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六百五十二章 无烟火药的发明历程

第六百五十二章 无烟火药的发明历程

对于舰队的动向,沈浪只是偶尔关注一下,毕竟他们现在只是在赶路,一般不会有很重要的事情发生。

但最近在大明,却是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确切的说,是大明又有了一项重要发明:无烟火药。

可以说,对于这项发明,沈浪是期待已久了。

终于,经过王徽的学生张问达团队在这两年中的不懈努力和钻研下,无烟火药在十天前被发明了出来。

张问达是这几年快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科学家,弹药专家,他和他率领的团队承接了两个重要项目,其中之一便是无烟火药。

这种火药主要成分包括百分之五十八的硝化甘油,百分之三十七的硝化纤维以及百分之五的凡士林。

再以丙酮作为溶剂,风干后压成线条状。

之所以有沈浪提供的现成配方还耽搁这么久才研制出来,主要原因就是在凡士林和丙酮上面,因为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早已经被发明了出来。

凡士林是石油副产品,学名矿脂,由石油分馏后制成,这项工作在一年前便完成了。

丙酮则复杂不少,它是一种有机物,制备它的方式有好几种。

正史中早期是由乙酸钙的干馏制得,一战期间有人发明了丁醇酵母发酵法,但是这两种方法产率很低,不适合量产。

所以沈浪选择的是后世常用的异丙苯氧化合成法,利用苯和丙烯进行转化。

可是这又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不管是苯还是丙烯,都没有发明出来。

所以,又要先将这两个玩意儿给整出来,这就是快速攀爬科技树的弊端,基础太差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现成的。

想要发明一种眼下急需的产品,就要先发明多种其他暂时没什么需求的产品出来。

不过,这也有不少优点,以后他国想要追赶大明的难度就大多了,大明用来掐他们脖子的手段就多了,他们少不得要走很多弯路,够他们追的了。

说回苯和丙烯,苯是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将剩下的油状液体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就是苯。

所以苯也不是一下就能制备出来的,先要获得那种油状液体,也就是先要进行制备煤气的过程。

煤气是以煤为原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通过煤干馏法后焦化得到的气体,称为焦炉煤气。

属于中热值煤气,可用于城市的照明和民用燃料,而且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这也正是沈浪愿意转这么多弯来制备丙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煤气在电和电灯发明之前,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整座城市带来了光明,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苯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丙烯,它是由原油衍生物,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制备乙烯的过程中同时分离出来的。

石脑油是通过蒸馏石油得到的轻质油,主要用作化工原料。

石脑油还分为轻石脑油和重石脑油,而制备乙烯是需要轻石脑油,这主要是蒸馏过程中温度控制的不同。

因为分馏石油的过程中,温度不同,得到的产品也不同。

温度在五十到两百度的馏分,得到的是汽油;温度在两百到三百一十度的馏分,得到的就是煤油;之前的凡士林,温度是在三百零三度以上的馏分。

而轻石脑油,则是采用七十到一百四十五度的馏分。

获得了石脑油,就可以通过制备乙烯的同时,分离出丙烯。

经过这么多环节,终于得到了想要的苯和丙烯,再利用异丙苯氧化合成法,就可能得到最终想要的丙酮。

这个问题终于在上个月得到解决,然后经过一次次的试验,终于把无烟火药给造出来了。

这种形式的无烟火药被称为双基火药,它比主要由硝化纤维或者硝化甘油构成的单基无烟火药更具威力。

因此,它将逐渐成为以后的主要发射药。

沈浪之所以如此期待这项发明,是因为这一发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将为机枪的发明和普及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因为依靠以前的有烟火药,产生的杂质太多,很容易导致枪膛阻塞,是无法满足机枪子弹连续发射要求的。

所以,即便机枪造出来了,实用性也很差。

正史中,正是因为无烟火药的出现,马克沁重机枪才能拥有自己的舞台。

从这一刻开始,有烟的黑火药终将被取代,无烟火药将成为普遍使用的发射药。

由于这项发明的成功,沈浪还特意推迟了对倭国的行动。

因为留给倭寇的,肯定要最好的,老师用最严厉的手段,才能教出“老实的好学生”。

待大明完成了无烟火药的量产,并发明出来机枪,那才是大功告成。

其实,机枪的构想在三年多前就已经被沈浪提了出来,是朱慈烺主持的重要项目,以马克沁机枪和加特林机枪为范本。

因为这两款机枪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个是单管的,一个是多管旋转机枪。

正史中,加特林机枪其实比马克沁机枪还要先二十年发明,最初的加特林机枪是手摇式的,是一款通过机械完成自动装填的速射武器。

但在在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后,看起来多管更占优势的加特林机枪反而迅速的被比了下去。

因为与马克沁机枪相比起来,加特林机枪的弊端太多而且太过明显。

它对射击的要求很高,射手摇动手柄必须要保持匀速,一旦摇动过快就会卡壳。

如果是在平时训练中还好,在战场那种紧张的氛围下,几乎很难做到,所以故障率很高,导致它的射速甚至还不如马克沁机枪。

而且它很笨重,操作一挺加特林机枪,需要四个人,而一挺马克沁机枪,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其稳定性也远远不如马克沁机枪。

由于笨重,机动性和隐蔽性也无法与马克沁机枪相比。

综合下来,加特林机枪几乎被完虐,自然就被各国迅速淘汰。

一直到二战,由于战争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空战,需要射速更高的武器才能增加胜算。

于是,人们又想起近百年前的加特林原理,通过更先进的工艺解决了加特林机枪以前的各种弊端。

不但让加特林机枪起死回生,就是在沈浪所在的时代,也是大放异彩。

而马克沁机枪,则早已经被通用机枪取代。

所以,加特林原理只因其太过先进,没有被时代领略到,才让其错过了那么久的发展时间。

而沈浪作为后世人,以上帝的视角,自然不想大明错失这样的机遇,两款机枪的研制要齐头并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