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百六十七章 乌合之众,如此将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乌合之众,如此将官

若是以往,面对南都发生那么大的事情,崇祯肯定会慌了手脚,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的尽力想办法补救。

可现在他没怎么慌乱了,更多的只是唏嘘。

因为从正史中,他知道朱由崧是大明灭亡后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年号弘光。

本以为由于沈浪的到来改变了历史进程,肯定不会再有南明,也就不会出现什么弘光,隆武之类的短命帝王。

可没想到,朱由崧还是跳了出来,真是阴魂不散啊。

不过崇祯并没有多少担心,这家伙就是一个纨绔,毫无远见,也无任何治国之能。

而拥立他为监国的那些人,也几乎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只贪恋权势和财富,同样没什么治国之能,也无进取之心。

看看南都那群人的举动就可知一二了,势你都造起来了,还成立了什么靖难军,却压根儿呆在南都一动不动,真的想靠切断京杭大运河让朝廷自主灭亡不成?

这样一群人,说得直白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还不如流寇有战斗力。

这就像是拉屎拉一半,憋着不难受吗?

历史上哪次叛乱不是造势成功之后迅速发起进攻的,而且现在的局势对你们那些叛贼如此有利。

趁着朝廷大军与流寇大战之际,立即集中力量北上,沿着相对空虚的山东一线直逼北直隶。

既可威慑朝廷,占领更广阔的地盘,又可以打响名声,让更多的观望势力看到你们这些反贼的实力,转而来投。

可你们倒好,憋半天,没闷个雷出来,只放了个不大不响的屁。

你们让刘泽清,刘良佐,郑芝龙那些人怎么想,就丢了一个爵位,其他什么都看不到,就让他们抛弃我崇祯跟你们混,疯了吧。

面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沈浪和崇祯一下子安心了不少,流寇要剿,这些人也不能放过,什么两线作战的弊端,沈浪和崇祯有底气不用考虑。

因为这些人的最大危害不是其军事力量,而是其影响力,这相当于大明内部的分裂。

所以这事不能不管,这些人打着正统,以朱家的名义要分他崇祯的半壁江山,比之李自成、张献忠更可恶。

若是放任,他崇祯必将成为天下笑柄,那些原本观望的人说不定也会陆续有人投靠过去。

沈浪也赞同绝不姑息,而且要下狠手,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初选择在京师向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下手时,就做好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准备。

事不宜迟,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崇祯任命沈浪为平南大将军,总督南直隶、山东、浙江、福建、江西,一共一京四省军务,赐尚方宝剑。

之所以让沈浪亲自领兵,是因为其他人要么级别不够,要么能力不够,不足以总领一京四省的军务。

京师可以抽调的兵力不多,沈浪只带走八千勇卫营,其中老兵只有两千五百为,余者皆为扩编的新军。

崇祯另急调关宁军一万支援,皆归沈浪麾下,由沈浪统一指挥。

沈浪没等关宁军抵达,先率八千勇卫营出发,配备95毫米野战炮六门,120毫米攻城炮四门,燧发虎蹲炮三百门。

依然还是全军骑马,每名士兵配马三匹,都是精马,因为京城如今拥有近十万匹精马,崇祯自然是优先供给勇卫营。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沈浪先行率领六千轻骑携带虎蹲炮轻装上阵,其余两千人携带重炮在后跟上,所以他一天行军一两百里。

在进入山东之前,沈浪就派人向总兵杨御藩下令,让他迅速整兵出发,与自己一起去平叛。

在得到命令之后,杨御藩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整军出发。

杨御藩是崇祯朝的太傅杨肇基之子,杨肇基一生为大明征战三十载,忠勇无双,颇受崇祯器重,可惜已于崇祯四年病逝。

不过杨御藩颇有乃父之风,忠诚、勇敢,也颇有头脑,所以对这样的将官,崇祯也不吝栽培。

在孙传庭大军需要各种支援的情况下,崇祯还是先后两次将之前缴获的战利品划拨部分给了杨御藩。

另外,不但全额补上了其部所欠粮饷,还进行了补偿,让杨御藩感激涕零。

为此,山东总兵刘泽清还公开表达过不满,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刘泽清是什么样的货色,崇祯已然清楚,不过是披着官军外衣的土匪罢了,而且反复无常,自私自利,凶残成性。

所以对这样的人,崇祯也懒得给什么好脸色,更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出言安抚。

反而是直言告诉他,你刘泽清对朝廷的调令阳奉阴违,甚至多次劫掠百姓。

若以后一改陋习,尽忠尽责,该有的赏赐和补偿,肯定不会再少一分。

可显然,刘泽清没有当回事,前阵子让他出兵保护漕运,不但还是一如既往的阳奉阴违,而且再次劫掠百姓。

南都反贼公然反叛朝廷,黄得功率部拼死力战,他却在后漠视观望,迟迟不发兵救援,已经引起了崇祯和沈浪的极度不满。

在进入山东之后,沈浪又迅速派人下了几道命令,其中给刘泽清和刘良佐的命令,措辞很是严厉。

严令他们务必在三日内对敌发起进攻,配合黄得功部和卢九德部在一月内消灭江北的叛军,控制江北区域,否则以贻误战机罪严惩。

有黄闯子之称的黄得功出身和周遇吉一样,都是勇卫营的名将,这些年立了不少战功,对崇祯也比较忠诚。

而卢九德是一个太监,是以监军的身份进驻凤阳的,颇受崇祯信任,他也算是大明中有些军事才能的太监,对崇祯也很忠诚。

之前黄得功与叛军在扬州大战的时候,他迅速派出一支偏军协助。

但他的任务是守好凤阳,并且监视刘良佐和刘泽清,以防这两部投入叛军怀抱,从而做出什么不轨之事,因此近四万的主力没有离开凤阳。

此时,沈浪派人给他下达的命令是,若刘良佐部未动,其部也不可轻举妄动,显然还是要让他盯紧刘良佐,因为他们都在凤阳。

而凤阳,是大明的中都,是明太祖出生并生长的地方,也是大明的风水宝地,龙脉地气所在。

古代帝王比较相信龙兴之地,也非常看重,所以沈浪也不想让凤阳再出什么事情,不然也不好向崇祯交代。

至于黄得功,在得到命令之后,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出战。

但沈浪给他的命令是,在刘泽清和刘良佐出兵攻敌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若是换个人,黄闯子肯定会不屑一顾,但对这从未蒙面的沈浪,他还是很佩服的。

因为这沈浪是勇卫营的主将,而他黄闯子也是出身勇卫营,虽然沈浪所率领的勇卫营是后来新建的,但还是让他有种亲近感。

当然,更重要的是,沈浪率领的勇卫营,居然击溃了入寇的十万建虏大军,对他这样敢打敢战的武将来说,是非常佩服的,打心底里服气。

所以他虽然对沈浪的命令有些不解,但也没提出什么异议。

像刘泽清和刘良佐之流,他就不太看得上,这两人手中各掌有三万以上的兵力,再加上他黄得功手中的兵马,一共超过十万。

凭借这些兵力,不说拿下整个南直隶,控制江北区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南都的叛军主力在江南,在江北的兵力部署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扬州府,以及应天府的江北区域。

己方十万大军同时从三个方向出击,定会让他们自顾不暇,甚至还可以引诱江南的叛军渡江支援,然后一点点的蚕食叛军力量。

可是,刘泽清和刘良佐两人心怀鬼胎,一直按兵不动,错失良机。

现如今,陛下派遣沈浪前来督战,不知道这两人又会作何选择,恐怕还是会像之前一样吧。

果然如同黄得功所料,两人在得到沈浪的命令之后,皆是不以为意,继续找借口推辞。

此时在淮安的刘泽清更是嗤笑:“老子征战四方的时候,你姓沈的还不知道在干嘛呢,当个一京四省的督师了不起啊。”

“连陛下的命令听不听,都由老子说了算,你的命令算老几?”

“老子不动,你还能把老子咋的。老子手里可是有近四万大军,把老子逼急了,老子直接去投靠南都那些人。”

两人并没有太将沈浪的命令当多大回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