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

庶子夺唐 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

关中的隆冬,不比扬州来的那般温婉。自打今日早间大雪初降,不过大半日的功夫,富饶的关中大地已经满是雪白的一片。

太极宫,献春门,李恪着王服,束王冠,身披貂裘大氅,正垂手立于门外。

李恪抬头看着满天飘雪,和被素裹了一层白衣的宫城,内心出奇的宁静。

今日他退封,必是十拿九稳之事,盖因李恪对这些朝中大员的禀性实在太过清楚了。

论才干,这些辅佐英主,开国立唐的文武百官少有平庸之辈,俱为干臣,但也正因如此,这些人也大多带着几分倨傲。

贞观初年,高季辅便曾上疏,议三品及以上官员见亲王不必行参拜之礼,最后此事虽因李世民心疼诸子,被李世民驳回,但由得此事,也可见臣官之傲。

自汉后,天下始乱,主渐弱,而臣渐强,历经数百年磨合,才有了如今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若是依李世民之意,分封天下于宗室,那这维持了数百年的局面便会一朝而破,这些臣子和他们背后站着的那些世家门阀又岂会答应。

更何况,分封制着实弊大于利,不利海内安稳,李世民非是刚愎自用之人,听不进群臣的良谏,又怎会独断专行。

李恪在献春门下待了片刻,便也看到了自甘露门而来,鱼贯而入的朝中众臣。

“殿下,群臣都到了。”在李恪的身后,席君买正手撑着伞,为李恪挡着鹅毛大雪,见了众位朝中大员进殿,对李恪道。

“恩,你且去外殿候着本王。”李恪说着,便走出了伞下,往迎面而来的众臣走去。

“诸位大人可算是来,本王在此可是等候多时了。”李恪拱了拱手,上前对众臣道。

李恪出现在此,倒是叫众人有些讶异,杜如晦与李恪颇为相熟,也走在众臣之前,于是对李恪问道:“天寒地冻的,殿下不在府中养着,怎的在此?”

李恪收起了脸上的笑意,一脸正色地对杜如晦道:“自是为父皇分封诸王之事而来。”

杜如晦问道:“此事殿下也知了?”

李恪回道:“虽不过半日,但此事早已传遍了长安官场,整个大唐朝堂,还有几人不知。”

杜如晦问道:“那不知楚王之意是?”

李恪当即回道:“分封之制一旦推行,必使地方藩王之权过重,长此以往或成尾大不掉之势,难免地方生乱,甚至颠覆社稷,本王以为分封之制万不可行,特来退扬州之封,劝阻父皇。”

李恪之言一出,与杜如晦同来的一干大臣的脸上顿时神色各异。

李恪封于扬州,已经算是藩王,若是连他都来退封,不愿就藩的话,此次劝阻李世民的把握自然就大上了许多。

可也正因如此,长孙无忌一众盼着李恪外镇的人,却陷入了两难。

这一刻长孙无忌算是知道,作茧自缚是何感受的。

不过显然,分封之事远大于李恪外镇,而且李恪外镇扬州朝中众臣本就多有微词者,此次一并废止了也好。

“楚王之言甚是,分封一制害国伤民,断不可行,我等自当协力,劝陛下收回成命。”李恪话音刚落,就连官任太子左庶子的于志宁竟都开了口,主动上前对李恪道。

于志宁乃开国元宿,又出身关陇名门,在与太子交好的群臣中,于志宁位分极高,仅在长孙无忌之下,连于志宁都开了口,自可看出群臣的立场。

听了于志宁的话,众人也都纷纷望向了长孙无忌的方向,长孙无忌与李恪不和,虽未摆到明面上,但朝中已少有人不知。

眼下这个当口,众臣当前,长孙无忌也不得不做决断,而且他除了和李恪合作也没得选择。

他是文臣,也是世家子弟,心系天下安危,现在不是他与李恪相争的时候,长孙无忌只得上前对李恪道:“殿下所言极是,咱们这就进殿,劝陛下止息分封之念。”

说完,长孙无忌抬了抬手,与李恪同进了殿门。

李恪外封扬州,问题的症结本就不在李世民,而在一门心思要李恪远离关中外放,不得返京的长孙家和太子党,如今大势当前,他们都不得不放下与李恪的争执,转而还需借李恪之力,一同劝李世民止息分封之念,自也不会再同李恪为难。

李恪外镇,虽是个例,但也在分封之列,若是允李恪外镇,那便无从抗议分封,可若是力抗分封,那李恪外镇之事便算是不了了之了,两者相害权其重,长孙家和太子党只能顺了李恪之意。

当李恪和群臣进了议事的偏殿,片刻之后待众人到齐,李世民也自内殿走了过来。

“今日门下廷议,封驳了朕的诏书,是为何意?”李世民本就带怒,方一进殿,便对门下省检校侍中高士廉质问道。

高士廉也早有准备,起身回道:“分封之制不利家国,不利社稷,恐殃大祸,重现西汉七国之乱,故而封驳,还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轻哼了一声,扫视了一圈众臣,问道:“这也是众卿之意吗?”

房玄龄身为宰辅,自不便回避,于是当先起身道:“分封之制隐患太甚,稍有不慎或使社稷颠覆,海内不安,臣等也觉分封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道:“朕分封天下,除了宗室诸王外,亦有分封列位开国元宿之意,以诸位为分封刺史,各镇一州,世袭罔替,与往大唐宗室共享富贵,岂不美哉。”

李世民之言绝非敷衍,而是确有此意,甚至就连分封各州的一十三位开国功臣的名录都列了出来,只可惜满朝元宿功臣却并不领李世民的情。

殿中众人,论辅政开国之功,以长孙无忌为冠,长孙无忌当先起身道:“臣等披荆棘以事陛下,方有今日之海内宁一,天下太平,自不愿违离圣前,远赴外州。而如今陛下欲行分封,使我等世牧外州,与迁徙何异。”

长孙无忌的话倒是叫李世民一愣,外封刺史虽好,享世代富贵,但也远离长安了,自也有其弊端。,长孙无忌的话也有其道理

长孙无忌之言防落,杜如晦又接着起身道:“我等佐天子立国有功,方得陛下恩遇,以为重臣,加以官爵,得享富贵,然我等子嗣并无功勋在身,有难免才德浅薄之辈,若行分封之制,恐他等德不配位,则后世必婴其祸,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杜如晦的话说的比长孙无忌还要直白上几分,大有一副李世民若是分封功臣子弟,便是害了他们子孙后辈的意思,倒叫李世民有些为难了。

李世民看了眼满殿的臣子,又看了看坐在最前的李恪,又对李恪问道:“我儿也是此意?”

李恪起身回道:“父皇荣宠,待儿臣以恩,竟破本朝之先例,赐儿臣分封淮南富庶之地,儿臣铭感腑内,然正如众位臣工所言,分封之制不利国之安稳,儿臣为大局计,自请退封,还望父皇恕罪。”

李恪之言一出,李世民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显然分封之制并不得人心,他又非秦始皇这般独夫之辈,听不得旁人之言。

李世民斟酌了片刻,终于开口道:“诸位之言甚是,分封之事便暂且搁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