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六十二章 砂型铸炮法(上)

第六十二章 砂型铸炮法(上)

除了月银的问题,还有一件大事让所有工匠们都激动、羡慕不已。

平时雷都打不出一个屁的吴老二,居然第一个向沈大人申请了那个专利。

本来大家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却没想到,仅仅一天时间,沈大人就带着圣旨来了。

皇上批准了吴老二申请的砂型铸炮法专利成功,为大明第一号专利。

因该铸炮之法为大明的火炮工艺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特此御封吴老二为皇匠。

废除吴老二的匠籍,改为民籍。

成立京师第一铸炮厂,沈浪沈大人担任厂长,吴老二担任技术工程师,可亲自挑选工匠专门用砂型铸炮法制造火炮。

每生产出一门火炮,吴老二可以获得相当于铸炮成本一成的专利收益,工钱再另算。

当然,圣旨中的人名不是吴老二。

毕竟吴老二的本名不叫老二,是因为在老吴家排行第二才被人如此称呼的,他真正的名字叫吴铁生。

要知道,大明现如今的红夷大炮,造价至少要一千多两银子一门,超过两千两的也有不少。

也就是说,每门用砂型铸炮法造出的火炮,吴老二就可以得到一两百两银子啊,光这就可以抵很多工匠好几年的收入了。

这要是做个几十上百门,这穷得叮当响的吴老二岂不是草鸡变凤凰,一下子成了大财主了。

这得多让人眼红啊,自己怎么就没搞出个什么专利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用砂型铸炮法来铸炮,成本会下降不少,吴老二一门炮的专利费也没那么高。

当然,这是后话。

这圣旨自然是沈浪请示崇祯下的,他倒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改革政策而故意抬高这砂型铸炮法,而是这砂型铸炮法确实值得这般推崇。

其实最近沈浪就有准备要安排铸造火炮的事情,毕竟枪炮是一家,有枪没炮怎么行。

不过,他沈浪要的炮,自然不是大明现在用的那些火炮,他要的是利于野战的野战炮。

而大明眼下的火炮,轻便的火炮射程不够,有效杀伤距离还比不上自己造出来的燧发枪,这种火炮对他沈浪来说有些鸡肋了。

射程可以的,重量又太重,精度不够,还不利于机动,也不理想。

沈浪很推崇闪电战,让这些大家伙拖慢了行军速度,很不划算。

大明的火炮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大明现在的铸炮工艺,显然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工艺和机械,那更容易达成了。

可沈浪却不准备这么做,因为这很可能给自己惹来大麻烦,自己把牢底坐穿,大明也要亡,这不是他想要的。

毕竟枪炮在和谐社会还是非常敏感的,之前燧发枪可以拆分成零件分到多个工厂生产。

别人也不知道他沈浪真的要批量的制造具有杀伤力的火枪,所以没人会举报自己的客户。

可火炮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体型的炮管就无法隐瞒,稍微有点常识的就能认出来,到时候不管怎么解释都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沈浪很早就打消了自己制造炮管的念头,只是准备搜罗各种资料到大明去改善火炮工艺,让大明自己生产。

大明现在的铸炮技术还是用的泥模法,这种方法在华夏传承了几千年,工艺比较成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特别在铸炮方面,缺陷很明显。

制炮之前先要制作好泥模,泥模包括一个圆柱形的形芯和一个外范,将形芯和外范合体后再浇铸。

然后经过齐口、打磨、钻火门等程序,一门炮才制作完成。

但是,制作可用的泥模就需要耗时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泥模需要等其自然风干后才能浇铸,模越大等的时间越久。

短则一月以上,遇上天气不好,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铸一门炮往往要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时间。

可即便铸出来了,次品率也非常高。

因为外范和形芯用粘土制作而成,透气性差,里面很难真正的干透,往往是外干内湿。

在浇铸时,这些湿气就会蒸发形成潮气,使火炮膛内出现大量的蜂窝状孔洞,导致火炮发射时炸膛的风险大增,这种就是残次品。

《西法神机》中甚至有些夸张的说:“铸百得一,即为国手。”

可见泥模法的合格率究竟有多低。

所以,沈浪一开始就排除了泥模铸炮法,也不打算进行改良了。

因为泥模铸造法比较成熟,没什么太大的改良空间,能改良前人早改良了。

排除了泥模法,沈浪找到了两种可以在大明现有的条件下使用的铸炮工艺,那就是砂型铸炮法和铁模铸炮法。

砂型铸炮法是英国人在18世纪末在泥型铸炮法的基础上创新的,也就是大概一百五十年后。

而铁模铸炮法则是晚清的技术。

经过简单的比较,沈浪便选择了砂型铸炮法。

因为铁模铸炮技术主要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出的火炮炮身依旧粗糙,炮身各部分与口径偏差依然很大,所以对火炮的性能提升不大。

晚清政府经过对比之后,也放弃了铁模铸炮法,改用了砂型铸炮法。

而砂型铸炮法,生产工艺则相对简单,生产周期也大幅减少,成品率更高。

即便到了沈浪所在的现代社会,砂型铸造也未过时,还非常流行。

很多汽车零部件都会用到砂型铸造,其他产业中用到砂型铸造的也比较多。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砂型铸造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应用得越来越广。

而泥型铸造虽然未被淘汰,但应用已经非常少了。

砂型铸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体成型,另一种是先铸出实心的炮管,然后再钻膛。

第一种方法,先要制作出一个砂模,然后再浇铸成型,再把炮膛内的砂模敲碎,就可以得到炮管。

吴铁生向沈浪提供的,就是这种砂模铸炮法。

可这种方法看似比第二种快捷,但是成品率和火炮的整体质量,是不如第二种的。

因为实心炮管再钻膛,可以让内膛更平整光滑,壁厚更均匀。。

所以沈浪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而这种方式也是砂型铸炮的通用方式。

如果铸实心炮管的话,就不需要先铸一个砂模了,但是需要先准备一个炮管模型出来。

这个模型可以是木头制作的,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另外,还需要一个炮管的剖面模具,将这个木制炮管放到模具上去,炮管下半部分就会嵌进这个模具中,上半部分则会显露出来。

拿一个同样大小的空心铁方框平整的放在剖面模具上,当然,这方框也可以是木制的,但一定要结实。

在木制炮管上抹一些石英粉防止其与沙粘连,然后将筛选好的细沙填进去,压结实,再将上面的沙刮平整。

将整套模具翻转过来,剖面模具就在上方了,小心的取下剖面模具,木制炮弹的另一半就显露了出来。

抹石英粉,再拿一个同样大小的空心方框罩上去,填沙并压结实。

在压结实的砂模上方打一个孔,这个孔是浇铸液体金属的入口。

小心的打开模具,将木制炮管取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到两部分砂模上各有一半的炮管样式了。

再小心的在炮管模型旁边开槽,与刚才打的孔连通起来,这样从孔中倒入的金属液体就可以顺着槽口流入炮管模型中了。

合上模具,倒入金属液体,冷却后打开模具,将沙扒开,就可以得到实心炮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