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之逆天改命 > 二百零六章 北伐与天下一统

诸天之逆天改命 二百零六章 北伐与天下一统

作者:刺桐2016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0:29

二百零六章 北伐与天下一统

汝阳王察罕帖木儿一死,蒙元唯一拿的出手的战将也没了,没有人能阻挡杨信一统天下的步伐,杨信当即在襄阳称王,立国号为汉,史称大汉第三帝国。

然后,杨信北伐。有东征、西讨、南下的案例在前,此次北伐也是极其顺利,虽然蒙元在北地的统治力极强,元惠帝也不甘心失败,不断地抽调精锐骑兵,想要借助北方原的地利之势,借助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能力,不断地迟滞、阻碍杨信北伐军的步伐,顺便找出露洞和弱点,趁杨信的北伐军松懈时进攻。

但是,想法挺美好,现实挺残酷,加特林重机枪的出现以及大量装备部队,彻底打破了蒙元骑兵的神话,也彻底终结了蒙元骑兵的优势。

杨信的北伐军始终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横推。

即始蒙元大军借助城池之地利防守,但随着火枪、火炮和加特林重机枪的应用,传统的攻城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据城而守的蒙元大军,杨信的北伐军先是集中火炮猛轰,轰开城墙之后接着轰,然后再让仆从军进入城池与据城而守的蒙元士兵打巷战,而杨信的北伐军则占领城墙,居高临下的射击。

如果碰到城坚墙厚、类似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火炮轰不开,北伐军便会变工兵出兵,挖地道至墙根下,然后埋上炸药,用火药攻城。

火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攻城的速度,天下的坚城在炸药和火炮的攻击下,显然脆弱无力。

至此,无论是出城浪战,还是据城而守,蒙元大军都不能阻挡杨信北伐军前进的步伐,再加上北地所有城池之中,反蒙元者数不胜数,杨信又及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各地纳投名状、投城以迎王师者无数,元惠帝见大势已去,直接率领本部兵马逃回草原。

杨信大军一直追,直至追到蒙元大军逃回草原深处。

至此,杨信完成了神州大地的再一次统一。杨信直接定都顺天府,待天下初定之后,杨信开始肆意大封功臣,但凡有点战功的统统分封,并允许其开藩建国。

当然,开藩建国之地并不在华夏,而是在海外、在神州大地之外。着重被分封的就是草原,杨信一口气分封了三百多位草原王。将整个草原划分成三百份,要想在草原开藩建国,就必须得灭掉残存的蒙元势力。

这三百位草原王只得联合起来,组建起六支大军,向着草原深处开拔,不过,这六支大军也没有冒然前行,而是先行占据了河套地区,而后步步推进,每到一地,必须建城建堡,然后以城堡为据点,不断地吞食蒙元残兵。

接下来,杨信接着分封,将江湖门派等统统封往海外,让他们在规定期限外去海外建国。

天鹰教就被分封在了琉球之地;峨眉、崆峒和华山就被分封在了倭国;明教则被分封在波斯,也就是察合治汗国境内,杨信的意思就是让明教这种极具宗教色彩的门派去祸祸其他国家。

杨信将神州大地所有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势力分封出去之后,开始休养生息,三百位草原王将战火烧向了神州大地之外,神州大地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机。

杨信开始内修文政,不过杨信并没有独重文政,而是文武并举,其实杨信还是侧重于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中小学军校,又在顺天府设立了九座大学军校,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一直没有撤销,一直在沿用,在杨信的计划中,杀胡令和军功爵位制度永不撤销,永远会一直沿用下去!

有神州大地做为三百位草原王的后方基地,三百位草原王可以放心地杀向草原,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内,为祸中原大地的蒙元骑兵被这三百位草原王打的不是投降,就是被硬生生地赶到了察合台汗国。

而后,经过二十年修养生息的神州大地,动员全国之力开始了西讨,这一次西讨比蒙古时代的长子西讨走的更远,在火炮、重机枪、火枪等强力武器的攻击下,西方各国一战即溃。

这一次,杨信并没有对这些国家赶尽杀绝,而是采用了汉武帝的推恩令,除了将军功贵族分封出去外,还将这些国家拆成七零八落的小国家,让他们再也没有做大做强的可能。

杨信并没有御驾亲征,而是迎娶了赵敏,这也算安抚了残存的蒙元部落,同时,杨信发动力量,寻找到周芷弱、殷离、小昭,纷纷将他们纳入后宫,即使古墓后人黄衫女、紫衫龙王黛绮丝等江湖上数得着的女侠,也没有逃脱杨信的魔爪,被杨信充入后宫。

剩下的时间,杨信一边大被同眠,一边修行武学,同时,尽起全国之力,效仿二战之后的华夏,大力建设学校,全面普及教育,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同时不再以独尊儒术,而是让百家争鸣,当然,说是百家争鸣,不如说是文艺复兴。

儒家所学,统统划归为语文,然后杨信编纂并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自然等学科,可谓是将杨信的底子掏了个精光。

插一句,\咪\咪\阅读\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这件事不但将杨信掏了个精光,也将大汉第三帝国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底子也掏了个精光,好在,大汉第三帝国还可以从那些被分封在外的藩国汲取营养和利益,单凭这一举措,就能使新兴的帝国亡国。

万事有条不紊地进行,杨信也开始有了子嗣,有了子嗣后,杨信并未安排老师教他们,曾有儒家子弟不甘话语权被剥夺,想通过教育杨信的下一代在未来争夺话权,杨信直接不许,然后待自家子嗣到了入学的年龄后,直接让其隐姓埋名,进入学校学习,其母妃允许出宫照料孩子,当然也得隐姓埋名。

杨信的子嗣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未来之路,从政者,效仿华夏的晋升制度,先从乡镇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即使坐上帝位,也最多坐十年,然后自动退休,否则天下共击之。

杨信又制定了种种措施和制度,尽可能地为这个新生的帝国打好基础,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这个帝国又能走多远,那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