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八十二章 皇太极,你要死了(上)

第八十二章 皇太极,你要死了(上)

盛京皇宫崇政殿,年过五旬的皇太极端坐在上方龙椅上,面容消瘦,神情难掩疲惫。

他双手摊开一张颜色鲜丽的,似是圣旨模样的文书。

只见文书上写着:“大明国皇帝敕谕金国汗。”

“诸申乃我大明世代之臣,世守大明边界。然先汗叛乱以来,千百万生灵涂炭。”

“是非对错,朕不与置评,后人自有评之。”

“今朕获悉金国汗身体大恙,每况愈下,恐命不久矣。”

“朕闻此事,喜忧参半,喜则我大明终去强敌。”

“忧则汗乃一代雄主,暴毙而亡,非朕灭之,必为朕平生所憾。”

“有黄台吉者为金,无黄台吉者,金国必乱。”

“汗之长子豪格,优柔寡断,难堪大任,难掌金国。”

“其余诸子年幼,若登大位,必为傀儡。”

“汗之十四弟多尔衮,实力强大,野心勃勃。”

“汗之一去,豪格必难制多尔衮,汗亦与多尔衮有杀母之仇。”

“多尔衮仇汗日久,必夺汗位。”

“多尔衮实非豪格所敌,豪格必败。”

“有朝一日,豪格无路可去,可持此国书或汗之信物投我大明,朕必护佑之。”

这是一封国书,是以崇祯的名义写给皇太极的国书。

国书两端那翻飞的银色巨龙,加上崇祯的钤盖都足以证明这封国书是真的,确认并非他人伪造。

这封国书是吴三桂派人送达盛京的,而吴三桂虽未投敌,但很早就与这边有通信往来,不过都是秘密的。

这次是崇祯命人让他将这封国书送到盛京,交给皇太极,那就可以光明正大了。

而这次国书事件的推动者,自然是沈浪,不然崇祯都不知道皇太极什么时候暴毙。

在知道正史中皇太极会在八月初九暴毙之后,沈浪就想提前布置些什么了。

经过与崇祯商量之后,才让崇祯给皇太极写了这封国书,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希望皇太极在临死之前大刀阔斧的削弱多尔衮的实力,若能像明太祖那样直接咔嚓了最好。

当然,这只能想想,毕竟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很强,不可能坐以待毙。

但让皇太极去削弱多尔衮的实力,是可以期待的。

若成功,多尔衮的实力必然下降,与豪格的竞争便处于劣势,让其难以成为日后权势滔天的摄政王。

毕竟多尔衮的能力也确实比豪格强一些,野心也比豪格的大。

若让多尔衮被压制,而让豪格成为下一位继任者,多尔衮必然不服,肯定会寻机夺权,从而有可能引发满清内战。

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太极着手对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进行削弱,但未成功便暴毙。

多尔衮必然更加痛恨,加深与豪格之间的矛盾,清廷内部动乱的可能性也加大。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那自然是最好。

若皇太极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削弱多尔衮的实力,这封国书还有第二个目的,那就是让皇太极提前立下遗诏,死后传位于豪格。

因为正史中皇太极是突然暴毙,没有立下遗诏,所以豪格就没有足够的名义继任帝位,这就给了多尔衮借口。

若皇太极立了遗诏,凭借皇太极的影响力,支持豪格的力量就会增强,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因为正史中,双方实力相差无几,谁也没有把握取胜,所以才达成妥协,让顺治捡了便宜。

若是豪格有了遗诏的加持,让实力的天平朝他倾斜,那他就有机会继任。

只要豪格继任,对大明就有利。

所以这小小的国书,可是承载了很大的使命。

大明现在沦落到用一封国书去谋划这种大变,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现如今大明对于满清,是处于守方,即便知道皇太极要暴毙,也没能力在这个时候去做些什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影响。

能成功的影响到皇太极最好,实在影响不了,那也没有办法了。

对皇太极来说,突然在这个时候收到崇祯送来的国书,他是非常意外的,更让他意外的是,崇祯的语气,怎么像换了个人一样。

一口一个金国汗,不承认大清就罢了,其间透露的意思好像是若你皇太极晚点死,我崇祯率领的大明会直接灭了你。

皇太极忍不住在心中嗤笑一声,“我大清铁骑刚在大明境内肆虐半年,无人可挡,满载而归。崇祯小儿,此等言语,若三岁小儿。”

说回这封国书的内容,无非表达两个意思。

你皇太极命不久矣,要死了。

你皇太极一死,就没人能制住多尔衮了,多尔衮迟早夺你皇太极一脉的位子。

你皇太极本身就与多尔衮三兄弟有杀母之仇,一旦多尔衮上位,这三兄弟也绝对不会放过你皇太极的子孙后代的。

而你一手建立的大清乱了,对我大明的威胁就不足为虑了。

我就等着看好戏,要是豪格侥幸逃过一命而无处可去,可以来投奔我大明,我会好心收留他的。

将这封国书又看了一遍,皇太极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现在不应该是大明焦头烂额吗?你崇祯有什么资格用戏谑的语气,看戏的心态,一副尽等大清内乱的神情送来这封国书?得癔症了吧。

其实皇太极不知,沈浪还准备让崇祯将多尔衮与庄妃的事情也一并写进去,但崇祯认为在国书中写这些内容有些不妥,便没有加进去。

否则的话,皇太极心态也不会这般平静吧。

虽然对国书中崇祯的态度有些嗤之以鼻,但皇太非常清楚,这国书中的一些内容是真实的。

多尔衮三兄弟掌握两白旗,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但是不用他崇祯提醒,他皇太极这些年为了整合大清的力量,什么时候停止过削弱其他各旗的实力?

继位之初的四大贝勒,权势最大,其中两大贝勒阿敏和莽古尔泰直接被除掉。

大贝勒代善也老实了,再加上现在年纪也大了,基本不再管事,他皇太极一家独大。

现如今,能够威胁到他皇太极这一脉的,也就多尔衮三兄弟了。

这些年他皇太极也并非没有对多尔衮三兄弟进行监视和削弱,甚至是想办法分化三兄弟,也起到了一些成效。

但是先汗在世时,三兄弟本就受到优待,各自领到了可观的牛录数量,仅排在四大贝勒之后,三兄弟联合起来,实力更是强大。

早些年为了对付其他三大贝勒,还需拉拢三兄弟,所以让三兄弟顺利成长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再加上三兄弟也立了不少功勋,特别是三兄弟中的多尔衮,最聪明,最沉稳。

这些年表面上也是装着老实本分,没做什么违逆之事,比之阿敏、莽古尔泰之流强多了。

也正如此,一直没有找到太好的理由和借口除之,让三兄弟保存了大部分实力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这三兄弟现在还是无法威胁到他皇太极,他皇太极直接掌握两黄旗和正蓝旗共三旗。

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是站在他皇太极这边。

四旗的实力,加上两黄旗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这三兄弟两白旗实力再强,也得老实。

可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

皇太极深知自己能够牢牢掌握三旗的实力,让镶蓝旗效忠,让两红旗臣服,让两白旗不敢妄动,但不敢保证继任者就可以做到。

人心最是难测,济尔哈朗会不会继续效忠他皇太极指定的继任者,代善会不会又开始抬头搅风搅雨,这谁都无法保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