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四百四五章 北府之兵 帝皇之心

李佑的大唐 第四百四五章 北府之兵 帝皇之心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6:42

第四百四五章 北府之兵 帝皇之心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侯君集坐在自家的庭院之中,看着树上长出的新芽,微微的念出这首曹操的《龟虽寿》,这首诗是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准备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写的,按照曹操生卒年来计算,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候,能活到五十三岁,确实已经很了不起,这不由得让曹操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

这首诗意思是说,人的生存寂灭是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既然已经知道结果,就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不断进取。

这样一首充满对生活真切体验的哲理诗,闪耀出哲理的智慧的光芒,迸发出奋进的激情,振响着乐观的声调,显示出曹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侯君集念出这一首诗,怎么说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想要进取呀,侯君集的心思,其实李靖很早就看穿了这个时候,但是可惜的是,李世民根本就不相信李靖。

李靖首先是隋朝的官员,并且对隋朝很忠心,当隋朝首都被攻占,名存实亡后,他才选择跟实力最大的李唐,李靖在军事方面就是一个天才,李世民非常认可李靖在这方面的才能,可是也因为李靖的军事才能很高,所以李世民也在提防他。

侯君集喜欢研究军事,但是水平又不高,李世民就下令让李靖教他。

只是就在李靖教导侯君集的时候,他发现侯君集这个人是个有野心的人,因为李靖是一个细心的人,有一天在早朝后,他看见侯君集骑马回衙门。

但是当他到了尚书省门前时,竟然忘了停下来,还是往前走,明显是在想大事情。李靖由此断定,侯君集肯定有谋反的心,只是时机不到,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李靖教侯君集的时候,就是故意少教一些核心的东西,谁知道,这一下将侯君集惹怒了,占着李世民的宠信,侯君集立即给李世民上了一表。

上表中说李靖一点都不用心教他,每次到关键的地方,就会略过去,显然是不把皇帝的旨意放在心上,他一定是想谋反了。

李世民也是对李靖不喜,所以立即将李靖给喊了出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阵大骂,为什么不好好教侯君集,骂了李靖半天。

李靖也是有苦难言,总不能说他看到侯君集到了尚书省门前,居然没有停下来,所以就断定此人有谋反之心吧,因为这要是说了,李世民一定是不信的。

好在,李靖很聪明,他马上有了反击,并且说这是侯君集有反心。

李世民不懂,明明就是侯君集告你有反心,为什么这个时候,你又说侯君集有反心?

李靖随后向李世民分析道:“陛下现在天下太平,我教他的兵法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已经足够了。但是他并不满足这些,还想要学习更深的技巧,这不是明摆着有私心,想要造反的是他。现在反而来诬告我,实在是没有道理。”

李世民初听微微一怔,但是一番分析之后,细细想来也觉得是有道理的。

不过,由于他认为自己一向对侯君集很好,他不可能有反心的。因此李世民不再考虑这件事,但是也不再过问他们两人关于学兵法的事情。

可惜呀,李世民的爱才之心还是付诸东流,一位魁梧的男子,就在侯君集诗词念完之后,出现在了侯君集的身后。

侯君集没有回头,而是淡淡的问道:“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跟着就听对方回答:“猛火油已经存储了两千斤,完全足够将那个地方给烧成灰...还有就是弓弩,器械,铠甲,马匹...太子那边也已经送了过来,可以装备我们的五千人。”

微微一笑,就听侯君集淡淡的到:“那就好...承乾小儿,还是太稚嫩了,一点都不像他的老子,只要用功臣冒头,就会拼命的打压,我灭一国,功劳之大,居然回来就被关押,我是已经看透李世民了。

是他不仁,这就别怪我不义了,一个月之后,他就要前往九成宫避暑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九成宫位于陕西宝鸡麟游县,麟游因地势高亢,早晚气候凉爽,常年气温平均在29度是隋唐帝王避暑胜地,周围河流纵横,土地肥美。

九成宫的建筑是以麟游县西五里的天台山为中心,这个山虽然不高,而其阳崇悬崖起,南领杜水,西北枕马坊河,群山环抱,又有水流其中,风景优美,宫殿楼阁根据山势高低而修建,据魏征所撰的九成宫醴泉铭中形容,冠山抗殿,高阁周建,长廊四起。

李世民每年都会过来,而且是每年春来冬去,总要居住数月半年才肯回长安城,也因为这样,这里被称为夏宫。

“只是你们的战力能不能和威名赫赫的玄甲军一战呀...?”

对于侯君集的笑问,一边的魁梧男子露出了坚定的眼神:“北府一千零八名死士,已经渴望太久了,曾经北府才是天下第一强军,可惜后来没有遇到明主。

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北府遇到了明主,这一次北府也一定不会让明主失望,定斩杀百骑,一鸣天下...!”

“好...!”侯君集哈哈一笑:“这话听着提气,此战必胜...!”

北府很少有人听过,这支军队,曾经是东晋时期孝武帝命令谢家组建的一支军队,原先是谢家一力掌控,随后谢家式微,数度易主。

组建这支部队的初衷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秦人的入侵,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北府兵在淝水之战力挫秦军锐士,自此声名大噪,一战成名。

可惜的是,在之后不出两年,谢家失去了对北府兵的掌控权,北府兵的兵权被一分多份,由多人分别统领,于是曾经威名赫赫的北府兵自此衰落。

但是谢家人并没有死绝,侯君集在一次无意之间,救了一位奴隶,而这位奴隶就是曾经谢家的人,为了重现自己谢家的荣光,这位谢家人就开始为侯君集效力。

当初可以攻破高唱,侯君集的这支北府军也是出了大力的,你以为高昌好打呀?

要知道高昌可是只有人口3万...可是李世民却派了二十万人去进攻,但是就是这二十万人,高昌却一点都不害怕,因为高昌的外围是两千里的大沙漠。

唐兵来了!高昌国王麴文泰听到这个消息根本不信。骗谁呢?大唐离高昌7000里,中间又有2000里沙漠,没有水草,晚上寒风如刀,白天热浪似烧,过大军?想都不要想。

麴文泰是见过世面的人。隋炀帝时,他到过中国,中国的繁华让他瞠目结舌。李世民时他再到中国,看到的却是边境萧条,和隋炀帝那个时代差距简直是天上地下。据此,他认定李世民没有隋炀帝有本事,渐渐地产生了脱离唐朝的想法。

唐军奔高昌而来的消息麴文泰根本不相信。也难怪,除去恶劣的地理环境,行军的粮运也是问题。这么远的路,唐兵能来多少人?

3万以下麴文泰自信能对付,他甚至想到,即使唐军兵临城下,自己来个闭门不出,他们最多围上20天的城就会粮尽人走,到时候高昌再出城追击,啧啧....。

可是麴文泰没有想到,侯君集的手下有一支北府军,这不到两千人的北府军,用阵亡五百人的代价,用最快的速度给侯君集趟出了一条道路。

再这样的前提下,侯君集才会这么快的打到了高昌国城下,唐军兵临碛口,很快就要兵临城下了。麴文泰傻了,李世民居然来真的!唐军真能飞奔7000里,穿越2000里沙漠来到遥远的高昌!他们是神仙吗?

一个西域小国怎么能和大唐帝国抗衡?麴文泰又急又愁,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他很快解脱了,愁苦中的麴文泰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死了。

本来北府军可以一战天下闻名,但是就在侯君集准备给北府军报功的时候,谁知道,居然有人开始上表侯君集罪行,跟着李世民还下旨申斥。

这一下,侯君集的造反之心开始蠢蠢欲动了,侯君集就是这种小人,小人有一个行径,就是喜欢给自己留一手,而这个时候,北府军就是侯君集为自己留下的一手。

没有想到,侯君集回到长安之后直接被李世民下狱,更可气的是,李世民将拥有灭国大功的自己关了,还表现一副仁慈的嘴脸。

那一刻开始,侯君集就感觉李世民恶心,最大的愿望就是干掉李世民,终于,李承乾和自己接触了,侯君集心中一喜。

这李承乾就是个蠢货,自己假意帮助这个家伙,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迷惑他,让李承乾对自己信任,最后,之计再将李承乾给干掉。

此时的李承乾还傻乎乎的以为自己的岳父正在一心一意的帮自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