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即鹿 > 第七十章 司马荒谬至 征虏善口惠(中)

即鹿 第七十章 司马荒谬至 征虏善口惠(中)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0:19

第七十章 司马荒谬至 征虏善口惠(中)

说话之人穿着成年人的衣冠,但是相貌年少,红扑扑的脸蛋,唇上才刚长出淡淡的绒毛,实际是个少年,此人却非别人,正就是袁子乔病故之后,如今最得桓蒙器重的郗迈。

至於他的嗓音如同公鸭,不必多言,这自是因他处在变声期的阶段。

如今士人,无不以世资、家声为比拼高低的依据,却那陈郡谢氏与高平郗氏,尽管而下并为江左侨姓中的高门,两家祖上近代以来的仕宦经历、官品大致相当,然若比较前代秦朝时期,郗氏则是胜过谢氏,郗氏於前代秦朝末年,曾出过一位御史大夫,而谢氏於秦、成之际,其祖上所任之最高官职,不过是个中郎将罢了。

故以此按说,郗氏的世资,本该是高於谢氏的,唯因天下乱来,郗氏是后入江左,且是以流民帅的身份而得到的江左的任用,换言之,也就是说,郗迈的父亲现下虽然位尊朝中,但究其本质,他们家实际上却是依靠武力而才得以跻身江左高等的士族行列之中,故而郗氏子弟很多时候,其实是不受到士族阶层的礼遇,反而因他们祖上行伍的经历而受到轻视。

因了以上缘故,再加上谢执年长於郗迈,於士林中的名誉也高於郗迈,特别他的性子不管是他的本性也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名阶刻意为之的也好,又是个潇洒不羁,傲视王侯,乃至被桓蒙呼为“方外司马”的,因而对郗迈不说看不上,他却也没有因为桓蒙对郗迈的看重而就给以郗迈足够的谦退、尊让。

闻得郗迈此言,谢执顿然不乐,放蒲扇於胸前,斜眼看他,说道:“黄口儿说谁荒谬?”

“仆言司马荒谬!”

“我哪里荒谬?”

郗迈跪坐榻上,昂首说道:“仆请给司马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

“说:古有一个放牧的人,常有狼来吃他的羊。正常情况下,该怎么应对?自当是磨利刀剑,取以弓矢,把狼打死,如此,羊自然就得救了。可这位牧人不然,……司马猜他怎么应对的?”

谢执问道:“怎么应对的?”

“这位牧人非但不磨刀取弓,反而备下了一些肉块,他用这些肉块来喂狼,指望把狼喂饱了,狼就不会吃他的羊了。……结果如何?司马不妨再猜一猜?”

谢执翻了个白眼,说道:“结果如何?”

“结果就是:不但羊最后被狼尽数都给吃了,这个牧人,也被狼给吃了!司马适才所言,就如此牧人备肉喂狼,反受狼害的这个故事一般无二!司马就是这个牧人。岂不荒谬?”

谢执哈哈大笑,举蒲扇,点坐在对面的少年郗迈,顾与座上诸人说道:“我却是说错了,郗嘉宾非是黄口儿,而是利嘴儿!”问郗迈,说道,“我读书虽然不多,然凡古今书籍,亦少有不观者,这个故事,我却怎么从未读到过?嘉宾,此故事源出何书?”

“嘉宾”,郗迈的小字。

郗迈说道:“此故事源出《郗子》。”

“《郗子》?此何书也?郗子,谁人也?”

“郗子者,即在下也。”

谢执再度大笑,说道:“小小年岁,敢自称为‘子’!胆子不小,别的不说,只卿这份豪气就强过我矣!”与桓蒙说道,“无怪嘉宾深得明公厚爱,竟为明公入幕之宾!”

“入幕之宾”四字,讲的是桓蒙与郗迈的一段故事。去年深秋的一个早上,谢执等吏求见桓蒙,上禀公务。时郗迈也在室中,桓蒙就叫他卧床旁听。床有帐幕,谢执等人初不知郗迈也在,后来风动帐开,这才看到郗迈。谢执遂笑言说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也。”

这四个字中的“宾”,既是意指“宾客”,也刚好对应了郗迈的小字“嘉宾”。

桓蒙掀须而笑,宠溺地看向郗迈,说道:“嘉宾虽是年少,才高过人,不逊君等!”问郗迈,说道,“嘉宾,卿以为司马之言非也,那以卿之见,蒲洛孤将犯我南阳,我该何以对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如明公方才所说,南阳地关紧要,乃是明公日后北复洛阳、西进关中的必经要道,断不容失!故此,不管他蒲茂为何会於此时,不趁胜进攻幽州,却反来打我南阳,我如今唯当一条对策应之:即寸土不退!”

郗迈尚显稚嫩的脸上,说这些话的时候,透出了飒飒的英烈之气,端得一位少年英雄的模样。

“寸土不退?”

郗迈注意到了桓蒙似心存忧虑,猜出了他的忧虑是何,说道:“敢问明公,可是担心现下朝局不稳,我荆州难免分心,恐怕无法全力应对蒲洛孤之来犯么?”

桓蒙含忧说道:“知我者,嘉宾也!诸君,我正有此忧。天子病重不起,已快两月,而朝中诸公犹争论不休,至今还没有定下宜立宗室何人为储。朝堂於此际这般的不宁,万一秦虏果然如买德郎所虑,真的是大举来犯我南阳,我只恐怕,咱们荆州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应对啊!”

“朝中诸公犹争论不休”,这话实际上桓蒙艺术性的一句话。最好立何人为储,江左朝中的重臣们,其实早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便是选择亲近士人、性格柔弱的程昼为储,却正是因了位处建康上游,手控荆州重地的桓蒙迟迟不肯表态,此立程昼为储之事,才拖延到了现在。

“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应对”,这句话的潜台词则是:倘若江左朝中不顾桓蒙的意见,最终强行立了程昼为储,那荆州与建康的对立,必然就会因此而明面化,而又一旦明面化后,是不能排除两边也许会刀兵相见的,——毕竟殷荡虽然被迫免职,可别的州郡不讲,单只扬州以及扬州与荆州间的侨州豫州,却都还是在江左朝廷的控制下,对荆州便是个威胁。

文到此处,须得插句题外话。

江左南迁以今,荆州因为位处长江上游的缘故,固然向来都是位处长江下游、地在扬州境内的建康之最大隐患,凡牧荆州者,无不都凭此地利,并及荆州境内繁多的百姓和主要用北地流民组建成的荆州兵,也就是“西府兵”以与掌控着扬州的江左朝廷对抗,是谓“荆扬相抗”,但此二州之外,关系到朝局稳定与否的位置重要之州,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侨州豫州。

这个侨州豫州,辖地不大,只有三个侨郡,一个弋阳郡,一个西阳郡,一个新蔡郡,南北四百里,东西二百里而已,但此侨州却首先,因为处於荆、扬之间,其次,也是因为此州北邻淮水,进则淮北,退则淮南,是北伐、或者抵御北地胡人南下的前线,故境内有好几个军事重镇,兵马颇精,而一直以来,都是荆州与建康朝廷,或言之,荆州与扬州激烈抢夺的对象。

桓蒙攻取蜀地之后,就有心把豫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殷荡兵败后,他对豫州更是觊觎,但直到目前为止,豫州还在建康朝廷的掌控下。

这些且不须多说。

却说听了桓蒙此话,郗迈离榻起身,下揖说道:“迈敢请明公入侧塾。”

“哦?”

“迈有一策,可解明公此虑。”

谢执的眼又开始斜,斜瞅着郗迈,摇着蒲扇,说道:“有什么话,不能当众讲,偷偷摸摸的去侧塾里讲?嘉宾,你是把吾等视作外人了,还是你要对明公上的策见不得人?”

郗迈闻此近恶的戏谑之言,神情不变,从容自若,说道:“君等皆明公之信用腹心,何来‘外人’之说?仆所要上给明公之策,光明正大,又何来‘见不得人’?之所以仆请明公入侧塾者,无有别因,唯因司马好酒,仆恐策未得行,已为司马酒后泄矣!不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么?司马,此圣人之所教也!”

谢执不免又一次的哈哈大笑,说道:“伶牙俐齿!”

桓蒙就下榻,与郗迈共入堂后侧塾。

两人於侧塾坐定,桓蒙问道:“嘉宾,是何策也?”

“明公恐‘荆州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应对’,所因者,无非是担心朝中诸公会强立相王为储,这样,我荆州与朝廷目前的局面可能就会出席恶化。既是如此,迈愚见,明公何不及早表态,表示也同意立相王为储?”

“及早表态,同意立相王为储?”

“迈知道,明公一直不肯表态,不肯表示同意、支持立相王为储,主要是出於两个原因。立相王为储,这是朝中诸公最先提出的,就算明公随后同意,也无拥戴之元功,此为第一个原因;明公与相王虽然相熟,但关系并不十分亲密,相王更亲近的阀族诸公,此为第二个原因。”

桓蒙不瞒郗迈,颔首说道:“我不肯表态,正是因此两个缘故!”

“迈之愚见,明公的这两个担忧,实际上大不可必!”

“怎么个大可不必?”

郗迈面上神采四射,他侃侃而谈,说道:“先说第一点,相王尽管是朝中诸公最先提议,立他为储的,然若无明公允可,就是朝中诸公再作拥护,他肯定亦是当不上储君,相王对此,定然是心知肚明,所以明公如果表态支持,同意立他为储的话,他必然会对明公感激万分,是为明公虽为‘随后同意’,却一锤定音也,此功何逊於拥戴之元功?”

桓蒙细作思量,想了会儿,说道:“卿这么说,也有道理。第二点呢?”

“第二点,相王固是更亲近阀族、名士,然明公与相王亦熟,当知其性。其人文弱,所擅者,清谈言辞罢了,国家的军政大事,他悉无理会之能,是以朝中诸公才会想着立他为储,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继承了我大唐的帝位,……明公,岂不对明公也是大有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