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

大明合伙人 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3:53

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

沈浪在京师,自然不是为了开一家百货超市,开超市只是在准备另一件大事的过程中,顺手为之罢了。

因为大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乱没有平息,那就是在辽东的满清。

辽东是大明的固有国土,建虏历来也是大明的治下之民,只是家贼噬主,祸乱大明五十余载,给大明造成了深重的伤害。

如今关内之乱已经基本平定,这关外之患如附骨之疽,是时候予以剿灭,恢复辽东一片安宁了。

所以这此时日,沈浪和参谋司一边从全国各地调集精锐之军和各种作战物资,一边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虽然辽东是大明的故土,但是被建虏窃取多年,与剿灭流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沈浪和参谋司都不敢大意。

而且沈浪深知,建虏的威胁比之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要大多了。

正史中,建虏入关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打垮大明多年都无法剿灭的流寇。

正因如此,沈浪才如此郑重对待,进行着万全的准备。

崇祯也是如此,为了行动成功,他特此任命沈浪为平虏大将军,全权指挥此次的北伐。

之所以任命沈浪担此大任,而不是孙传庭,周遇吉等人,是因为沈浪曾经在京师城外以八千勇卫营击溃建虏十万大军,对建虏有着极大的震慑力。

而且,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更加信服沈浪,有沈浪在,他不敢起什么歪心思。

再者,沈浪更熟悉探照灯,反光衣,无线电,夜视仪等装备的运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优势。

流寇能被这么快剿灭,也是得益于沈浪利用这些先进装备制定的战术。

综合考虑之下,崇祯才决定让沈浪担当大任,沈浪自然不会推辞,他自己也喜欢四处征伐的快感,好男儿就应该征伐天下,剑指四方。

沈浪率领的大军有二十万人,若算上随军的民夫,超过了二十五万人。

其中勇卫营近三万人,其余的明军则有吴三桂的关宁军,此刻正在山海关,待沈浪的大军抵达时听取调令即可。

不论吴三桂之前如何的精致利己,这些时日对朝廷的政令还是迅速的响应支持,表现不错。

另外,还有李定国,刘文秀,高杰,杨御藩,卢光祖,徐勇等部。

李定国和刘文秀是张献忠的养子,归顺大明之后表现很不错,帮助朝廷平定了西南的几次比较大的动乱,战功彪炳,显示出了各自的指挥才能。

这次他们被调到北方来,崇祯还特意召他们进京,让两人去见了张献忠。

看到义父虽然失去自由,但生活无忧,两人心里最后一丝担忧也消散了,立即向朝廷表以忠心。

高杰是孙传庭麾下,是李自成的死对头,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非常忠勇。

这厮虽然性格粗暴,但打仗还是有一套,只要有一个能够控制住他的主将,就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杨御藩是沈浪的老部下,之前随沈浪一起诛灭不听调令的刘泽清,并荡平监国朝廷之患,对朝廷忠心耿耿。

卢光祖和徐勇则是左良玉的麾下,这些时日随着朝廷大军南征北战,表现很积极。

这次召集他们前来,予以重用,表明朝廷认可了他左良玉的改邪归正。

此刻已经病入膏肓的左良玉,总算是放下心来,不用带着一身污名去见列祖列宗了。

唯一的儿子左梦庚,还有麾下那些老弟兄也都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无牵无挂下,于六月二十日病逝。

崇祯下旨追为太子太师,追谥为“勇武”,算是给他留了一个好名声。

其实,崇祯对左良玉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年轻时的左良玉英勇善战,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最终变成沈浪所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仅仅是他本人的原因吗?

显然不是,大明官场的黑暗也有巨大的原因。

像左良玉这样的人还有不少,比如吴三桂等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给左良玉这样的结果,也是崇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

在左良玉病逝时,沈浪的大军已经快要抵达山海关,远在盛京的多尔衮也已经获知了这个消息。

若是以前明军征伐辽东,大清虽然会郑重对待,但绝对不会害怕,可此次,上下皆是人心惶惶。

因为此时的明军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光是勇卫营就有几万人,其他明军也都是精锐。

而且崇祯在这一两年中,查抄众多勋贵大臣的家财,又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收剿了这些年他们掠夺的大量财富。

再也没有拖欠军饷的事情,不说勇卫营,其他明军的士气都很高昂。

所以,明军已然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谁敢小视?

不过多尔衮也不是毫无准备,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所以这此时日也在做着各种准备。

主动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铺、堡等小据点,甚至是一些战略位置不重要的小城也直接放弃,收拢兵力。

加强一些重要城池的防御力量,修筑城壕,加固城墙,预备各种守城器械。

并且,在城外挖掘纵横交错的壕沟,这是向沈浪学习的,当初沈浪在京师城外防御的时候,就挖了不少壕沟,让进攻的阿济格吃尽了苦头。

在这些壕沟的前方,再布置大量拒马,陷马坑等等,让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显然,多尔衮是打定主意,以守城为主了,主动放弃了他们擅长的野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通过阿济格的惨败,以及这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情报,明军,特别是勇卫营的野战能力更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明军面前,不能再认为大清的野战能力更强了,那纯粹是找死。

六月二十五日,沈浪大军抵达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亲自出关迎接。

沈浪没有在山海关多作休整,而是直接率大军出关,因为建虏主动放弃了他们之前占领的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让山海关与宁远之间彻底畅通了。

当然,建虏此举自然不是因为好心,而是他们清楚,这几处地方距离他们后方太远了,支援不便,也不敢长途跋涉的支援。

面对沈浪的大军,根本无法守住。

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放弃。

不过,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将城池全部破坏,并且将水源投毒和尸体进行污染,毁了也不留给明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