李承乾要调动他们并无不妥,但就在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吸取教训,避免日后再发生这等事情,特下了令,日后凡东宫卫率调动,必得上报省台和北衙。

所为省台,便是三省宰相,上报省台自然是为了让名义上节制南衙禁军的宰相知晓,至于北衙便是以玄武门为核心,驻防于宫北的内宫禁军,这些禁军的最高将官便是左监门卫大将军张世贵,按理说东宫内人马调动是要知会张世贵的,可张世贵却明明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私自调动东宫人马布置,却不知会北衙,这可是犯了大忌的,张世贵本当问罪,但太子眼下病危,张世贵又不便在此时发难。

张世贵眉头微皱,一边往光天殿的方向继续走着,一边身为李世民禁军统领多年的警觉又让他心里又觉着有些不安,东宫出现这种情况,哪怕太子病危,他照理也是要核实的。

就在快要走进光天殿殿门,只剩三十余步的时候,张世贵突然停下了脚步,拉过身边一个东宫卫率,问道:“你是左内率府,还是右内率府的人?”

这个身着东宫卫率衣着的士卒显然是没有料到张世贵会突然这么问,本能地操着一口自己的家乡话脱口而出道:“回大将军的话,小卒是左卫率的人。”

这东宫卫率之言一出,张世贵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因为这卫率说的不是关陇话,而是一口地道的河北方言。

东宫卫率人手择选是有自己的标准的,除了身材高大,身手过硬之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必须得是关中人,但这个卫率方才说的分明就是河北话,没有半点关中的味道。

这卫率自然不会说关中话,因为他们都是侯君集的私兵,当年跟随侯君集自上谷起家,征战多年的私卫,地地道道的河北人,怎会说关中话。

张世贵当即对李世民道:“陛下止步,东宫有诈。”

张世贵还算警觉,他的话一出口,李恪顿时松了口气,而李世民却猛地一惊。

李世民忙问道:“武安(张世贵表字)这是何意?”

张世贵抽出腰间的佩刀,架在方才答话的士卒的脖子上,对李世民回道:“他说的不是关中话,他不是真的左卫率。”

李世民行伍出身,长安的禁军大多都是他当年的旧部,军中的规矩他比谁都懂,张世贵之言一出,李世民顿时便明白了张世贵的意思。

看着张世贵的刀架在了卫率的脖颈之上,李世民喝问道:“你是何人,何故在此,太子又何在?”

哪怕是看着东宫卫率被人所调换,李世民第一时间仍旧对太子抱有幻想,没有怀疑到李承乾的身上,而是以为是谁胁迫了太子,如此为之。

这士卒跟随侯君集多年,亦是侯君集豢养的死士,也是个硬骨头,当着李世民的面,竟还是只言不发,仿佛听不得李世民的话一般。

一旁的李恪见状,对李世民道:“父皇,听此人的话是河北口音,我大唐诸将,有这个本事,又是河北人的还能有谁。”

大唐立国不过十余载,虽说武将如云,但大多出自山东和关陇,其次河东和中原,河北籍的高阶武将并不多,能这等本事调动私军的更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侯君集和张公瑾两人而已,而张公瑾在李恪麾下,现在北地,他若是回京李恪不可能没有消息,那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果然,李恪话音刚落,侯君集便带着人自光天殿中涌了出来,前后三百余人之多,堵在李世民的身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