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十九章情报导致的灯下黑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十九章情报导致的灯下黑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3:02

第十九章情报导致的灯下黑

听完里正对李仲生活的描述,张瑞忽然发现其中一个疑点。

那就是李仲买妻妾织那么多锦绣,他卖到何处去?

要知道白底村只是一个山村,李仲更只是一名普通游侠儿,按张瑞制定的法度,为了体恤普通百姓,像他这种作业模式,叫家庭手工业,不用缴纳赋税。只有那些豪族开设的手工作坊才需要缴纳商税。

以他的地位,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所能带来的见识而言。他怎么有那么大勇气,把所有的露田都种上桑子,然后靠养蚕织锦生活。

之前审配向张瑞介绍过,桑树的生长周期与习性。大量桑树种子种下去,这些树一年就能长一丈高,四五年就能成型。

虽然桑树种子十文钱就能种满一亩地,并不值钱,但种满百亩良田也要上千钱。更何况,如果养蚕织锦不能赚钱,最终其还要伐树垦田,这可是一个巨大的体力消耗。

所以,李仲究竟是在哪里得到的见闻,让其确信,采桑织锦必然能发家致富?

张瑞问道:“李仲织锦都卖与何人?”

“这某便不知了,其每隔三五日便会赶着驴车,载着锦绣,前往太华山下。”里正答道。

又是太华山下?

张瑞对这里越发感兴趣。

当炊烟散净,天色已暗,山村里百姓舍不得点灯,各户百姓都早早入睡。

四方一片漆黑,张瑞也有些明白,为何古代生育率那么高了。

这刚吃过晚饭,就要入睡,不造人能干什么?

像李仲家那种有三个侍妾的,又舍不得点灯。妾氏们独守漫漫长夜,怎么可能不争宠吃醋。

这不是喜不喜欢李仲那根牙签的事情,是对黑夜的畏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她们在茅屋里,黑夜中能找到的情感寄托就只有自己夫君这一个人。争风吃醋,是必然的事情。

这一点,张瑞在夜里有了深刻的体会。

因为是安营扎寨,所以张瑞与赵虞、蔡琰睡在同一个营帐里。

早早躺下后,任谁也无法立即入睡。在床上搂搂抱抱,亲亲腻腻,很快就有了情愫。因为是夫妻,周公之礼合情合法,充分自然,所以很快就滚到了一起。

一折腾,就是深夜。

尤其赵虞的表现,惊呆了蔡琰。张瑞提出的要求,其全身心的予以满足,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

直到第二天清晨,众人洗漱完后,赵虞偷偷拉住张瑞,问道:“夫君,吾二人行礼,当真一切皆在情理当中?予怎感觉,文姬甚是惊讶。”

这……事情要分怎么看了。

你要看符合谁的情理了。

对一个后世见过各种小视频的男人来说,跟自己妻子尝试三种以上不同体验,那肯定在情理当中。

对于汉末女性而言,自己就不知道了。毕竟自己接触过的女人不超过三人,作为一方君主,汉室列侯,侯门中的女人,还不如后世许多男性恋爱的对象多。

想了想,张瑞摸着赵虞的脑袋,说道:“武帝先宠幸韩嫣、韩说兄弟二人,后又宠幸李延年兄妹。李夫人被赞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龙阳断袖,先不提。料想武帝之宠幸李夫人,便如孤与小虞之亲密。”

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为当下名篇,赵虞亦读诗书,对诗中华丽唯美曾经艳羡许久。只是,直到今日被自己夫君解释了一番,才知道诗中还有这种背景。

赵虞忽然就发现,自己再无法直视李夫人倾国倾城的形象了。一想到李夫人白皙的身躯,与汉武帝做那种事情,赵虞就觉得这首唯美的诗词仿佛被玷污了。

不过,显然张瑞的说辞,成功再次说服了赵虞。

似乎自己不是孤例,至少李夫人的闺中之事便与自己相同。

赵虞的小疑惑被张瑞三言两语解释清楚,随即便放松了身心,不再纠结与嫂子所教内容不同。

很快便将身心放回到了今日的主题上,即启程前往华阴山。

赵虞作为正妻,是可以与张瑞同乘一车的。只要别在路上搂搂抱抱,百姓都能看出,这是右将军夫妇出行巡视。

按理,双方要并肩正襟危坐在车上,威仪挺拔,伴随着礼乐,一路前行。

只是张瑞不愿受这份拘束,还是握住赵虞的右手,放在了自己的腿上。

看着赵虞微红的俏脸,张瑞笑着说道:“不用那么紧张。我二人也是夫妻,坐在车上说几句话并不犯法。”

赵虞轻轻呼了口气,说道:“保持威仪,可真是太累了。”

张瑞被逗的哈哈大笑,这还是当初那个与自己面对面大眼瞪小眼的可爱小姐姐。

乐观开朗,明媚可爱的性格并没有因为成为右将军府夫人而有多少改变。

在人前故作威仪的时候,还会偷偷转头悄悄的跟身后爱人吐槽,这装腔作势可真是太累了。

张瑞笑着问道:“当初见面时,没想过作右将军府夫人会这么累吧?”

赵虞冲张瑞努了努可爱的琼鼻,说道:“哼,登徒子,就知道汝见予第一面便心怀不轨。”

“哈哈……最终汝还不是被孤一口吃掉。”

调笑了片刻,张瑞谈回正事,问道:“夫人怎么知晓太华山下之事?”

赵虞回道:“夫君治下,可能只有夫君及府中众人不知晓太华山胜景。”

“哦?灯下黑?”张瑞惊讶的问道。没想到自己有监察御史监管四方,有锦衣卫探查民风,更有无数官员上报大小事宜。竟然会成为最容易漏过情报的一人。

赵虞回道:“倒不是疏漏,各级官员必然皆曾向夫君汇报过太华山事宜。只是官员所提及之事,与百姓所看之事,并不一致。”

这可爱妹子,居然还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张瑞笑着问道:“哦,汝知晓官员向孤所报何事?”

“不知,然很容易推测。那予问良人,河南难民经何处入关中?”

“潼关无疑。”张瑞理所当然的回道。潼关天险,为关中门户。若东方众人能绕过此处,张瑞怎么可能安枕无忧的派数万大军去上千里外发起战事。

“过潼关后,安置于何处?”

这,张瑞一顿,自己怎么会关注每一个难民安置到何处。就算问民部中郎,司马芝也不可能详细报出每天的难民都去了何地。

张瑞好奇的问道:“哦?小虞知晓?”

赵虞得意的眨眼,dian继续问道:“那夫君可知晓予身上衣袍产自何处?”

“莫不是太华山下?”

赵虞笑着点头,说道:“夫君治下,可能只有右将军府诸人从不过问府中器皿究竟从何而来。”

“长兄,仲兄,赠予美丽衣裙、发簪、发巾,予皆会惊喜问询。”

张瑞点头,人之常情了。少女见到礼品,惊讶的问一句哪来的漂亮衣服。

就算是普通人去店铺里买布匹,买瓷器之类,也会问一句产自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