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之逆天改命 > 462 天下王 杨信苟

诸天之逆天改命 462 天下王 杨信苟

作者:刺桐2016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0:29

462 天下王 杨信苟

杨信破局的这一招可谓是“推恩令”的进阶版。

推恩令只是要求各诸侯的封地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杨信这一招更狠,管是长子、次子、三子,只要是你的儿子就有继承权,不分嫡庶。

就拿李渊来说,不但李渊被封分为王,李渊的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统统被封为王,而且李渊的庶子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杨信封为了王,还有李道宗等关陇集团李氏一族之人,统统封王。

李渊一门属于关陇集团李虎家族,其他关陇集团与李虎一族并为八柱国的宇文泰家族、元欣家族、独孤信家族、侯莫陈崇家族、李弼家族、赵贵族家族、于谨家族统统被杨信封王。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等人及其子嗣统统被杨信封为了王。

一句话,关陇集团只要能喘气的,统统被封了王,且没有高低之分,更狠更绝更毒的是,杨信将他们的封地都给划分好了,关键是他们的封地杨信是平均分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杨信为了挑起他们的矛盾,来了个大对调,比如原本属于李虎家族的势力范围划给了宇文泰一族,原本属于宇文泰一族的势力范围划给了李弼一族。

整个关中因杨信的这道圣旨大乱,关中如此,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瓦岗,瓦岗山上上下下所有的头目,杨信一一封其为王,这无形之中点燃了所有人的野心,但凡手里有兵有刀者,均想称王,无兵无刀者,俱招兵买马,整个天下如同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炸。

唯一能够保持平静的也就是江都以及江都附近的丹阳郡、历阳郡、庐江郡、钟离郡等,因为这里是杨信的势力范围,杨信不但没有将这四郡的山头势力封王,反而是站稳脚跟之后,派大将来护儿和赵须陀大兵攻伐,凡是世家豪强,一律杀掉,然后分田地给军民。杨信的治下不允许出现世家豪强,军权一律归杨信所有。

岭山宋家的势力也保持着平静,虽然杨信将宋家子也统统封王,但天刀宋缺的存在,将宋家子弟的野心死死地压制在心底。没办法,在这一人成军的世界,天刀宋缺有资格、有实力、有能耐这么做。

如果说杨信的第一道圣旨让天下乱作一锅粥的话,杨信的第二道圣旨让这一锅粥彻底沸腾起来。

关陇集团也好,其他诸侯势力也好,能够占据一方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兵有兵,要地盘有地盘,要粮有粮,但杨信给这些诸侯势力来了个绝户计。

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只保留粮税,且十税一,而且有人擅自增赋加税,百姓可杀之而无罪。这道圣旨传遍天下之后,大隋的百姓们山呼万岁,幸福的都哭了出来,百姓们在积极耕种的同时,也自发地组成了民团之类的民间非官方组织,磨刀霍霍,对抗前来增赋加税的税吏。

老百姓们太知道那些当权者派来税吏的嘴脸和德性了,且隋朝百姓尚武,民间只禁铠甲、弓弩却不禁兵器,杨信在收了一波民心的同时,也给各个诸侯势力添了个大堵,而且还是令其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大堵。

杨信在民间的威望瞬间提升至尧舜禹汤的高度,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对杨信来说,这些赋税反正也收不到自己手中,索性不如便宜了老百姓。

杨信的圣旨虽然各个诸侯不当回事,但毕竟占据着大义,老百姓当回事啊,如果真要有人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不遵圣旨,相信等待他们的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而且哪个诸侯敢做,就基本上绝了一统天下的可能,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哪个诸侯敢这么做,哪个诸侯的名声就臭了。

一时间,天下各诸侯对杨信恨的是咬牙切齿,不过,各方诸侯对杨信再恨,也没有时间找杨信的麻烦。因为杨信用的是阳谋,两道圣旨一出,各方诸侯势力不说分崩离析,但也元气大伤,而且还得花费极长的时间才能缓过来。

杨信的目的已然达成,趁着这些诸侯自顾不暇之际,杨信在江都郡大力发展,安心种田。

枪杆子里出政权,杨信立足江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权,拥有军权,拥有一切,没有军权,一切皆休。为了紧抓军权,杨信分了八步走。

第一步,纯化队伍,军中将校但凡是关陇集团出身或是江都世家出身的,统统赶出军中,杨信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对世家可是百般提防,初期来看是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但长远来看绝对值得。

第二步,给这些士卒及其家眷分地,按人头分,无论男女,每人分得二十亩,无苛捐杂税,只有十税一的粮税,而且杨信还下令,上至亲王,下至百姓,必须交税,杨信在根子上杜绝了特权主义。

第三步,亲自发饷,提高士卒的军饷,参照袁士凯小镇练兵那一套,与士卒同吃同住,每到发饷之日,杨信亲自军中发饷,而且军财分离,将帅只管打仗,没有财权,杨信另令后勤部,专门为士卒发饷以及提供后勤装备之类,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将官的权力。

第四步,资源倾斜,杨信亲入军营之中,仔细观察军中训练情形,而后做出改变,先是将军中两餐制改为三餐制,并且还保证肉食供应。单单将两餐制改为三餐制,让军中士卒吃饱这一举措,杨信就赢得了军心,士兵在军中吃饱,便节省了家中的口粮,在这个物资极其贫乏的时代,吃饱,是普通士卒不敢想像的事。杨信此举还引发了参军的热潮。

第五步,重新确立军功封爵制度。隋朝兵制,二十人为一队,统兵者称队正;二十队组成一旅,统兵者称旅帅;二旅为一校,统兵者称校尉;五校为一军,统军者称兵曹。杨信没有改其编制,只是借鉴了秦朝的军功封爵制度,重新确认军功封爵制度,并且队正由其士卒自行选出,至于旅帅、校尉、兵曹,由来护儿、张须陀、杨信,三人考试审核后,亲自任命。

第六步,设立军中藏经阁,士卒可以凭借着军功换取功法,为了提升军中士卒的实力,杨信将九阳神功第一层和杨家追魂枪法免费让军中士卒修行,如若想修练后面的,那就得拿军功来换。

第七步,成立后勤部,加强后勤保障,使其老有所依、伤有所养、死无后顾之忧,总之一句话,在军中,让你吃饱吃好,还有高额的军饷;如若受伤需要复员,杨信安排工作并给予高额的抚恤金;如若战死,家中父母儿女,杨信全管。

第八步,成立武学院,教军中士卒识字,教军中将帅兵法,军中士卒不需要多高深的学问,只需要简单的能读能写即可,军中将帅却是严格了许多,考核不成功,不能为将为帅。虽然让这些大头兵识字很困难,但杨信此番操作给了大头兵们一个向上晋升的通道,引起了军中识字学习的热潮。

这八步操作虽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杨信就是通过这七步,将军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将士卒的心牢牢地栓住。

牢牢控制了军权之后,杨信下令来护儿、张须陀四下出击,开始血洗世族和豪强,夺其资产,丰富己身,同时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土地和税收问题。

至于文官体系,杨信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造,允许小吏晋升为官。严格来讲,一县的权力,其实不是掌控在县令的手中,而是掌控在小吏的手中,因为小吏是具体事宜的操作者。

小吏经过综合考核后可为县令,这无疑给了小吏们一条向上晋升的通道,从而使小吏们拥有无限的动力,杨信如此做,是为了防止江都民政再次落入世家豪强手中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因为手中无人可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底层的稳定。

掌控了军队,稳住了民众,杨信为了使自己耳目清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天下的信息,也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治下,杨信建立了两厂一卫,卫是锦衣卫,两厂分别是东厂和西厂。

锦衣卫由军中精锐士卒组成,东厂和西厂则由太监们组成,为了保证锦衣卫的战力,杨信将从其他世界所获得的武功统统拿了出来,供他们修练,当然,高层的武功得需要军功来换。

至于东厂和西厂,杨信直接将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拿了出来,辟邪剑谱是速成武功,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东厂和西厂之人直接跨过这一步可以直接修行,辟邪剑谱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强大的战力,而葵花宝典可以直达先天,杨信不求出现宗师级葵花老祖这样的人物,只求能够批量造就先天高手。

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拥有众多的先天高手也是一种强大的底蕴,像慈航静斋以及佛门,他们为什么能够玩代天选帝这一套把戏,无非就是仗着底蕴深厚,先天高手众多,还有一位道门宗师做打手。

杨信要想重整山河,重立大隋,势必要与他们为敌,杨信现在的情形是,顶端战力有,不管是自己还是巨龙韦赛利昂和巨狼灰风,都属于顶级战力,能与此方世界三大宗师一战,但底蕴浅薄,高中低端战力全无,要想充足底蕴,得需要大量的时间,好在,杨信有的是时间,杨信的两道圣旨,足够各方诸侯乱个十几年的。

接下来,杨信普及教育。这个时代民众的识字率太低,而文字和书籍都掌控在世家豪门手中,能识字的基本上是世家豪门以及部分寒门,为了普及教育,杨信下了狠心,自己掏钱自上而下地建立学堂,普及到村庄,使村庄的儿童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至于先生的来源,杨信将目光放在宫女的身上,这些宫女能够入得宫中,相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们大多都识字。杨信直接授与她们官职,让她们成为教学的女官,为了保障她们的人身安全,每名女官还配备十名士卒保护,这些士卒既然女官的护卫,也是女官的学生,训练学习两不误。

最后,杨信拿出了土豆、地瓜、高梁和高产量小麦等大杀器,先让小部分百姓耕种,待粮种足够多时,再慢慢普及,反正杨信从大兴城搜刮了大量的粮食,足够自己治下吃个十年八年的,不急。

发展得需要时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续,但杨信秉承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苟着猥琐发展,如果杨广深得“苟”之一字的精髓,也不会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也不会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待一切步入正轨之后,杨信轻松了下来,杨信刚刚放松,宇文化及找上门来。

“陛下,臣未能完成陛下的命令,未能得到长生诀。”宇文化及进入江都的皇宫后,纳头便拜。

“哦,无妨,宇文将军,不,现在应该称你为……及王。”杨信挥挥手,让福公公找来自己分封天下的名册,仔细地查看起来,片刻后找到了宇文化及的名字。

杨信为了分封天下诸王,不但将齐魏燕韩赵楚秦用了一个遍,连春秋时期的什么郑、晋等字用了一个遍,实在无字可用,杨信直接截取名字封王,宇文化及就被杨信分封为及王。

“臣不敢称王,只愿护卫在陛下身边。”宇文化及连忙说道。

杨信冷声一笑,说的好听,说护卫在自己身边,不过是关陇集团或者宇文家族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罢了。

“不用,滚!”杨信毫不客气地说道。

宇文化及大怒,根本没有想到杨信会如此地毫不客气,宇文化及气得额头青筋直冒。如果不是宇文化及的父亲强硬要求宇文化及前往江都,宇文化及早就前往自己的封地,悠哉悠哉地当个土皇帝了。

“怎么?及王听不懂朕的话?还是想靠武力逼迫朕?”杨信似笑非笑地看向宇文化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