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九百四十九章 路边遗贤

科学家闯汉末 第九百四十九章 路边遗贤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九百四十九章 路边遗贤

等那几个内武卫离开,马腾来到小贩面前,一脸庆幸的说道“这位乡党好运气啊,我还以为官差会把你摊子上的东西都抢了呢!”

“抢啥啊,我这摊位可是证件齐全的,他们除非不想穿身上的皮了,敢抢我?”那小贩一边招呼又围上来的客人一边说道。

“什么证?连官差都不敢抢?我上次来长安可是看到几个军士把一个商贩抢的衣服都快扒光了。”马腾继续打听的问道。

“营业登记证啊!有了这个证,你在整个河北做生意都是被保护的,谁要是敢抢你或者对你为难,你就去找税监局,税监局绝对会把那人身上的皮给扒了!

毕竟税收计划他们要是完不成,局长就等着下课吧!”

随着马强的一些口语的流传,小老百姓也知道什么叫下课了。

“哦,这证应该很贵吧?”

“不贵,我这样的小商小贩才一钱登记费,而且没有这个也没法领发票...你不是做生意的吧?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哎,我是想做生意,还在学呢...”

“怪不得,现在是应该做生意,种田才能得几个钱,别看现在分的田多,但现在只要到医院基本孩子都能生下来,到时候你孩子生孩子,迟早田还是不够,多赚点钱搞点店面才是长久之计!毕竟人越多,要买的东西就越多,这店面日后也就会越值钱!

而且一间店面也比一亩地能养活更多人啊!”

马腾吸了口气,倒不是说这个小贩说的不对,而是这个小贩说的太对了。

其实任何一个有见识的人都明白田和人之间的矛盾。

人是会生人的,可田没法生田啊。

即使再开荒,也迟早有一天田不够大家分的。

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而且往年因为生育率低下....准确的应该是说存活率低下,一对夫妇生三五个正常,但能活到成年三五个的却是少之又少。

而河北医院精通生育之术的事情,马腾也听说了,不敢说多,九成的孩子都能在医院顺利产下,这已经是很恐怖的生育率了。

可以预料的是,不要五十年,现在觉得田地够多的百姓就会有分家的压力。

可这些是肉食者所担心的事情啊。

你一个小贩在这里忧国忧民个啥呢?

难道这是一个隐藏的智者?是路边遗贤?

华夏人杰地灵,即使是一个厨子,也可能有王佐之才,比如伊尹。

马腾顿时一整衣服,面色严肃的拜了小贩一下说道“不想先生既有如此见识,在下身边正缺少了一智谋之士,不知先生可愿助我?”

“这位小哥,你爹脑子没问题吧?我就一小贩,算哪门子谋士啊?”小贩一脸看神经病的表情拉了拉马超的袖子。

马超差点笑出声来。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果不其然,先生如非智者,如何能预见未来田少之事呢?”

“哎...老乡党,你没事多去茶楼坐坐,听听新闻,看看报纸吧。

这事都是报纸上说的,这几天的报纸没看吗?大将军和朝廷正在吵这个事情呢!”

“大将军和朝廷的争论,你如何能知?”

“哎,这有什么不好知道的,就是大将军的意思,就是朝廷的意思呗!虽说收音机里的电台是大将军的,但这电台可是几方报纸的新闻都会读给大家庭。

我们可是司隶人!这种事情还不知道?”

这个时代的司隶人就和后世的北京人一样,因为长时间在天子脚下,靠近政治中心近,因此人人都喜欢讨论政事。

后世有句笑话,说北京的哥人均有亲戚在中难海,坐一次车可以从的哥那里了解到房价的涨幅空间、医保的报销额度、政府的工作报告乃至国际未来局势发展趋势。

司隶的百姓也是如此,虽然经过了多年战火,但越是如此,越是对时政局势敏感。

毕竟在后世不了解局势也不过是少了个谈资,在这个时代,不明局势可是会死人的。

马腾听小贩如此说,立刻去找报摊买了几份报纸看了起来,可惜报纸流转到长安还需要时间,现在他看到的报纸上并未有这些内容。

说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日子马腾等人每日赶路,收音机都放起来没听,否则也不会对这样的大事情如此不清楚了。

时间倒回十日前。

还是那座西山书院。

雪已经在西山化净,树干上开始爆绿,不时有飞鸟掠过,寻找早起的虫儿好填饱肚子。

一个青年快步的走进一个房间。

“父亲,你看,这是我新写的文章。”

杨修将几张纸递给正在看书的杨彪。

“哦?吾儿又有佳作问世了?”

说着,杨彪接过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篇策论,内容是抨击马强主导的清分田地之策,文章表示只要人口繁衍,田地总有不够的时候,如一直将田地分给所有人,那么最后人人都在耕地却人人吃不饱,国家不但收不上税,还会逼得百姓造反,而且这样还会让豪杰对朝廷离心,在百姓造反时不愿意积极协助朝廷平叛。

与其最后变成这样,还不如将田地包税给各地豪族,只要朝廷能收到税,那么就可以保证国家昌盛,并且将王莽恢复井田制的失败和东汉复辟映射如今的清田分地之策,暗示马强就是下一个王莽。

“妙!的确如此!妙啊!!”

杨彪抚须点了点头,对杨修这篇文章极为满意。

“修儿此文一出,必能让天下士人侧目,好,为父这就安排刊登这篇文章!”

是由大汉朝廷主导的一份报纸,很多文章都是三公九卿所作,虽然因为话语权和统治习惯,这份报纸很少讨论政治,但说起文章经义,这份报纸简直就是一份标准答案,毕竟察举文试可是朝廷判对错的,因此影响力极广,甚至比在士子中的影响力还要大。

“孩儿多谢父亲夸奖!”

杨彪当即让人安排将此文刊登于报。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