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山涧闲农 > 第五百二十一章:乡村困境

山涧闲农 第五百二十一章:乡村困境

作者:秋刀煮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2:55

第五百二十一章:乡村困境

陈爸喝了口酒。

这白酒,香醇……

对会喝白酒的来说,白酒味道很香。

现在的陈放也能喝出白酒的香味了,不过他平时还是很少喝白酒。更多时候喝啤酒,葡萄酒……

自产的葡萄酒,味道很好,即便喝醉了,第二天醒来也不会头疼。

第二天。

赵吉阳约了张瑶他们打牌……

陈妈在家里接一批饲料。

陈放带着儿子出去买菜,刚走到黄土坡的陡坡,就看到罗镇长的车子,他也看到了陈放,连按了几下喇叭。

陈放停下车:“罗叔,干啥去啊。”

“专门过来找你,有空么。”罗镇长笑道。

“什么事?”陈放问。

“听说你们在外面投资了一个大果园,发展怎么样?”罗镇长问道。

“挺好的。”陈放说。

“咱云山这边的气候条件,要发展水果种植,应该也不差吧。”

陈放想了想,点点头说:“云山的条件很好,合适挺多水果。下午聊吧,我得去市场买菜。我这边也有想法想和您说……”

罗镇长脸上露出笑容:“我下午过去找你。”

“行。”

昨天和老爸聊了新农村,以及如何发展云山的乡村经济。陈放心里便有了念头……

云山气候条件很好,夏季雨水多,春季也有雨水。

云山这边可以种植的水果,梨,桃子,橙橘,枇杷等等。

还能种植枣子,不过云山的枣子,以陈放家老宅周围的枣树来看,比起那些大产区枣子来说,有一些差距。

红岩水库有桃园,里面的桃子很好,个头大,味道甜。

下午。

陈放等着罗镇长过来,罗镇长还带了黄土坡村,碧水村以及黄岗村的村长过来。

其中碧水村是富裕村了,但那是一个大村。富裕村,也只是一部分富裕了起来。穷的人,还是穷着。也不能说穷吧,只能说一般。

和高山县那边的贫穷村比起来,整个云山,应该没有特别穷的村子。即便最便宜的凉水井,也比高山县绝大部分偏僻村子富裕。

三个村子都有偏僻的生产队,这些生产队该如何发展,如何做到共同富裕,现在被罗镇长安排上了日程。

罗镇长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想要在退休之前将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好,那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云山这边有人先富裕了,也有整个村子一起富裕起来了。

同时云山的旅游业,也发展了起来。乡村产业,也有一些发展了起来。比如云山茶业公司……然后就是最具有代表性深山养鱼,细鳞鱼。

陈放给大家泡了茶,说:“罗叔,是不是建设新农村的事情?”

“是啊。云山这边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你就是其中的代表。”罗镇长笑着道:“我也五十岁了,干不了多少年便要退休。我想在自己退休之前让整个云山共同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可是先富裕起来的人,能带着大家一起富裕?”

“云山建设新农村是可行的。”陈放道:“我昨晚和香果园的梁经理聊了许久,他之前来过云山……以云山这边的条件,实现富裕不是太难。”

罗镇长笑了笑,说:“不难……你给我说说怎么富裕?”

“那得看什么标准了。年入多少算是富裕?”

“富裕……最起码,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最起码得在15万元以上吧。”

“如果有两个劳动力,出去打工,一年收入15万元并不是特别困难。”陈放说:“云山茶业公司需要工人,月薪六七千,一年下来也有七八万。两人,年收入15万元简单……”

“云山茶业那边招不了太多。就拿黄土坡来说,总共有761户人家,人口237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11人。青少年,803人。劳动力有一千多人……”罗镇长将统计数据说了。

“长年在家务农的人,有多少?”

“算老人么?”黄村长问。

“不算。只计算劳动力……”陈放说。

“以土地作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且长年在家,没有打工的人,两百多人。”

这个数据并不奇怪。

黄土坡有两百多以土地作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

现在的农村,好多地方已经不种地了。

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种田的人,特别少。现在还种田的,多是七零后,六零后……这是他们当地的现状。

“黄土坡有多少土地?”陈放道。

“水田,412亩。梯田,3722亩。另外还有七百多亩旱田。”

水田是山谷区域,平坦的土地。梯田不用说了,山坡上开垦出来的可以种植水稻的农田。旱田也叫坡地,不能种植水稻……只能种植花生,玉米,红薯之类。

“那就是说整个黄土坡大概有5000亩土地?”陈放道。

“差不多。”

黄土坡面积大,整个云垄山区大部分属于黄土坡。

但是计算人均,人均土地也就2亩多。

黄土坡有五百多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这些人,一部分还能参与到田间劳动……

这些都不计算了。

昨天晚上陈放和梁师傅聊了许久,商讨出一个方案。

云山愿意在田间摸食的劳动力,今后只会越来越少。因为赚不到钱……

陈放说:“种田想要致富,挺难的。即便能做到,也得要求有一定规模。如果像以前那样,种一季水稻,一季菜籽……再有闲田种植些蔬菜,想要富,几乎是不能的。正常情况,我们这边的水稻亩产也就一千斤左右,应该不到1千斤。1斤谷子就算3元,也才三千元……种10亩,年产值也就3万元。再种一季菜籽……10亩就算2万元了。”

“没那么高。”黄村镇苦笑着道:“我们那边种植的水稻,菜籽,也就是够自己家里面吃,很少卖出。而且3元钱,可以买米吃了。”

“我就是比喻,将种田的收入往顶天了说。”陈放道:“黄土坡土地少,分散,收割谷子……收割机也去不到梯田上面。再过几年,种田的人就会更少了。”

现在的黄土坡,荒废土地已经很多了。

也不算荒废,而是改种了水果。但梯田,超过一亩的梯田数量很少很少。大多数梯田只有五六分,六七分……还有更小的,两三分。

当初分田的时候为求公平,都是一块近的土地搭配一块远的土地,保证最大可能的公平,导致每个家庭的土地分散,不利于发展种植。现在想整合资源发展,就变得更困难了。

如此,便需要新农村来推动改建,整合土地。将土地交给愿意种田的人……

黄土坡人均土地不算多,可是还在田间耕作的人,却并不多了。

可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有土地情结。在农村,很多人更是将土地视为命根子。自己的土地,就算抛荒了,不种植……但是要给其他人,那便是要了命。想要将云山的乡村发展起来,土地这一环,那也是绕不开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