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一百零九章 坚壁清野 求下推荐票,万分感谢

第一百零九章 坚壁清野(求下推荐票,万分感谢!)

沈浪知道崇祯心里慌得一批,但他自己不能慌乱,不然很容易导致崇祯的不信任,那样麻烦就大了。

于是,沈浪无所畏惧的道:“陛下,我大军已经练成,万事俱备,本为剿寇而去,没想到建虏自己送上门来了。”

“剿寇是剿,剿虏也是剿,皆是我大明之敌,迟早都会有一战。”

“不过这建虏来得有些意料之外,我们之前的计划需要改一改了,还请陛下下令孙传庭部暂缓出兵,继续备战。”

“待我大军先将建虏驱逐,再与他汇合剿寇。”

崇祯点点头,立即答应,接着又有些六神无主的问道:“可沈卿勇卫营仅八千,建虏号称十万,相差悬殊,怎可力敌?”

沈浪连忙回应道:“陛下,据锦衣卫探子回报,建虏根本没有十万大军,可以作战的满州真夷,蒙古八旗加上充当走狗的汉军,也就五万左右。”

“而最有战斗力的满州真夷,数量就更少,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五。”

“其余的,大多是随军包衣,余丁,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我军将满州真夷击败,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军在内恐怕都会军心动荡。”

“所以,勇卫营的主要目标就是满州真夷万人左右,特别是属于多尔衮的两白旗。”

“若在这次战斗中更多的消耗多尔衮两白旗的实力,必将削弱多尔衮在建虏内部的威望。”

听到沈浪如此说,崇祯果然稍安了一些,说明沈浪并非对建虏的入侵没有丝毫准备,而是早有防范。

甚至连打击多尔衮的两白旗都想到了,说明对战斗是充满信心的。

其实他不知道,真要盯着两白旗打,还是有些难的。

因为满州真夷的数量本就不多,在掌握了大量降军之后,往往会派降军先上,满州真夷在后方督战,尽可能的保存实力。

也就是说,沈浪别说先打两白旗,连先打满八旗都有些困难。

这一点崇祯不知,但沈浪自己是知道的,只是没必要和崇祯说罢了。

话虽如此说,崇祯显然还是不能安心,毕竟沈浪这八千勇卫营算是大明的种子。

特别是沈浪本人,是他崇祯拯救大明的希望,于是便又说道:“朕以为沈卿还是不必亲自犯险。”

“周遇吉去年便能以少胜多击败建虏,如今勇卫营实力更是昔非今比,相信周遇吉必不会辱没勇卫营。”

“既然有周遇吉在,沈卿大可安心。”

沈浪知道崇祯的心思,还是解释道:“陛下,我乃一军之主将,我若阵前逃离,军心必然动荡。”

“此战不管胜败,我也必然失去全军军心,这勇卫营也就与我无关了。”

“陛下应该也知道,我比周大人更懂火器的运用,也知晓更多应对建虏作战之法,更能发挥勇卫营的战力。”

崇祯知道沈浪说的是事实,毕竟沈浪是未来人,周遇吉再英勇善战,也不可能知晓几十几百年后经过实战检验的战术战法。

沈浪又补充道:“陛下可再调吴三桂入关,不用他对建虏强攻,只需要威慑其左翼即可。”

“若我大军击溃建虏,吴三桂军也可从后包抄袭杀,争取将这支建虏留在我大明境内,让他们为我大明万千子民陪葬。”

沈浪这话好像战争还没开始,已经确定必赢似的,若是阿济格听到,恐怕会笑掉大牙吧。

沈浪这样说,并非他自己真的就信心满满的必胜,而是他要给崇祯以足够的信心。

一旦崇祯信心不足,就很可能胡思乱想,到时候又做出什么糊涂的决定就麻烦了。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沈浪可不会真的小看这次建虏的入侵。

毕竟这些年建虏取得的战绩太辉煌了,明军一旦碰到,几乎是十战九输,自己可千万不能步了后尘。

这一战对他沈浪也非常重要,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必须认真对待。

果然,看到沈浪这般信心满满,崇祯之前惶恐的心情,总算是平复了不少。

他在脑海中又回想起当初和沈浪一起看的那些电影,什么线式战术,什么空心方阵等等,都是击溃强敌的法宝。

八里桥之战,西方洋夷也只有八千人左右,却可以大破清军几万精兵,自身伤亡极小。

自己的勇卫营训练有素,怎会比那些远道而来的洋夷弱?

想到此,崇祯也坚定了信心,不再多想,立即对沈浪道:“好,沈卿,朕全力支持你。”

得到了崇祯的态度,沈浪心中大喜,便又继续道:“陛下,京畿各城刚被建虏肆虐不足半年,各城城防、人口皆未恢复,恐难敌建虏大军。”

“与其死守这些城池消耗我方力量,还不如主动放弃,坚壁清野,尽量让建虏在我大明境内得不到任何补充。”

“建虏大军每日消耗巨大,他们远征而来,后勤保障必然艰难,若不能及时得到足够补充,军心必然动荡。”

听到沈浪如此说,崇祯微微一怔,他从未想过弃守和坚壁清野这一说。

大明的律法也是不允许的,别说主动弃守,就算是死守,最终没能守住,也有可能会被追究失城之责的。

崇祯可以想像,一旦自己提出弃守那么多城池,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可刚答应沈卿全力支持,自然不能反悔,崇祯一咬牙,点头同意。

双方又商讨了一些细节,沈浪不再耽搁,立即领命出京师整军备战。

而崇祯也迅速的颁下一道道诏令,召吴三桂入关救援没什么人反对,但是主动弃守京畿各城,果然迎来了一片反对浪潮。

这些城池本就是京师的卫城,主动放弃,岂不是让京师成为一座孤城?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振振有词的道:“陛下,此举大为不妥,若此例一开,以后谁还愿守我大明之土?”

“身为大明将士,必心怀守土守城之责,未战先怯,弃城而走,非大明忠君之士,必治其失城之罪。”

崇祯不再像之前迁都那般,靠一两个大臣势单力薄的与一群人对战,而是主动承担起了责任。

从历史资料中,崇祯也知道这光时亨是什么货色,心中冷笑。

他淡淡的回应道:“既如此,光卿可愿为我大明担一城之责?”

“朕不用你与城共存亡,坚守三日即可。”

光时亨听到,脸色不由一变,连忙道:“陛下,臣并非守土之将,不懂战法,如何守城?”

“朕不用你守,朕赐你尚方宝剑,你坐镇即可,谁敢弃城而逃,立斩之。”

崇祯的意思很简单,谁要觉得可守,那你去。

光时亨脸色再变,京畿那些城池什么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拿什么守?别说坚守三日,一日都难,去了必死。

他这种人,满口的仁义道德,慷他人之慨,临到自己头上,却是担不起这个责任。

见光时亨一时语塞,崇祯又继续道:“身为兵科给事中,难道光卿不愿为朕分忧吗?”

光时亨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连忙话风一转的道:

“陛下,臣刚才想通了,陛下所言极是,密云、怀柔等地,城防破败,兵员严重不足,根本难以抵挡建虏十万大军。”

“建虏凶残,既如此,便应该保存有限力量,择一良机,寻一地利,再与建虏死战,方有可胜之机。”

“果然是无耻之徒。”崇祯在心中暗骂。

有了光时亨的前车之鉴,反对之声一下子消弥了不少,让别人死守可以,让自己去,那可不行。

当然,也有一些忠臣,诸如蒋德璟、范景文、方岳贡等,他们这些人就算想去,崇祯也不会答应的,这明摆着送死之举。

趁着反对之声少了大半,崇祯快刀斩乱麻,立即命王承恩派人去传令,然后匆匆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