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七百八十九章 跟着朝廷走,才有肉吃

第七百八十九章 跟着朝廷走,才有肉吃

南熏坊紧靠皇城,又与六部等重要朝廷机构相近,所以这里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达官贵人最青睐的一个坊。

而一些大家族和豪商,想要结交显贵,扩大家族影响力,也喜欢在这里置办产业。

也正如此,南熏坊逐渐成为京师,乃至整个大明最为显赫繁华的地方。

能在这里安家的,非富即贵,申家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放在几年前,这申家在京师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其在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便一跃成为京师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着实惊人。

不过,这一切与申家家主申万林的审时度势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这五六年时间,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变化最快的几年时间,快得很多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但是,申万林却抓住了机会,紧跟朝廷的步伐,一连做出了几个重大决定。

首先,在朝廷打击勋贵集团,并抄没他们的家产时,他没有畏首畏尾,而是带领申家迅速出手。

以破釜沉舟之势,以申家几乎所有的家当为资本,在朝廷举办的拍卖会中,拍下了南熏坊、大时雍坊等几个繁华大坊的房产、店铺。

这些房产和店铺都是勇卫营和锦衣卫从那些勋贵集团和东林党手里抄没来的,地段和建筑风格,都是上上乘,平日有钱都难以买到。

但是由于那一阵子朝廷闹出的动静太大,京师的勋贵集团差点儿被一网打尽,东林党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闹得人心惶惶,不少人人人自危,生怕惹祸上身。

所以,他们的行事尽可能的低调,一些有实力竞争的家族甚至都没有参与。

而申万林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小搏大,一口气买下了十多处房产和店铺,甚至不惜将申家在京师以及外省的其他产业卖掉,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疯狂的。

不过事实证明,申万林赌对了。

朝廷在摧毁勋贵集团和东林党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打击范围,诛连其他人,反而尽可能的消弥这件事情带来的各种影响,申家因此没有惹祸上身。

随后,在朝廷颁布“崇祯新政”,全国范围内掀起一片反对之声时,申万林没有支持他们,也没有静观其变,而是迅速的公开支持。

并在《明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呼吁全国接受“崇祯新政”,高度赞扬“崇祯新政”将会给大明带来的好处。

因此,他曾经一度被怀疑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了官府手中,被官府强逼这么做的。

因为申万林不只是嘴上喊喊,还努力的付诸于各种行动中,申家所有产业都积极的响应新税政策,带头交纳加重很多的商税。

同时,他还亲自将家中嫡长子送去服兵役,而没有选择通过花钱的方式买断兵役。

这么做,完全是吃力不讨好嘛。

这种种,看似没有立即给申家带来直接的好处,但是在随后朝廷和官府组织的多次招标中,实力和底蕴并不显眼的申家,却多次中标,得到了好几个很不错的项目,让申家赚得盆满钵满。

而随着大明的发展日新月异,京师的地皮、店铺、房产便跟着水涨船高,繁华地段更是暴涨,申家的财富便如龙吸水般疯狂积累。

在今年上半年,在得知朝廷以倭国损害大明商人的利益为由,将要对倭国用兵时,申万林便第一时间准备大量资金。

在勇卫营刚占领长崎不久,申家的商船便迅速开到了倭国,带去了大明各种紧俏和倭国稀缺的商品。

随着勇卫营征服的疆域越来越大,申家对倭国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几乎是跟着勇卫营的兵锋走。

直到一个多月前《明日亲善条约》正式生效时,申万林不惜拿出几间上好的店铺抵押,在银行一口气贷款两百万银元,一口气全部投入到倭国去了,成为大明第一人,远远超过后面其他家族的投入。

正是由于这种魄力,在这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内,申家便一跃成为整个京师十大豪商家族之一,享誉全国。

而申万林那句“跟着朝廷走,才有肉吃”,更是成为了经商的至理名言。

如果放在以前,再大的商人也只是一个商人,地位上依然是士农工商中的最低等。

但如今,随着朝廷对商贸的大力扶持,取消了对商人的各种限制,商人的地位迅速攀升,豪商的地位已经丝毫不亚于一些显贵了。

所以,当听到沈浪说自己姓申,并且是来自南熏坊那个申家时,不少人都投来敬畏又羡慕的目光。

而以沈浪如今的地位,冒充申家人,自然不是高攀,也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因为十个申家都比不过一个沈字。

他之所以愿意冒充申家人,一是因为申字和沈谐音,另一个原因是申万林的一些性格,他也很喜欢,而申家的成功,与申万林的作风息息相关。

就连崇祯,也对那句“跟着朝廷走,才有肉吃”,赞不绝口。

一个商人,能够引起这个时代皇帝的关注,可不是一般的难,也是莫大的荣耀。

不过,沈浪冒充申家人,并不是提前想好的,而是刚才临时起意。

因为他之前一直不想太高调,现在即便让人看出身份不凡,但他还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真正身份。

可是在外人看来,都已经自报申家人了,那身份上肯定不可能再隐瞒了,所以连身前这个阅人无数的年轻公子也是深信不疑。

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惶恐不安,甚至阿谀巴结,因为他的身份一样不简单。

正因如此,不待沈浪问起,他便主动自报家门道:“在下王思诚,来自大时雍坊的王家。”

大时雍坊,虽然在繁华程度上与南熏坊略有不如,但也是毗邻皇城,而且整个坊比南熏坊要大得多。

甚至很多住在大时雍坊的人,比住在南熏坊的更加骄傲,因为沈浪沈大人的沈府,就位于大时雍坊。

能与沈大人住在一个坊,这对大明百姓来说,是多大的荣耀啊。

因此,这王思诚特意说出大时雍坊,也有这个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