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

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功劳很大,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纪念为建立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四位兄弟,命画家阎立本将他们的画像放置在皇宫内一座名为凌烟阁的楼上,以供后世瞻仰,长孙无忌名列第一,这对一名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出力最大,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这些足以表明长孙无忌的功劳。

不过,晚年的长孙无忌太过于迷恋手中的权利了,长孙无忌的幼年非常不幸。

父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无忌与妹妹、母亲高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舅舅高士廉。

而高士廉则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千古贤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个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然而,长孙皇后却胸怀宽广,她不计前嫌,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了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右仆射。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贤明,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忌的权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不到半年就被人告发“权宠过盛”,意思是,仗着皇帝宠信,过度揽权。在这之后,长孙皇后才上表李世民,并严厉要求哥哥辞职。

并且,长孙皇后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让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看来,长孙皇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毛病。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大好年华,被迫过了十六年位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后来李治的上位,长孙无忌确实出了不少力,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之后,李世民考虑李治过于懦弱,想改立“英武类己”的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吗?”长孙无忌仍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

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仁厚便他坚持立李治为太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个说法就是软弱,好控制。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了许久的权力**彻底爆发,真将他当成了软弱的小孩子。

一开始的时候,李治是对长孙无忌表现出最大的善意的,登基之初李治对长孙无忌表现出高度信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永徽元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古代的斩首一般都是秋后进行,此时正是春季,万物复苏,不适合处决罪人,但李治就要求这么做,目的是杀鸡给猴看,向外人展现对舅舅的绝对信任。

后来于志宁劝谏,以为不可,觉得还是照制度办更好。李治看宣传效果已经达到,舅舅应该知道我对他的心意了,因此对行刑时间也不强求。

为了继续施恩于长孙无忌,李唐皇室又把衡山公主嫁入了长孙家,亲上加亲。

虽然这些都是李佑的示意,但是李治也是本本分分的这么做了,李治心想自己做成这样,舅舅也应该会感动了吧...可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长孙无忌并没有感觉李治对自己的尊敬,反而是将李治看成了一个小屁孩,处处拿捏李治这个大唐皇帝。

史书记载:“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佐,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对这两人礼遇有加,姿态放得特别低。“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不管舅舅说什么,李治都照办,这不禁让外人浮想联翩,皇帝到底是舅舅呢还是侄子呢。

长孙无忌的年龄是李治的两倍多,属于老同志、老江湖了,人生阅历丰富,宦海沉浮多年,资格老,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自己的长辈,在他的面前,李治年轻,没多少功劳,就像是个小屁孩,并不被他真正认可,更别说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所以不管李治做得有多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坐稳,业务逐渐熟练,李治不禁觉得这皇帝当的真没劲。

上班的时候,顾命大臣倚老卖老,表面上得客客气气,心里巴不得他们尽早“人走茶凉”;下班后,本来想到后宫放松放松,结果自己的皇后天天板着个脸,一点意思都没有。

更让李治无语的是:这两伙人竟然走到了一起。在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的奔走活动下,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要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为什么是李忠呢?

因为李忠是李治的长子,母亲是个宫女,出生低贱,王皇后又不孕不育,如果皇后把李忠扶上太子之位,在皇子中就有了支持者。

以后李忠要是继承了皇位,肯定对皇后感恩戴德,后半生能有个依靠。相反,要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当了太子,皇后之位很有可能不保。

柳奭这么积极是因为他的官职很大程度是因为皇后而来,贞观末年王氏成为太子妃,柳奭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永徽元年王氏成为皇后,柳奭又升为中书侍郎:他的仕途与外甥女的地位几乎亦步亦趋,既然是皇后的舅舅,李治理所当然把他视为自己人,区别于顾命大臣一派。

永徽元年,褚遂良因事被贬同州刺史,李治连忙任命柳奭为中书令,接替褚遂良,希望他能发挥作用。可是眼见皇后地位不稳,柳奭又果断跟长孙无忌等人勾搭在一起。

李治是心里真的太苦了,此时的李治不知道有多想自己的五哥,如果自己的五哥在自己的身边,那么他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自己的五哥被长孙无忌给赶走了。

顾命大臣们坚决要求立李忠为太子,迫于压力,李治也只好点头,但他的心里并不认同。他对皇后非常不满意,现在李忠被立为太子了,以后废皇后的难度就提升了。

皇后换了,子以母贵,太子势必也要一起换,动摇国本。

册立皇后、太子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权力,可李治都做不到,心情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李治的心思都放在了武则天身上,陈王李忠是永徽三年七月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同年,武则天与唐高宗的长子李弘诞生于皇宫,李弘是个皇子,武则天美丽又富有魅力,性格与皇帝互补,更难得的是,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因此很受李治宠爱,这可都是取代王皇后的优势呀。

也许,突破口就在这里。武则天野心大,非常想上位,看准皇帝有废后的心思,千方百计为皇帝建言献策。包括收买皇后的身边人,监视皇后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把皇后搞臭,为废除王皇后提供事实依据,否则师出无名,无法服众。这个过程中甚至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可是历史的发展到了这里,就开始有所改变了,因为永徽四年到了,这个永徽四年出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改变了整个的这个空间大唐的历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