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

庶子夺唐 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

定襄城紧邻恶阳岭,居其北侧,两地相距不过上山下山的距离而已。

所以当唐军抢占恶阳岭的消息连夜传到定襄城后,定襄城中的颉利已经被惊地失魂。

定襄城依阴山而建,定襄城的西南侧便是依着恶阳岭,所以得了恶阳岭,定襄城在李靖的面前便再无屏障。

换句话说,现在只要李靖想要攻城,只要策马下山,便可长驱直入,进了定襄城。

定襄城之所以值得固守,靠的就是四周险峻的山岭,而如今恶阳岭已经落到了李靖的手中,就算剩下的几处还在突厥手中,那也都无意义了。

对于突厥人而言,现在的定襄城已经无险可守,只要李靖愿意,他可以随时下山攻城。

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现在这句话是对李靖而言,对于颉利,自然就反了过来。

“废物!都是废物!五千人,坐拥天险,竟然连恶阳岭都守不住!”颉利指着前来通禀消息的恶阳岭守军,怒骂道。

自打入了秋,两军交战以来,颉利还从未听过半个好消息,到现在为止,传到他这边的都是作战失利的消息,不止是定襄,通漠道那边的突厥军也是在李绩手中连吃败仗,节节后退,若是浑河那边再顶不住柴绍的压力,叫柴绍的金河军围了上来,那他颉利可就成了孤军了。

颉利麾下大将雅尔金上前道:“请可汗予我两万人马,我亲自带军强攻恶阳岭,三日内必定夺回。”

恶阳岭被夺,定襄城朝不保夕,为了守住定襄城,重夺恶阳岭已是突厥军唯一的路,再无其他选择。

毕竟若是等到开春,大雪消融,若是那时恶阳岭还在唐军的手中,李靖若是率大军攻城,定襄城必破无疑。

可重夺恶阳岭又谈何容易?

李靖能夺恶阳岭,胜在奇袭,借助天气的掩护打了突厥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若非如此,就算李靖三万精锐强攻,也难以攻下五千人镇守的恶阳岭天堑。

现在恶阳岭已经落到了李靖的手中,他又怎会大意,给突厥人奇袭的机会。

突厥人若当真不顾一切地强攻恶阳岭,就算损失惨重地夺回了恶阳岭,那是突厥士卒死伤过半,就算夺回又有何意义?

颉利道:“李靖此人,用兵稳重,他作为三军主帅绝不会轻行险招,他既然亲自攻上了恶阳岭,恐怕唐军的主力也已经倾巢而出了,想要重夺恶阳岭又谈何容易。”

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在颉利看来,李靖身为三军主帅,若非大军在侧,绝不会亲身犯险,现在若是有突厥细作告诉颉利,李靖此次乃是倾举国之兵前来,他也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李靖作为此次唐军北上的主帅,谁敢相信他只带了三千人便敢长驱直入?

现在,颉利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如何夺回恶阳岭了,而是这已经摇摇欲坠的定襄城还该不该继续固守。

若守,待李靖率定襄军居高临下,自山上攻下,而李绩和柴绍分别率通漠军与金河军自东西两侧包围上来,定襄城便成了一座孤城,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粮绝之后被尽数生擒。

可他若是不守,便等于是将定襄城拱手送于了李靖,自此阴山以南尽数为大唐所据,阴山南北大道也为之洞开,突厥就真的沦落到“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的境地了。

就在颉利左右为难的时候,前些日子还被颉利严惩的赵德言竟在此时突然开口了。

赵德言对颉利道:“可汗乃草原之主,一身所系乃突厥一国之安危,断不可轻陷危难之中。小人斗胆,自请为将,愿为可汗驻守定襄,以谢恒安之罪,以报可汗之恩。”

赵德言的眼神目光灼灼,脸上写满了决绝,仿佛是几经思虑和挣扎之后才有的如此决断,大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烈意味。

留在定襄城意味着什么,在坐的众人都很清楚。

恶阳岭已失,定襄城已经无险可守,再加上李绩和柴绍二人也已经率大军自后方围上,留在定襄城无异于自寻死路。

现在的定襄城,唯一的价值便是为颉利争取足够多的时候,为颉利挡住恶阳岭上的李靖大军,好叫颉利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撤军到阴山以北。

此情此景倒也动人,若是李恪在此,说不得也要为赵德言喝上了一声彩。

只不过李恪要喝彩的却不是赵德言的忠义之心,而是赵德言炉火纯青的演技。

赵德言的目的为何,颉利兴许不知,但李恪对他却有自己的猜测。

仗已经打到了这个时候,突厥已然失利,待到唐军攻占定襄,打通了前往阴山的通道,来年开春便是唐军大举北伐的时候。

可以这么说,无论未来唐军北伐的结果如何,颉利和他的突厥已经踏上了败亡之路,以后颉利的日子不会再如以往那般好过,自然,他身边的人也是一样。

就在颉利初露败亡之迹的时候,赵德言说着看似忠勇的话,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在思索明哲保身之道了。

他这哪里是请命受定襄,他这分明就是在寻求自己的退路。

当然,这些道理李恪懂,但当局者迷的颉利却未必看得出来。

在颉利的眼中,赵德言曾是他的功臣,早年颉利初登汗位,人心不稳,反对之声四起的时候,是赵德言连出良策,助颉利收取突厥各部之权,效仿前隋,以铁血手段替他聚拢麾下势力。颉利的汗位能坐到今日,其中离不开赵德言的功劳。

之前在恒安,赵德言的事情虽做的差了,颉利怀疑的也只是赵德言对此事的做法准确与否,却也从未怀疑过赵德言的忠心,今日赵德言又这么说,颉利对赵德言反倒生出了一丝愧疚。

颉利盯着赵德言看了半晌,才问道:“先生需要多少人马?”

颉利这么说,自然就是同意了赵德言的话,赵德言闻言,当即回道:“守城而已,八千人马足矣。”

赵德言神情壮烈,大有捐躯报国之像,当真是像极了八百年前效节死国的楚国项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