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明1644 > 第七百三十二章 道教兴起

逆明1644 第七百三十二章 道教兴起

作者:天涯海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8:43

第七百三十二章 道教兴起

如今已经是大明中兴十年二月初,中兴九年早已经过去。

洪荒天书也已经译到了女娲造人,六圣出世。

女娲造人的传说数千年以来便一直流传着,哪怕从未读过书,也听人说过。

如今再看洪荒中的详细描写,那个人族出世的宏大场面,如同将阅读的人带到那一刻的世界,仰望女娲圣母的神圣天姿,令人感动和崇敬。

女娲圣母造出人族,永远都是人族之母。

想到此,不仅有些百姓感觉到愧疚,如今佛庙,山神庙,土地庙到处都是,可是却甚少还能见到女娲庙,难道他们已经忘记了人的母亲,这跟大逆不道有何区别。

随后,洪荒天书又译到了女娲补天,舍身为人,为了挽救人族不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的天穿的洪水。

看到这里的百姓,随即更加愧疚了,传说商周之时还有大量的女娲庙,百姓们年年都会祭拜女娲,可是现如今到了大明,难道就能不认这个伟大的人之母亲了吗?

不少百姓迫切的想参拜女娲庙,然而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连庙堂不曾建有。

“不如我们集资,重建女娲庙,不能忘记人族之母,太大逆不道了!怪不得以前天灾连连,原来是上天示警!虽然当今皇上一统天下,重新让我们过上的幸福安定的生活,但不能不吸取教训!”一个村的村长提议道。

他们说的是崇祯年间接连不断的旱灾和寒灾等等,就是这些导致了李自成等大规模农民起义,紧接着几十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嗯,村长说的是,理应重建女娲圣母庙!人不能忘本!”一名村民赞同道。

“对,理应重建女娲圣母庙!”更多的村民拥护。

-

如今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不少余钱,随即这个村子村长牵头,家家户户出钱,第一个重建了女娲圣母庙。

消息一传出去,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建立女娲庙,用以拜祭女娲圣母。

大明中兴十年,二月二十三日,朱慈踉颁布圣旨,下旨在大明所有县城重建女娲圣母庙。

南京城,距离皇宫不远处,也将建立一座整个大明最大的女娲圣母庙,是为‘蜗皇宫’!大明皇帝和文武百官今后将年年前往祭拜女娲圣母。

值得一提的是,先帝长公主长平公主自请为蜗皇宫圣女,代表皇室永生侍奉女娲圣母。

长平公主原先便有些对尘世失望,屈身与尼姑庵,并不是她多么信仰佛家,只不过是觉得可以栖身罢了,被朱慈踉强行带回南京城后,也没有重新回到尘世的打算,太后为她选了多少个驸马都被她拒绝了,洪荒天书出世,每译出来一部分,长平公主都有观看,后面竟然也渐渐入迷,待看到女娲造人,舍身补天的时候,长平公主打心底里感动了,觉得女娲圣母是何等的伟大,长平公主原本有些空落的心一下子就被填满,待朱慈踉下旨在南京城建立大明最大的女娲圣母庙‘蜗皇宫’的时候,长平公主没有犹豫,立刻去朱慈踉面前自请终身侍奉女娲圣母。

朱慈踉当时沉默了好一会,最后才叹息了一声,点头赞同,同时封长平公主为蜗皇宫圣女,领导大明所有女娲圣母庙。

不是朱慈踉冷血,舍得让亲姐姐终身侍奉神庙,实则是他看出了长平公主不可逆转的心意,长平公主自从断了一臂以来,对于尘世空虚,也不可能对哪个男子生出情谊,这辈子就算不侍奉女娲,很大的可能也会去侍奉观音,与其如此,倒不如成全了她。

有皇帝和百官以及长平长公主带头,百姓们更加热情了,修建女娲庙一下子成了大明最热切的事情。

女娲造人在大明百姓心中一下子深入骨髓,进一步加深了华夏远古神话在百姓心里的地位。

随即巫妖大战,两族相继陨落,人族大兴。

随后三皇五帝治世,大禹治水,夏朝建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封神大劫,周天子立!

讲到春秋时期孔宣奉天道使命,化身孔子圣人,教化天下百姓礼义廉耻,成为天下百姓之师,的天下百姓气运,孔子圣人成圣,位列道家四圣之一,与三清并列,成为天地第七各圣人。

当然,孔子成圣,还成了道家四圣之一是朱慈踉故意编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道儒合并,道家兴起。

果然,天下儒生和道观的一些道士看到这一节,脸色都变了。

“原来儒家和道教竟然是出自一家,均为道家!”有儒生和道士惊呼了出来。

这个事实太出人意料了,虽然双方都有些抵触了不舒服,但奇异的是没有人怀疑这个‘事实’,默认了道儒一家的说法。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实则是‘天书’的作用。

天书乃伴随着神雷的神物降世,里面从开天辟地一直记录下来,无数了史事都能从先秦山海经当中找到一丝轨迹,必然是真的,那么天书既然说了道儒是一家那自然就是一家,容不得反驳。

“道儒合并,就在这一刻!”皇宫内,朱慈踉笑道。

随后,朱慈踉下旨各县建立道观,供奉三清和孔子,今后道观的职责除了看护四圣神像,便是宣扬教受和监督百姓礼义廉耻,论语为道家圣经之一,只有遵循礼义廉耻,具备优良品德者,死后方可进入天堂,而不知礼义廉耻,没有优良品德者,死后便只能下地狱受十八层地狱酷刑!

这几乎便是直接确立了道教的职责和教义。

这样的圣旨一出,天下儒生无不暗自点头赞同,虽然对于儒道合并不太舒服,但既然是上天的旨意,他们便只能遵从,而且道儒合并之后,儒家的圣人语录便成了道教的圣经,孔子圣人提倡的礼义廉耻,品德高尚,成了道教的教义,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倒是一些道士有意见,毕竟原本道观只是他们的,秉承的也都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可是现在,理念不仅变了,道观还几乎全成了儒家的,怎么能服气。

有道士不服,出来反对道儒合并,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最先出来反对的道士,无一例外,全部在三天之内七窍流血而亡,身上没有任何伤口。

百姓们一下子哗然了,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

各个道观的道士也全部头皮发麻,不敢再出来反对闹事,老老实实了默认和道儒合并的事实。

道儒合并之后,道教有了自己的职责和教义,也有了自己的天堂和地狱,几乎一瞬间升级为了一个合格的宗教,有了大规模传教资本。

许多德高望重的道士和大儒入住各地的道观,特别是由大儒牵头,开始宣扬孔子圣人礼义廉耻的教义,警戒世人应当遵循礼义廉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死后必将下十八层地狱。

道教渐渐开始大兴,大明朝廷和天下儒生的支持,风头一下子就盖过了遍布大明的佛教寺庙。

宗教有利有弊,但存在便有他的道理,信仰是一块阵地,自己若不重视,不占领,那必然有一天会被域外教派占领。所以大明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教派,佛教太过平和无争,况且也是传自域外,不合适,道教以前教义和信仰不足,没有资格,现在好了,道教大兴,已经具备了这个资格。

看到道教这样猛烈的势头,各地佛教寺庙的方丈只能沉默或者苦笑。

好在洪荒后面也说了佛教大兴,算起来,从唐朝开始,他们佛教也已经兴盛了千年,今后或许会被新起的道教压下去,但终究还不会断了传承,天道使然,无法啊!

对于洪荒天书里面所讲的,佛教的跟脚,准提和接引两位圣人,佛教各个寺庙并没有什么异议,也提不出任何反驳,想来他们也认为洪荒天书里面的内容应该无假。

道家虽然有四位圣人可是他们佛家好歹也有两位,不少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