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长安计划(上)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长安计划(上)

“卢公,此次我来蓟县,所为是两件事。

第一件是迁都,第二件是国事大会。”

马强在来之前已经将来意告知过卢植,因此卢植倒也有了心理准备。

“得知大将军有此想法,植前两日特意发电给钟元常,询问了一下长安如今的情况。

长安城经过这两年的修复,确可容纳朝廷的回迁,但官吏家眷的住处恐怕一时难以解决啊。”

现在的朝廷可是一个完整的统治机构,这么多官吏所需要的住宅可是一个大数目,现在的长安城内无主的住宅又不多,总不能把城内百姓赶出长安吧?

“怎么?卢公的意思是暂缓迁都?”

“不!植以为,迁都必须尽快,但无需全迁,毕竟从蓟县到长安路途遥远,非两三个月不能到达,朝廷一下子全部迁走,很容易让政令混乱。

我思略再三,以为可以分三步走,各部先走三分之一打前站,再奉天子走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一在蓟县押后。

至于官吏的家眷,也可缓缓迁移,不用急于一时。”

卢植前段时间还在担心马强会不会把朝廷一直丢在幽州呢,现在马强自己说要迁都,哪里会不积极。

马强笑了一下,这卢植还真不愧是统过兵的,搬个家和打仗一样有先锋有后军。

不过马强自己也有这个想法,便点头道“既如此,就让蔡公带队在八月启程,明年开春之后再让天子启程,明年秋收时最后一队启程,两年的时间过渡,想来不会出什么岔子。”

卢植一算,觉得的确够了,点了点头,算是把大方向定了下来。

“至于官吏的住处,卢公也无需担心,长安做为未来大汉的国都,现在的面积还是太小了。

这是我让科学院和社科院一同画出来的长安设计图,卢公请看。”

说着,边上侍奉的典韦从身后的盒子中取出一份图纸,在卢植面前展开。

“我大汉繁荣之时有人口六千万,洛阳人口号称百万。

虽说多年战乱,我大汉人口应该已经不到四千万了,但随着医学发展和和平恢复,我预测最快二十年,最慢四十年,我大汉人口将突破一万万!”

一万万?

卢植瞪大了眼睛,看向马强,这岂不是人口要翻一倍多?这可能吗?

这当然可能!

随着李珰这些年的努力,大汉的医学水平已经实现了飞跃,无论是外科手术的技术还是对细菌、病毒的认识,李珰的医学院都已经超越千年达到了后世十**世纪的水准。

没办法,二十世纪之前医学的发展速度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再加上清田分地和东胜州的良种,只要保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再给与百姓空闲时间,人口翻倍和玩一样。

毕竟这年头娱乐有限,吃饱穿暖不干点那啥也不知道干啥了。

后世华夏解放后的人口就是用三十年实现了翻倍,跨过了十亿大关。

“我以为我们做为大汉的执政者,应当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长安城如果按照现在的规模,最多也就是三五十万人口,这远远无法承担一个万万人口大国的国都的需求。

因此,在新的长安设计图上,长安将以现在的长安城为核心进行往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张,最终建成一个可以容纳城市人口百万,全郡人口三百万的超大型城市!

三百万人口的郡?

卢植觉得马强一定是疯了。

三百万人口,昔日大汉鼎盛之时的司隶也就这么多人口吧。

你马子玉可真敢想啊!

要知道,洛阳昔日号称人口百万,那其实是河南尹二十一城所有人都算进去的,你现在一个长安城就要百万,这个城得多大?

马强当然敢想,百万城市人口,在后世连二线城市的边都摸不到,他有啥不敢想的。

就这,马强都是往小了规划的。

卢植再看地图,发现马强将长安往三个方向扩张了数里地,规划出了一个个方格,并且在方格内标注了各种功能。

有学校,有医院,有官衙,有民居,有宅院,有市场,有仓库,有田地,有工坊。

马强之所以只往三个方向发展,主要是北边是渭水,马强在那边是准备建立军营、军校什么的。

看着看着,卢植不由对这个长安城感到向往了。

一条条横平竖直的街道,一个个街坊,这该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市啊。

“要建成这座长安,恐怕民力不够啊...”

卢植强行让自己血脉中的基建狂魔基因冷静下来,对马强说道。

“无妨,我们可以将工程承包出去,将道路、官衙、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民宅打包对外承包,等全部建成后让承包商出售所建的民宅,这样一来,我们朝廷不但不需要负担什么成本,还可以有一笔税利!”

工程承包在河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卢植立刻想到其中弊端,说道“商人逐利,如果让商人承包这些工程,他们必然会要厚利,如此一来长安的物价、房价必然高居不下!

不妥!”

马强点了点头,卢植说的没错,后世的历史证明这种办法虽然能解决官府建城的资金问题,但代价就是不断高升的房价。

房价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房价就是成本加利润,再说明白点就是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税金和利润之和。

建安成本其实全天下大差不差,税金和利润其实都是一个比例,让房价真正的高昂的是土地成本,而土地成本的经济实际则是一种无形的税费,是一种一次性收取的土地税费。

后世很多人说土地财政可不是瞎说的。

“卢公说的的确有理,但使用工程承包将建城成本转移是减轻朝廷负担的最好办法。

而且我们可以只让承包商出售中高端住房,低端住房由朝廷统一价格收购然后低价按户限售,如此便可最大程度的权衡利弊。”

马强做为后世人,还是一个长期在帝都生活的人,对这些事情自然门清,也想出了一个心中的计划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