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填并州

科学家闯汉末 第七百一十二章 填并州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七百一十二章 填并州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黄叙笑了一下,伸手道“明公得知王郡守今日将到,早就让我在这里迎候王公了,王公这边请!”

王泽面对这样的优待,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惶恐,他可是听说过了,这个征北大将军对世家子弟一向不太感冒。

不说别的,你就看征北军九个军的军长吧,寒门出身的有黄忠、田楷,黔首出身的有华雄、管亥、郭金、司马俱、林海,勉强能算士族的也就鲜于辅和张郃了,而且这两个还不是真正的大族。

这个比例,简直就是大汉官场上的奇观。

可以说,王泽一路上都在担心太原王氏会不会被当成给猴看的那只鸡。

原来的车骑将军府如今已经改名为并州刺史府,寇宪已经到位,马强也乐得把琐碎的政务丢给他处理,这段时间,他都在郭图、许攸等人的配合下清点袁绍留下来的家底。

王泽走入大殿的时候,寇宪正带着郭图、许攸二人和马强汇报这几日清点的结果。

马强兑现了和许攸的约定,表许攸为云中郡守,许攸其实对这个职位并不满意,觉得这是在发配边疆,但得知马强准备彻底收服匈奴后,又觉得在云中郡可以建立功业,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马强自然是不满意许攸这种讨价还价的态度,不过为了稳定局势,马强还是忍了下来。

冚家铲,你许攸有本事就继续狂,等并州平稳了,老子没有许褚也可以找个张褚出来!

而郭图,则在和马强的面试中展现出不亚于郭嘉的军略才能,让马强大感意外,征其为军参局的参谋,平日陪同在自己身边。

后世很多人都以为袁绍的谋士中只有沮授、田丰有真才实学,但实际上无论是郭图还是审配、许攸,他们的才能都不亚于沮授、田丰,和曹军的郭嘉等人也差的不远。

在历史上,袁绍的麾下一共有三个都督,分别是沮授、淳于琼和郭图,其在袁绍阵营的地位可见一斑,而且郭图和沮授在对曹操的不同战略意见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二则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郭图所建议的急战即使袁绍决策连连失误,依旧因为总体优势太大差点把曹操打爆,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失败更多的是因为内部失和、许攸叛敌、张郃重兵不克曹军大营导致的,而不是因为没有修整几年再和曹操决战的战略导致。

而郭图,在得知这个参军几乎就是谋主的意思后,也开始为马强出谋划策,说降了一批颍川籍官吏。

“明公,雁门王郡守到!”

“哦?来了,让他进来一起听听吧,允中,这王郡守是并州老吏了,等会也听听他的意见。”

王泽入内,见过马强和寇宪后坐到一边,马强对王泽说道“家禧,我们先听听看现在并州的家底吧。”

马强示意寇宪继续,寇宪点头说道“经过典籍清点,并州九郡在籍人口七十三万七千二百五十四人,这里面有约三十余万是从冀州迁到并州的移民。

但这八十多万人口中的上郡、西河、朔方、五原、云中五郡人口并不可信,因为这五个郡要么被匈奴盘踞,要么有白波纵横。

而剩下的四郡中,太原郡人丁最盛,有口二十八万,其次上党,有口十八万,再次雁门,有口三万八千,最次定襄,有口两万三千。”

马强看向王泽,见王泽点了点头,表示数字无大误,不由有些无奈的摇头。

雁门郡,三万八千人,这也太少了吧。

雁门郡的范围大概就是后世的大同市,做为边防重镇,自东汉王朝开始衰败,鲜卑就不断侵犯这里,使得这里的人口流失严重。

毕竟,没人喜欢住在睡觉都要握着钢刀准备随时起床厮杀的环境。

“人口太少了!王郡守,就三万多人口,你不容易啊。”马强用钢笔写下几个数字后摇了摇头。

这个钢笔是特制的,价格不菲,没办法,马强还是习惯硬笔书写,铅笔虽好,但容易被擦掉,不适合办公使用。

王泽苦笑的说道“其实前几年更糟,雁门最困难时,全郡只剩下平城、马邑、楼烦三城,人口不到两万,军士四千余,几乎是全民皆兵。”

两万的人口,四千的兵,按照比例算算,这基本上只要是个健康男性都当兵了吧。

古代的边疆艰苦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而平城就是后来的大同,是守卫长城的要塞,值得一提的是,平城的边上还有一个小城,叫做白登,就是当年刘邦被困的地方。

而马邑、楼烦也都是边塞要地,位于长城边上,可以说王泽是把所有力量都用在守卫长城,守卫大汉疆土上了。

“我准备把黑山军全部迁移到并州来,这样并州的人口应该就可以超过百万了。”马强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看向下面几人问道“你们觉得此策如何?”

冀州的土地几乎已经分完了,做为华夏难得的平原地带,马强一开始就对冀州的定位是粮食基地,并不准备让冀州人口稠密到无法给其他地区提供粮食的地步。

当然,这个年代想人口稠密也挺难的。

而并州乃至更往西的凉州,现在的人口根本无法支持马强未来的计划,迁移填补这些边郡的人口自然成为最快的办法。

寇宪看向王泽,王泽便说道“大将军,并州人丁较少一是因为地处边疆,二也是因为并州多山少地,听说黑山有军民百万,即使去掉水分,也不下于三十万。

如此多人要迁入并州,以现在的并州存粮来看,恐怕会粮草不济啊!”

并州的主体就是后世的山西,虽然面食闻名全国,但因为缺少平地,粮食自给率一直很低,有时甚至不到百分之八十,而且后世还有铁路这样方便的运输工具来运输粮食,这个年代,车马运粮的成本会高到你想哭。

而并州的存粮,经过甘始的那把大火以及战争的洗礼,能不能保证百姓明年的口粮都是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