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孙策平山越

科学家闯汉末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孙策平山越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孙策平山越

“伯符无需气恼,此事其实也算有利有弊,而且只要运作等待,其利还大于其弊!”

周瑜见孙策气的青筋都爆出来了,不由心疼的安慰起来。

“嗯?如今赵云在徐州对寿春虎视眈眈,我本想调兵支援,现在各地山寇旧恶,依阻深地,难以攻取,心腹未平,难以图远。

一旦河北兵马南下,我将腹背受敌,如此怎能算有利呢?”

周瑜笑了一下,轻摇折扇,边走边道“伯符且听我说,河北马子玉兵多将广,粮草丰盛,甲坚兵锐,我江东必须倾尽全力才可一战。

但江东人口,泰半隐于山野,更有如朱氏、张氏、顾氏等大族自有族兵,如不能收缴兵马,归拢人丁,如何能和河北抗衡?

如今山越为乱,刘繇已死,江东百姓大族依靠唯我军而已,我军大可借机收缴各族兵马,以防备山越的名义重编民户,如此江东才算真的为我军所有!

此乃第一利!

其二,我军征伐江东数载,士民多怨,此次我军征伐山越,保境安民,民心必附。

此乃第二利!

其三,山越各部虽然据险而守,但不习军事,只要调度得当,败之不难。

届时我军可收其精壮为军,编其老弱为民,调其租赋,充实库府。

此乃第三利!

有此三利,难道还不是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吗?”

孙策一听,青筋也不跳了,眼中的怒火也消了,仿佛看到了从江东各大族和山越各部中征集的无数兵马和堆积如山的粮草。

那高兴的,看周瑜的眼神都快冒星星了。

“公瑾大才也!那该如何运作?”

“将军可移书各郡县,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越分割包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

乘此时机,再令各部以防备山越为名,让各大族出兵为辅,然后或封赏,或夺权,或斩杀其首,收缴兵马。

最后待谷物将熟,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如此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此三策,将军可得兵马,必不下五万之众!钱粮物资,不计其数!”

五万?

这数量比孙策想象中还要多。

“好!就依公瑾之计行事!!”

怎么说呢,周瑜为了孙策,将江东的这些世家大族算计的是明明白白,恨不得将他们敲骨吸髓,以此来成就自己兄弟的宏图霸业。

孙策当即按计行事,令黄盖、吕范、陈武、董袭、宋谦、贺齐等将分都扬州各郡兵马围剿山越,同时令九江郡守程普,庐江郡守李术,丹阳郡守徐琨,吴郡郡守朱治,会稽郡守孙辅配合诸将行事。

孙策此时虽然占据了豫章的一些地方,但因为朱皓的背后有朱符,孙策并未任命豫章郡守,以免和朱氏兄弟起摩擦。

当然,这是孙策明面上的做法,暗地里,孙策根据周瑜的建议已经派出陈端秘密前往交州,准备怂恿交州豪强起兵造反,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江东的孙策对山越挥起了屠刀,誓要将江东的山越铲平以便全力应对随时到来的南北决战。

荆州的司马徽,也来到了夏口。

夏口,顾名思义,乃夏水注入长江处。

从襄阳流来的汉水到达江夏后,就改名为了夏水,此时的夏口还只是一个地名,不是一个城名。

这里按照历史要等孙权时期才会建筑夏口城,此时这里还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镇渡口。

司马徽站在沙羡县的江夏山上,四处遥望着这里的山川走势,不时还掐掐算算。

司马徽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的身边站着两人,一人二十出头,身材高大,面容忠厚,乃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诸葛瑾本在江东游历,如今被庞德公、司马徽用信召回。

另外一人比诸葛瑾稍微年长几岁,如果说诸葛瑾长相是忠厚,那这人简直就是憨厚。

但如果有人真的觉得这人好欺,那就错了,此人姓鲁名肃,徐州东城人,年少时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便仗义疏财,结交各地豪杰,并且召集乡里青壮练兵习武,如有贼寇侵犯,他便先给与钱粮相劝,如贼寇不退,则率军击杀,因此多年来家乡无人敢犯。

后来继任为第二任大都督的鲁肃可是一个能箭穿盾牌的儒将,而不是什么受气包。

鲁肃本被袁术启用,后鲁肃见袁术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便带着族人到庐江定局,庐江和江夏本相邻,故而被早知其才的司马徽召来相见。

“二位,觉得此地如何?”司马徽对二人问道。

“此地两水交汇,龟蛇对望,乃用兵之地也!”鲁肃回道。

诸葛瑾则只是点头表示赞同,并未说话。

“如今中原尽被马强所得,汉地唯荆、益、扬、交四州耳。

交州地处偏远,暂且不说,刘季玉只知和张鲁相争,不堪托付,唯有刘荆州和孙伯符可和马子玉相争,但如单独抗马则力单,唯有荆扬合力,才有取胜之机。”

“水镜先生以为未来决战之地便在此处?”鲁肃问道。

司马徽点了点头道“襄阳不可久守,江陵守之无用,唯有此处,可以一战。”

虽说此时刘表的治所在襄阳,荆州兵马最多的地方也是襄阳,经营最好的地方还是襄阳,但司马徽一点也不看好刘表能守住襄阳。

因为襄阳的地势就不适合南方诸侯把这里当成决战之地。

襄阳之北是南阳,那可是一个平原,北方军队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这个平原进攻襄阳,而襄阳的南方是汉水,必须逆流而上才能将南方军队和补给送到襄阳,这使得襄阳这座城池虽然好守,但是难救,你可以将襄阳当成一个挫敌锐气的地方,但决不能当成决战的地方。

这在后来一千八百年的战争史中被不断验证,尤其是南宋时期,岳飞对襄阳就是准备北伐才去收复,将襄阳当成前进基地,真正的根据地放在鄂州,孟珙更是对襄阳两占两弃,绝不把自己的赌注全部压在襄阳。

相反,吕文焕因为各种因素,无法舍弃襄阳,使得宋蒙在襄阳决战,失败之后,再无回转余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