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之逆天改命 > 二百零三章 东征

诸天之逆天改命 二百零三章 东征

作者:刺桐2016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0:29

二百零三章 东征

此次东征的主帅是张松溪,主力军是杨信在武当山招收的核心子弟。派出张松溪也是无奈之举,杨信手下没人啊,俞莲舟俞岱岩等人,让他们砍人行,但让他们带领军队就有些差强人意了,毕竟没有受过军事方面正统的教育,而杨信自己,又不能离开襄阳,只有杨信亲自坐镇襄阳才能稳住大后方,同时还能吸引蒙元的目光。

唯一受过正统军事训练的只有张松溪,所以杨信也只能让张松溪为东征主帅,不过,此次随行的主力军都是经受杨信施恩的武当山方圆千里内的子弟,是根正苗红的自家人,都学习过杨信编纂的步兵操典。

步兵操典的战术固然在某些方面有些僵硬和死板,甚至不利于及时抓住战机,但胜在稳重,遥想后世,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红虾兵就是靠着僵硬和死板的战术,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威名,还有脚盆鸡的士兵,也是靠着万年不变的死板战术纵横天下。

而且此次东征的大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自襄阳城往东打,直到打到海边,占据江淮地区,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最主要的是打下信州路,也就是现在的江西贵溪,那里有中国最大的铜矿。

至于小的战略目标也很明确,每攻占一地,便收编降卒,仿襄阳例,让他们纳投名状,同时征集青壮入伍。同时,为了赢取民心,一律让当地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每攻占一地,公开分地,男性青壮分十亩地,女性青壮分五亩地,老幼为三亩,肚子里怀着的也算。

至于赋税,杨信大手一挥,表示所有苛捐杂税,一率统统放弃,每一年统一收取,而且仅仅收取田地收成的三成,但凡青壮参军者,可免除三年赋税。不要觉得三成的税收高,自秦以来,神州子民就没有过这么低的税收,以往,百姓手中能留有三成就是中等人家了,尤其是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百姓手中能留有一成二成就不错了,现今,杨信只收三成,而且杨信将“赋”这块统统给去掉了,百姓们能不欢心鼓舞?

广个告,\咪\咪\阅读\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当张松溪率领着东征军沿东南方向前行,攻向第一座蒙元军事重镇新野之后,严格地按照杨信既定的计划行事,得到了百姓们发自内心的一致拥户。

得益于蒙元的残暴统治,蒙元统治下,根本没有什么豪族世家地主之类的存在,有也是蒙元人和色目人,这些是被当作投名状的存在,降卒纳完投名状,其名下的土地自然成了无主之物。

蒙元治下的百姓生活极其困难,各种苛捐杂税让百姓苦不堪言,别说吃饱了,能够苟活都成问题,杨信大军一到,先是开仓放粮,接着划分土地,然后免除所有苛捐杂税,统一制定好十一税。

最后,张松溪也没有使劲地动员百姓,只是说了一句:“跟着公子,能让你们全家吃饱。”

瞬间,老百姓疯狂了,狂热地加入杨信的队伍。

张松溪可以称杨信为公子,但百姓不能,尊卑已经深入人心,杨信虽然没有称王,但百姓自发地将杨信尊称为宋王。

东征军攻下新野之后,直奔南阳,由于杨信手下没有文官,新野只能实行军管,好在因为杨信的计划,使得百姓万众归心,才没有出现任何差池,张松溪也不善管理,只是将降卒统统带走,将征招的青壮,一部分留在新野,一部分送往襄阳。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就体现出杨信仓促行事的弊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本来按照杨信的计划,先行苟个五至十年再说,待军事实力达到巅峰,人才储备足够的情况下才会起事,没想到赵敏和王保保的乱入打乱了杨信的计划,杨信只能仓促起兵。

好在,杨信早早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大力施恩百姓,收拢其心,外加此时百姓中的青壮被抽调走,民间只剩老幼和女人,再加之百姓忙着划分田地,再耕种,才没有造成动荡,其实此时的襄阳和南阳,除了被实行军管以外,其他方面颇有汉初休养生息的意思,这一切都是蒙元的锅,他们治下太乱了。

随着东征大军继续开拔,一句口号也开始自新野传遍天下:“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宋王,宋王来了不纳粮!”

张松溪大局观稍差,但小聪明却是极多,这句口号就是张松溪暗中派人散播出去的,但是,做为散播者,张松溪明显小瞧了这句口号的威力,在这条口号的影响下,百姓们爆发出了无法想像的力量。

东征军堪堪抵达南阳地界,宛城的最高军政长官达鲁花赤想要趁东征军立足未稳,发起进攻。结果,达鲁花赤刚刚带领城中精锐出城浪战,还未接敌,城门便被百姓和守城士卒关上,然后四门封闭,断绝了此地达鲁花赤回城的后路。

正在此地达鲁花赤目瞪口呆之际,东征军在张松溪的指挥下,按照步兵操典一步一步地压上,用火炮和火枪生生全歼了这支军队。

而后南阳宛城的城门自动打开,百姓热烈前来相迎,守城的士卒则直接纳了投名状,将城中的蒙元人和色目人杀了个精光。

一回生,二回熟。张松溪率领大军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然后划分土地,减免赋税,征收青壮从军,然后接收南阳,实施军管。此次操作明显比上次操作熟练了很多。

至于后续,张松溪不想管,也管不了,统统扔给杨信处理,杨信也是挺无奈的,手中根本没有人手,索性,杨信便提拔胥吏为官,掌管一地民政,要说对当地民政了解最清楚的,不是官员,而是官员手底下的这群胥吏。

当然这也只是临时的无奈之举,所做所行都比较粗糙,为了防止占据之地动荡,杨信实行的是军政分离制度,政不管军,军不干政,不像蒙元那样,设个达鲁花赤之职,什么都管。蒙元的千户制本身就有些唐末藩镇的意思,也就是蒙元人少,而且还是异族统治神州大地,如果是华夏子民自家统治神州大地,按照蒙元的官制,早晚又是藩镇之祸。

杨信为了防止后续的藩镇之祸,只能简单粗暴地实行军政分离制度,先将兵马抽调一空,仅留一些青壮组成民团简单地维持治安。

被送往襄阳的青壮则是先行打乱,然后再整编,接着进行大练兵,待渡过新兵三个月后,视情况而定,有的调往东征军占领地区与当地青壮进行轮换,有的继续练兵,极少数聪明者直接转向文职。

总之,这一切都在叮当乱响之、乱中有序地进行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