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大明合伙人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3:53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每天的早朝如期举行,这段时间早朝谈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建虏入寇的事情。

还是像往常一样,基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不是争论商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是将精力主要用来攻击对手提出方法的漏洞。

轻则说你可笑,提出的意见仿佛孩童,重则说你与资敌无异,几乎是将大明为数不多的军力和物资送去给建虏消耗。

又是嘲讽又是大帽子扣下来,另一方肯定要据理力争,最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之前崇祯还会认真的听听,希望能够从中听取到一些中肯又实用的意见。

现在,他真的没什么心情了,好像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那些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忠君爱国的人,他已经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看他们如此卖力的表演,崇祯真的有些想吐了,不再对这些人抱任何希望。

等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崇祯让王承恩适时的拿出一份战报,是周延儒传回的捷报。

他让人当众宣读这份捷报,止住这种毫无头绪的争吵,以昨晚批阅奏章太过乏累,匆匆结束早朝。

百官很是意外,太意外了,皇上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么快的结束早朝了。

可这几天,天天都早早散朝。

但皇上给的理由又很充分,没人不知道皇上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他三十出头就头发花白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散朝之后,百官议论纷纷,一些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表演也没有表演出来。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阵子,早朝下得都很快,皇上好像没有太多的心情与众大臣商讨各项事宜。

而且,原本很容易被通过的奏章,也被打回或者留中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根本不觉得累,甚至还很亢奋。

每天下朝之后,离开那些虚伪的大臣,他的精神就好了很多。

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让王承恩带着沈浪去见自己,与沈浪商讨国家大事。

下面递上来的奏章直接让沈浪查阅,听取沈浪的意见后批阅。

这要是让那些大臣知晓,恐怕会惊掉下巴,陛下居然相信一个毛头小子,而不信任他们这一群大臣。

沈浪心中还有些腹诽呢,跟着这样一个勤奋的皇帝,他这阵子也忙碌得不行,不分白天黑夜的被崇祯召见。

按崇祯自己的话说,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哪怕拿自己的一些寿命去给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等最危难的时候过去了,他就开始休养身体。

不然的话,大明都亡了,身体保养得再好也没用。

理是这么个理,自己家也经营过企业,虽然和大明这个庞大的企业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豆丁,但谁没有为自己的企业拼过命呢?

不过沈浪觉得,批阅奏章是次要的,毕竟大明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奏章批阅好了就能够解决的。

崇祯和沈浪商讨得最多的,还是接下来大明的发展规划,一个简要的纲领,总算是弄了出来。

好在,崇祯还算是个好老板,不是个只想让人干活,又不想给好处的人。

知道沈浪喜欢古董,所以这阵子也不时的给一些赏赐,沈浪已经攒了十几件宝贝了。

这天夜里,崇祯冷笑着将一些密报递给沈浪看,原来是周延儒要凯旋而归了。

是的,凯旋而归,恐怕只有他自己这般认为吧。

崇祯早已经让王承恩派人去查探了,也早已有了结果。

正如沈浪所说的一般,这家伙将大军带到通州之后,压根儿就没有动弹过,和清军的距离超过百里。

双方连照面都没有打,哪来的一次次大捷?

只是崇祯隐瞒了下来,故意当着不知,甚至还将周延儒发出的捷报在朝堂上念了几次。

因为他清楚,鞑子要主动走了,再戳穿周延儒的嘴脸逼着他去交战,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庸才带兵,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就等着他回来,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可此时的周延儒,心情极好,以凯旋之师回归,风光无限。

想到陛下的几次赏赐,这次回朝,肯定还有更大的收获等着自己。

只是让周延儒有些意外的是,面对连连奏捷的凯旋之师,陛下居然没有派人前来迎接。

只来了自己的心腹吴昌时、董廷献等几人,而且还是他们自己来的。

毕竟心里有鬼,周延儒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变故,询问几人,得知陛下今天早朝还念了捷报,这才放下心来,心满意足的回城。

回来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进宫面圣,但又出了点意外。

王承恩告知他这几天陛下甚是乏累,已经休息,让明天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汇报战果。

周延儒虽然有些狐疑,但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从吴昌时这里得知,这阵子陛下每天都如此,早早的散朝。

翌日,午门外,天还未放亮,以周延儒为首的一群衣冠禽兽早已陆续抵达。

“首辅大人,恭贺恭贺,奏凯而归,扬我大明军威。昨日未及时道贺,还望首辅大人见谅。”

武英殿大学士陈演一脸笑意的走过来,主动与周延儒打招呼。

其实两人根本不对付,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周延儒也一脸笑意的回礼:“陈阁老客气。”

正在这时,一人小跑而来,人未到,声先到,“首辅大人,恭贺恭贺,今日早朝,想必就是首辅大人独奏了。”

来人正是魏藻德,他又一脸真诚的补充道:“首辅大人如此大功,陛下恐怕是赏无可赏了。”

“魏阁老,过誉过誉了,为陛下分忧,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周延儒客气的回应道。

官员们前赴后继的上前和周延儒打招呼,大多是恭维之词,周延儒一一见礼,难掩愉悦之情。

咚咚咚……

突然,三声鼓点响起,听到声音的百官立即不再讨论,开始有序的一左一右排成两队。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

但是左右两边,各有一道小门,称左掖门、右掖门,百官由此入朝。

又是当当当的几声钟响,文官随即从打开的左掖门依次进入,而武官则从右掖门依次进入。

进入午门后,一直行进到金水桥之南,按品级排好队伍,等待鸣鞭。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之前,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对而立,等待皇帝到来。

奉天殿上廊正中间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乐队,殿门前间列全身铠甲的大汉将军,御道左右及文武百官身后侧,皆有校尉握刀站立。

百官归位之后,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伞盖、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崇祯皇帝坐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官员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行礼完备之后,早朝便正式开始。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今天没有,所以不用觐见,在庭外行五拜三叩之礼,算是完事了。

接下来,便是边关、战事奏报,最近重要的奏报皆是清军入寇之事。

周延儒咳嗽一声,停顿几息之后迈步出班,行至御前跪下,呈上自己的奏报。

鸿胪寺官员接过奏报呈上来,崇祯示意其宣读出来。

随即,鸿胪寺官员声音洪亮的宣读起来:

自建虏于崇祯十五年十月入寇以来,掳我百姓,毁我城池,烧杀抢掠,甚为猖獗。

微臣深受皇恩,虽以微末之躯,愿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承蒙陛下信任,得以领军出战,将士上下用命,拼死力战。

幸不辱命,与虏接战十余次,累有斩获,扬我大明军威。

得虏首级千余,经兵部查验无误。

我大明将士亦伤亡三千余,臣奏请陛下加倍抚恤。

惟皇上圣裁!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停下,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周延儒低垂着脑袋,静等崇祯大喜之后,再来一句“周卿请起。”

可是,静谧良久之后,上方没有任何声响,他又不敢抬头去查看。

正在他狐疑间,突然一个如当头棒喝的威严声音从上方传来:“大胆周延儒,一派胡言。”

Ps:求下推荐票,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非常感谢^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