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巧言定成都(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巧言定成都(中)

“子乔?是你吗?”

刘璝见张松此次来的不过数人,便开门请其入内,到了大殿上,张松之兄张肃看着穿着崭新官服,一脸容光焕发的张松,嘴巴张张合合,好不容易吐出了这么一句。

“兄长,自然是我!

松得大将军所重,表为长沙郡丞,又因军事,暂兼安东将军麾下参谋之职,正营级上校军衔,封勋爵。”张松说完,还臭屁的弹了一下衣服,就差问一句我这新官服好看不?

“背主之贼,卖主求荣,张松你还敢来成都?”从事射援戟手道。

“谢从事何出此言?我张松当得是大汉的官,领的是朝廷的禄,以前如此,如今依旧如此,何来背主之说?

刘使君虽失益州,却依旧坐享大郡,被表为长沙郡守,更是爵位不失,被封罗县侯!

就连松的郡丞之位也是刘使君亲笔向大将军所荐,我这里有使君亲笔,诸位可传阅,便知真假!”

啥?

张肃上前接过张松手里的文书,和众人一同传阅,发现果然是刘璋亲笔,看语气是写给朝廷的,刘璋在文书中说他虽是汉室宗亲,但才薄德寡,昔日代父牧守一方乃权衡之计,如今朝廷天子在上,马卢辅政,已有中兴之象,朝廷怜其往日功劳,免其罪过,表为郡守,已是大恩,他感恩戴德,已无他念,只是身边尚有忠臣跟随,希望朝廷能给予他们宽大处理。

刘璋在最后还罗列了数人,有王商、刘璝、吴懿、严颜、张任等人,张松的名字也赫然在其中。

而刚刚说话的射援反而不在其中,这把射援差点活活气死。

“松在军中,便听闻成都有人想效熊横故事,拥立大公子为益州牧,这让使君极为担忧,松这才向安东将军请命前来成都,为的不是他事,为的是救下大公子和诸位啊!”

“救?何出此言呢?”

虽然因为王商挂冠而使得拥立刘循之事暂时搁置,但做为刘璋的宗亲,城中军权的实际掌握者,刘璝还是不由的问道。

“昔日米贼作乱,董卓乱政,荆州刘景升又心怀兵甲,故而我益州只能割据自保,朝廷也是因此怜悯使君,予以宽恕,更准备对我益州现有官吏予以保留官职,考核无庸碌贪腐之事便可继任。

但如果尔等在此朝廷恢复,天下将宁之时拥立大公子,朝廷又会如何看待此事呢?

朝廷必然认为,我益州割据并非无奈之举,实乃包藏祸心,以卢公之刚,大将军之烈,焉能坐视不管?

届时朝廷伐叛逆,天军战叛军,孰胜孰败,诸位难道不知?”

说着,张松指着天空说道“不说天时已归朝廷,益州得以割据所依不过山川之利,如今朝廷已得永宁、固陵、犍为三郡,朝廷兵马钱粮可借江水源源不断运输至蜀中,可见益州又失地利。

诸公不思如何恢复天下往日兴盛,却还想割据一方,如此逆天而行,和昔日彭英何异?

昔日董卓乱政,朝廷无力掌控天下,人心动荡,今日朝廷有马卢诸公执政,天下日安,天下人心思定,朝廷兵马一路西来,十城九降,百姓皆闻朝廷而色喜,人和亦归朝廷。

天时地利人和,益州三中无一,松不知诸位还在犹豫何事?难道真的要蜀郡生灵涂炭才甘休吗?”

“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至今已有四百载,吾等世食汉禄,马子玉名为汉将,实为汉贼!焉能降之!”

张松一看,说话的是江州人孟彪,乃昔日王商所举荐的名士。

“呔!休要胡言!

大将军起义兵,救天子,辅朝政,定天下,扩汉疆,丰百姓,天子以兄父事之,百官皆曰其可封国称王,但大将军以白马之盟否之,尔怎敢以汉贼之说污之!

孟公到河北说说此言,看看河北百姓是否会食汝肉!饮汝血!寝汝皮!”

“但大将军不姓刘!”

“昔日姜尚姓姬乎?霍光姓刘乎?以姓氏定忠奸,何其愚也!”

“马子玉效王莽,起新政,释奴隶,分田地,天下日后必乱!”

“此言大谬!昔日王莽不知天时变化,一昧仿古,又篡夺天下,欲令智昏,使得四方人心不附。蛮夷起兵,方有大乱。

而大将军则不然,大将军每施政,皆询问四方老成智谋之士,用政亦先施于一隅,如无差错再推天下,又让伯安公、玄德公等汉室宗亲执掌监察,巡视天下,乌桓、匈奴、三韩、西州皆献土归附,如此一心为公,怎可以王莽相比?”

“马子玉打压儒学,以旧相称,此乃欲让华夏变蛮夷也!吾等岂可相从?”

张松一看说话的是益州儒学魁首任安,不由眉头微皱。

任安在益州就像郑玄在河北,宋忠在荆州一样,虽然官职不显,却站在学术巅峰,是压舱石一般的人物。

任安是绵竹人,少年师从杨厚,这杨厚是和马融一般的人物,门徒多达三千余人,任安学业有成后又去洛阳太学求学,学成出仕,官至益州治中从事,后见党锢再起,便弃官回家乡教学为生,后任蜀汉太常的杜琼,谏议大夫的杜威、大鸿胪的何宗都是其弟子,即使是张松自己也曾经到绵竹听过他的讲学。

任安的才德让后来的诸葛亮、秦宓等人在其死后二十多年都还常在讨论,可见其名望之高。

面对他,张松也不得不正色微拜道“任师恐只是听了小人之言,对大将军有所误会了。

旧学之说并非出自大将军,而是出自郑公统领的社科院。

郑公以为,自高皇开创大汉以来,每两百年天下便大乱一次,此虽有朝廷天子不明,群臣庸碌之缘,也有我儒学尚有瑕疵之过!

故而社科院将昔日儒学定为旧学,并且提出开创新儒学的设想,为的就是让儒学永世传承,此举和孟子提民贵君轻、董子创道出于天并无二异。

听安东将军有言,大将军欲请任师前往河北和郑公一同执掌社科院,又怕任师不敢前往,否则朝廷兵马入成都后第一件事都不是去闭库封存,而是去请任师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