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十章周公辅政?不,是张公辅政!

第十章周公辅政?不,是张公辅政!

其他穿越者要面对的尴尬,向皇帝跪拜行礼,对张瑞而言完全没有困扰。

因为早在上次遣使供奉之时,朝廷就赐下了“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

所谓赞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

刚才侍卫一连串的官职也止于孟侯,并未加上张瑞的姓名。

尊贵如此,名字已成禁忌,世间无人敢直呼张瑞姓名。

而剑屡上朝,更是人臣荣耀极致。

整个大殿内,天子群臣皆束手而立。

唯有张瑞腰挂利剑,步履从容,缓缓走至刘协身前。

真正的权势面前,刘协再无法作威作福,畏惧使其本能的站起身,以免引得张瑞不满。

张瑞站在刘协面前,平静的目视着刘协。

这位少年天子脸上稚气未消,眉眼都还未长开,身子也比较单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眼中那份倔强。像极了那些虎头虎脑,不肯服输的熊孩子。

随后张瑞拱手,说道:“臣拜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

刘协连忙回道:“太尉免礼。给太尉赐坐。”

汉室皇帝的赐坐,并不是关西的那种方墩,而是一种跪坐的蒲席。

算下来张瑞已经有五年未曾跪坐过了,因而便对抱着坐席低头上前的宦官摆了摆手,说道:“下去吧,孤站着即可。”

冷淡的声音,吓得小宦官全身一颤,完全不敢多嘴,立即躬身行礼,小碎步向后方退去。

张瑞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自己坐不习惯便不坐。

可是在当下,皇帝赏赐,臣子哪有拒绝道理。除非这位权臣对皇帝极为不满,以此表达态度。

刘协脸色惨白,问道:“朕可是有何不妥之处,令太尉不满?”

张瑞没领会刘协意思,说道:“陛下是君,臣为臣子,臣怎敢有所不满?”

蓦然刘协想起来昨日自己对着左翊卫禁军怒斥自己是君,张瑞是臣的行为。太尉重复此言,难道是对此而不满?

若如此,太尉岂不是打算废黜天子?

此前便有大臣上奏,赵王向太尉张瑞卑躬屈膝,以图大统。

而张瑞手中有传国玉玺,有太尉金印,大司马金印,有骠骑将军金印。

朝廷最高等级的印绶,三公,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大部分都已在洛阳。

只要张瑞愿意扶赵王在帝都洛阳登基为帝,其有天子,有帝都,有传国玉玺,甚至还有三公印绶,合法性要远高于偏安于许都的小朝廷。

这彻底吓到了年幼的刘协。自己皇兄被废以后是什么结局,自己可是亲眼目睹。刘协一点也不想重蹈被毒杀的覆辙。

连忙走下台阶,站到张瑞面前,十分恭敬的拱手说道:“太尉绝非臣子,而是辅政之公,一如周公辅成王。”

“形势如此相似,周公辅成王时,成王十三岁,朕亦十三岁。周公掌管国家大事,代行天子之职,终造就成康之治。望太尉亦怜朕年幼,代管朝政,已成就兴平盛世。”

“朕立即拜太尉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掌管王事。”

张瑞惊讶的望着刘协,不明白他怎么这么激动?

东汉与西汉各方面差距极大。除了都以汉为名,皇帝姓刘之外,无论政治制度、经济基础、还是兵役形式,都没有任何共同点。

在东汉,太尉是个虚职,只掌管武官功绩考核以为升迁。实际上不统领军队。

真正掌管军事的是大将军,统领全**队。可以说所有的军事权利,都在大将军手中。基本上只要大将军能力合格,很轻易就能将皇帝架空。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粱冀,掌权二十多年,骄横气盛到了极点。

百官迁召,皆先到粱冀府中笺檄谢恩,然后才敢诣尚书。各种大小机要事务,皆是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才做出决定的。

汉桓帝大权旁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基本上皇帝就跟周成王一样,什么事情也不能过问,只能待在宫中数云彩。

而录尚书事,则是掌管所有朝政。东汉三公都是虚职,皇帝又大多年幼。朝廷大事,没有人能够决断。于是皇帝一般任命太傅(小皇帝太子时期的老师)为百官之首,位在三公之上,录尚书事,从而决断朝政。

刘协同时任命张瑞为大将军与录尚书事,等于是将军事权、行政权,全送给了张瑞。

张瑞一头雾水,小皇帝这是不打算亲政了?任命自己为辅政大臣,全权管理朝政。

粱冀又残暴又跋扈,还能掌管朝政二十年。

张瑞觉得自己身后有整个将门支撑,怎么也不能弱于粱冀吧?

只是大将军录尚书事这个组合一看便是权臣的配置。有专权跋扈的嫌疑。

张瑞可不打算背负这种骂名。便说道:“臣德行浅薄,不敢独揽朝纲。还望陛下另择高明。”

刘协斩钉截铁的说道:“非太尉不能担此重任。”

张瑞力辞不受,说道:“臣此来颍川,乃是为了迎奉陛下重返京都,不敢奢求高位。”

当然了,政治家的话也就随便听听,不敢奢求高位那纯粹是因为不满意。满意了立即就是,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这句话还是令刘协眼睛一亮,大喜过望,说道:“太尉欲迎朕返回洛阳?”

“先帝陵寝,宗庙社稷,宫廷祭坛,传国玉玺皆在洛阳,陛下理应返回洛阳,重定正统。岂能流离于荒废之野?”

刘协忐忑的内心终于放下,只要自己不被废,不被毒杀,就是最好的结果,连忙说道:“太尉有重定社稷之功,不予封赏,朕如何能够服众?”

张瑞终于坦露期望,郑重的说道:“臣愿效仿先贤魏相,辅佐陛下重现孝宣中兴。”

孝宣中兴即刘病已统治时期的盛世。魏相作为丞相,辅助刘病已彻底铲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霍光集团。

刘病已流落民间的情况与刘协流离失都的情况略有类似,都是民间天子重返帝都定下正统。

刘协将自己代入汉宣帝,立即便清楚了张瑞所言之意,说道:“孝宣中兴实乃我大汉之丰功,望太尉能担任丞相,辅朕重现先君伟绩。”

“臣必鞠躬尽瘁!”张瑞如愿以偿。

同样是权臣,张瑞坚定拒绝大将军录尚书事而选择丞相,是因为丞相这个官职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