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七十九章 马匹和马料

大明合伙人 第七十九章 马匹和马料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3:53

第七十九章 马匹和马料

接下来,沈浪又陆续的增加了障碍跑,负重三十斤、五十斤,五里、十里跑步等等项目。

反正每天卯时一到便要起床训练,所有项目轮番着来,中饭午饭吃完有半个时辰休息,一直训练到晚上的亥时。

似乎不把骨头架子折腾散了誓不罢休,每完成一天的训练之后,每个人都是倒下便睡着了。

更可气的时,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警钟声大作,全军集合,没在规定时间内集合的还要受罚。

第一次大家还以为有敌袭,一个个慌乱不已,集合后沈大人只丢下两个字:“解散。”

大家很是不解。

没想到还有第二次,甚至有的一个晚上搞几次,根本是屁事都没有,就是不想让人好好睡觉。

没休息好,第二天怎么完成那么多训练?

我想暴动,我要哗变,很多士兵如此愤恨的想着,感觉白天的肉也不香了,对沈大人的“怨念”颇深。

可他们不知,沈浪沈大人却颇为享受这种感觉。

因为曾经他沈浪也是这样被训的,心中充满“怨念”,如今却成为了自己最“痛恨”的人,但这种感觉真好。

军训的第十三天,锦衣卫千户王国兴通过了早晨的负重跑,虽然只提前了一点点完成,但总算达标了。

端着手里的肉丝面,王千户都舍不得起,直到看到高千户和李参将累得像狗一般的走到终点,才当着他们的面美美的吃完。

听说李参将和高千户都差点发狂的扑上去咬死王千户,这也导致三傻组合彻底破裂,王千户成功的甩掉了三傻的名头。

十五天后,沈浪将燧发枪发了下去,每个需要操练的士兵都领到了一支燧发枪。

步兵领到的是长枪,用来当骑兵的则领到的是短枪。

现在的骑兵数量有些不够,只有一千多人,沈浪给周遇吉定了个目标,骑兵人数至少两千五左右。

周遇吉提出了骑兵数量不够的主要难题,那就是战马数量不足,特别是精马。

面对缺马的问题,沈浪亲自回了京师一趟向崇祯要马,崇祯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

可一核查,京师中的马匹数量超过三万,可能够称得上精马的,却不足两千匹,简直骇人听闻。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马种不好,本身就是杂马,但另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照料不佳,再好的战马不好好喂养也会废掉。

这里面自然又是老生常谈的**和管理不善的问题,沈浪知道,在京师中已经很难养出精马了。

于是,让崇祯下拨马匹,然后让周遇吉亲自派人来选马。

沈浪要的数量是至少七千匹,因为他的目标是全军上下每个都配马,哪怕不是战马,能用来赶路都行,反正就是要机动速度快。

这还是缩减的结果,因为一般的精锐骑兵,每个骑兵都是要配备两到三匹马的,建虏就是如此。

大明现在很难达到这种条件了,可即便如此,七千匹的胃口还是有些大。

一开口就要走京师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马匹,一群人站出来反对。

不过,崇祯获得了以蒋德璟为首的内阁的全力支持,因为蒋德璟也清楚京师各衙门的**,战马留在京中除了浪费,根本养不好。

而周遇吉是他很清楚的一位良将,去年还以少胜多战胜肆虐的建虏,将战马交给这样一位忠诚于朝廷的良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终,沈浪要的数量得到了通过,但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精马只争取到了五百匹。

其余的,都是照料得不好的马。

可即便如此,也让周遇吉和李若琏见识到了沈浪的巨大能量,居然真的可以拿到这么多马,即便精马数量相对较少,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虽然不能将精马全部拿走,但沈浪也不想随便拿些马凑合,便让周遇吉亲自带人来挑选一下。

尽量不要杂马,而是选那些有精马潜质的,只是因为照料不周才导致状态不佳,好好喂养还可以成为精马的马。

不用崇祯特意去吩咐,王承恩大开绿灯,所以周遇吉能够畅通无阻的去选马,让一行人激动不已。

这七千匹马,加上军中原本的一千多匹,一共八千多匹。

这么多马,光是一天的马料都是个不小的数字,马匹的问题解决了,但马料却又遇到了一些难题。

户部不愿拨银,兵部不想管厩牧,意思就是马既然拨给你了,怎么照料那是你自己的事,朝廷不管了。

最终,崇祯也没有强求,因为他清楚,如果这般做了,左良玉、吴三桂等等军头恐怕也要找借口向朝廷张口了。

朝廷连周遇吉这个手上兵力一万都不到的总兵都可以这么豪横,我这镇守边关,与百万流寇作战的,更应该得到补充吧。

他们那些人一开口,就不是个小数目,没有足够的理由,还不敢不给,不然就给你撂挑子。

沈浪也知道崇祯的难处,心里也有这样的准备,所以没有强求,准备自己来搞定。

之前沈浪送到拍卖公司的那副唐伯虎的字画,已经成功拍出去了,并拍得了六千三百万的高价,再加上他送拍的十多件其他古董,身价上亿了。

但是,他花钱也很快,首先花了近六百万采购了一千吨的马料,全是精料。

分批次运到大明,然后让王承恩安排人转运到皇城外的几个大仓库中,让信任的人看管。

再让王承恩安排人在大明也采购一些精料,另外所有的粗饲料也在大明采购,并组建一支特殊的运输队负责运送。

反正现在整个京师的防卫、巡查等职责都掌握在王承恩手中,他做很多事情也方便很多。

由于从乾清宫转运的物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崇祯便将寝宫由乾清宫搬到了西侧的养心殿了,直接将乾清宫让了出来。

这样,乾清宫的地位就相应的降低了,受到的关注也会小一些,更方便以后物资的转运。

六百万的花费对现在的沈浪来说不算什么了,他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买了四十万两白银,花了近五千万。

这些银子沈浪都拿来充实崇祯的内帑了,剩下的钱便进了沈浪自己的腰包,算是他自己的“内帑”。

他给自己大概的划了条线,崇祯赏赐下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而崇祯让自己拿到现代社会换银子和物资的东西,利润一人一半。

因为那副唐伯虎的字画是崇祯赏赐下来的,所以那六千多万拍卖款应该全部属于他沈浪的。

但看到崇祯急需银子充实内帑,所以沈浪将崇祯让他拿到现代社会换银子的另一幅作品给留了下来,准备择机再拍卖。

如果最终拍卖价格不够六千三百万,以后再用崇祯的其他东西给补上。

不要怪他沈浪心黑,只拿一半已经算是良心了,因为他处在绝对的垄断地位,这种事只有他沈浪能做。

再说,这些东西若放在现在的大明换银子,四万两都不一定能保证,何况是四十万两。

而且,从现代购买的银子纯度很高,大明流通的银子纯度只有百分之九十左右,把这些银子熔了再加些其他金属进去,妥妥的增加四万两问题不大。

所以,对于这些东西能换四十多万两的巨款,崇祯是非常满意的,又送了好几幅名家的字画给沈浪,让他去多换些银子。

而这些字画,其中两幅字还是崇祯自己写的,因为沈浪知道崇祯是书法爱好者,一手书法也是极为出色,只是传世作品极少,应该能拍出一些价格。

对于自己的书法能够受到后世人的认可,崇祯也非常高兴,便挥毫泼墨的现写了两副书法作品。

这传送门也是神奇,崇祯刚写的字,经过传送门之后,就成了古董,好像是真的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完全看不出是刚出来的新作品。

所以,只要专家知识储备足够,并且不忽悠人,应该能鉴定出这就是崇祯的真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